APP下载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病患呼吸衰竭通气

刘 娇

(法库县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400)

重症肺炎主要是指病患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或者是严重低氧血症的现象需要给予通气支持,或者是病患出现休克、低血压等循环衰竭症状及其他器官功能出现障碍;重症肺炎病患通常会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若是治疗的不及时或者是不得当则可能会导致病患死亡。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分析在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用序贯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治疗的病患7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病患,其中观察组病患男20例,女18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9.5±12.5)岁;对照组病患男21例,女172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0.5±14.5)岁;对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给予本组病患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给予病患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病患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采用SMIV+PSV+PEEP模式,直到病患满足以下条件:病患体温在38 ℃及以下,肺部浸润阴影变小,肺部湿啰音减少,病患可自主排痰并且痰液颜色变浅,痰液黏稠度降低且在Ⅱ度以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相较于之前下降了2×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75%,则视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然后给予病患自主呼吸试验:30~60 min,若是自主呼吸试验成功,则可拔管,给予病患经鼻罩接无创呼吸机然后行双水平正压通气S/T模式,之后根据病患的呼吸情况对吸氧浓度、压力水平进行调节[1],将病患的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维持在拔管之前的水平,带病患病情稳定之后撤离无创通气,改为经鼻导管吸氧直到病患出院或者是死亡。

1.2.2 对照组:给予本组病患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前的治疗同观察组一样,控制窗出现后,给予病患常规SMIV+PSV+PEEP模式,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直到病患各项指标稳定4 h之后,给予拔管处理,改为经鼻导管吸氧直到病患出院或者是死亡。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病患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组病患的总机械通气时间(10.23±3.41)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6.51±2.89)d,ICU住院时间(14.35±3.75)d;对照组病患的总机械通气时间(17.52±3.62)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8.56±3.19)d,ICU住院时间(20.36±4.12)d;以上两组数据经过计算的出,总机械通气时间(t=9.036,P=0.000),ICU住院时间(χ2=6.650,P=0.01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t=2.935,P=0.004),可见,观察组病患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重症肺炎常见的并发症即为呼吸衰竭,若是没有给予病患及时的治疗则可能会导致病患死亡,对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上常给予病患机械通气进行辅助治疗,经人工气道的有创机械通气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由于有创机械通气需要较长的时间,长时间使用人工气道会导致病患的容易出现感染,继而增加并发症的出现,并且人工气道病患通常需要放置鼻胃管,因此其有着一定食物反流的危险,会造成病患出现获得性肺炎,为了减少以上危险的出现,将有创机械的通气时间进行缩短是最佳的处理手段。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病患在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虽能有效控制病患的病情,但是病患仍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功能不全以及呼吸肌疲劳,同时还存在着呼吸机性膈肌功能障碍,因此需要准确的把握撤机的时机,以免导致病患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而继有创机械通气后给予病患无创正压通气则可以在不增加通气死腔量,保证肺泡通气量以及不影响病患血流动力学与自主呼吸能力的情况改善病患呼吸肌疲劳的症状,保证治疗效果[2]。在本次研究组中,给予研究组病患经常规治疗后,经撤机试验,并拔除气管插管实行序贯机械通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用序贯机械通气,能有效减少病患的通气时间,缩短病患的住院时间,促进病患的康复,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实行。

猜你喜欢

病患呼吸衰竭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