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动脑 激活思维 鼓励创新

2019-01-06王文忠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劳技动手玩具

王文忠

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创作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劳技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具备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他将劳动技术教育称为“手指尖上的智慧”,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劳动技术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劳技课的特点,善于发现探索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激发探索兴趣,发展探究思维,提升劳技素养,提高创新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目的。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别从劳技素养、探究课堂、探求学生三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在劳技课堂中的探索精神的教学体会。

一、动手动脑,求新求异,积淀劳技学科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要实现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者的劳技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探索能力。探索型劳技教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有求新、求异的态度,能够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有创新意识,能够打破常规,将新的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教师要培养自身的探索精神,故步自封是绝对不行的,需要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使命。劳技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劳技教育追求的是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要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除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外,教师还要结合教科研进行。劳技课是一门真正要求老师和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实践活动课。劳技教师要敢想敢做,不仅要改变思维定式,不断求新、求异,还要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将自己的独特想法付诸行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同时,劳技教师也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结合教科研开展的探究创新教育,不仅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而且还能在具体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构建起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激活思维,放飞想象,营造劳技课堂氛围

活跃的思维是创新的前提,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无法教的,所谓的创造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展现他们独特想法的机会,这样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由此可见,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想象、勇敢尝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由于劳技课的这种“不重要性”,不仅学生不会花心思去好好学,老师也很少花心思去好好教,便导致了以往的劳技教学将重心放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上,而鲜少关注教学过程质量的状况。久而久之,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便越来越弱,以至于觉得劳技课枯燥乏味,探索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培养探索精神,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劳技课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唤起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

例如,在上《心锁环》一课时,我在课前事先准备了很多心锁环,保证学生人手一个。在正式上课前,先不急着让学生学习制作心锁环的步骤和要点,而是让学生先在小组里面玩一玩,使他们对心锁环这一由古代流传下来的益智玩具产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怎么玩,这就为我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我利用一个大的心锁环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学生对此感到很好奇:一方面觉得心锁环是一种“神奇”的玩具,另一方面也很想知道我是怎么变的。这时候我对学生说:“现在解密还太早,其实你们玩的那些心锁环都是我做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制作心锁环。学完之后,你们也能成为‘小小魔术师。”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创新。

又如教学《木蜻蜓》一课我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同学们,从小到大你的玩具一定很多,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件玩具,说起這件玩具已有500年历史了,而且家喻户晓,你们看是什么?教师出示木蜻蜓,再次提问:你们玩过竹蜻蜓吗?谁来试一试?都说“玩”是孩子的天性,用具有500年历史的玩具来吸引学生,投其所好,把握学生的兴趣方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践证明,劳技教师和一般的文化课老师的确不同,劳技更容易和学生成为朋友,劳技课上更容易形成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闪现出探究的智慧的火花。

三、鼓励创新,放手实践,培养劳技探求能力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手脑并用的课程,不动手,想得再远、再好也不过是空谈,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劳技老师在解放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创新,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将内心的想法付诸行动。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得到他人的赞赏,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获得创新的喜悦感,树立起自信心,增强其对劳技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总之,在小学劳技课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实践能力一定能在劳技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劳技动手玩具
我也来动手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