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博物馆展览价值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06汪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策展博物馆

汪喆

摘 要:认知教育和价值教育作为教育的两大目标,定位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缺一不可。随着价值教育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如何在博物馆重要展览的各个策展环节实现价值教育的目标,在展览的定位和展品内容的选择等方面与价值选择有机结合,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最大化,以适应中国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博物馆教育的要求,是文章主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价值教育;策展;博物馆

眾所周知,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其中,教育是博物馆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任何展览本身就自带教育功能。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许多博物馆在展览之外还增加了讲座、论坛、第二课堂等教育类活动,提高与展览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发能力也成为博物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目标定位

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首次将“教育”作为博物馆第一功能予以阐述。由此可见,“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更是其本身首要的目的和功能[1]。博物馆依靠自身软硬件优势,既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又可以作为社会化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起更多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职责。

按照博物馆教育的目标定位划分,可分为认知教育和价值教育两大类。其中博物馆的认知教育是指通过展览活动帮助观者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和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最常见的是自然科学、科技发明这类直达观众感官的展教活动;价值教育,是改造观者主观世界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价值教育等同于价值观教育。从更微观的角度来说,用道德教育更方便于理解和指导实践。在这一点划分上,国内外学者有一定共识。比如美国学者德怀特·艾伦就指出,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显而易见,认知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变得聪明,而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博物馆教育目标应该把认知教育和价值教育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承担起“客观知识的传授者与世界观、价值观传播者”二重角色任务[2]。在现实中,二者在任何展览中也的确都是兼而有之,相辅相成。

但在每一个具体的展览中,策展方根据最初设定的策展理念会有自己的侧重点和定位。如很多科技类展览会以“认知教育”为主要目标,向观众呈现某专业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发展趋势,以弥补学校知识教育时效性不强的弊病。而大多数革命历史类展览,在给观众近距离了解历史细节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价值教育”上,培养观众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我国现阶段博物馆价值教育的目标

2.1 博物馆价值教育的目标

每一次博物馆展览的前期研究和大纲设计,都应把价值教育的目标作为出发点,从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能力、情感、态度、道德、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将展览素材认真打磨,从各种文献资料中提炼和发掘价值点,确立主题思想,针对目标人群准确定位。只有自己想清楚、琢磨透,才能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说清楚、说得服别人。正如浙江大学严建强教授所说,博物馆要通过对展览素材的前期研究让自己明白,而后才能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设计把“自己明白”转化为“让观众明白”[3]。

2.2 价值选择

任何时期的价值选择,都是在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前提下,经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后所得出的趋势性结果。其最大的难题在于目前社会上价值的多元化及其具有相对性的特点。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价值主体的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应用环境的不同)。基于此,经过几十年认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价值教育的落脚点应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人民的主体性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必然结果,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①。它超越于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宗教、意识形态之上,是符合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和因地制宜的普遍性价值。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②。

将这一理论思想作为我们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最高方针,从价值方向上指导我们进行展览素材的筛选和发掘、展览主题的定位、展示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构建叙事结构以及相关教育活动的延伸等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 在策展中实现价值教育功能的实践

笔者所工作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举办了许多具有科大特色的人文类和科教成果类等展览,将展览资源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重视在展览设计上充分考虑教育效果,传递价值理念。

在展览设计前期,即展览理念研究阶段,我们会带着一定教育性目的深入研究全部的展览素材,提炼展览主题,确定展览教育目标,进而在此目标指导下有序开展后面的一系列工作,做到不偏离方向。对展品要有所舍弃,坚持“不能依托展品开展探究式教育活动的展品不是好展品”[4]的理念筛选符合主题教育性的展品和资料。这样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做到有条不紊。

在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曾成功举办了“科教结合开拓创新——钱学森与中国科大特展”。而笔者作为此次展览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对价值教育的理念在策展的各个环节的体现参与了具体实践。

该展览一共分为六个主题单元,通过丰富详实的文字资料以及珍贵的照片和实物,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着重梳理钱学森的受教育过程及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形成的思想基础;重点展示他在创办中国科大和创建近代力学系的过程中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具体实践等;使观众能够深切体会他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进而期望对探索“钱学森之问”有所启发。

在策展之初,从庞杂的文献资料之中筛选出符合中国科大特色的展览内容是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策展团队经常长时间多次地探讨、交流、多方求证,最终取得了价值判断上的共识,认为应从求知精神、科学态度、师风师德、爱国主义几个方面进行价值挖掘。

确立了价值目标,那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进行选题,进而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包括文献资料、实物、照片等;同时,为了配合教育效果而设计展示形式和风格,细化到辅助展品的材料、布置、文字说明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等。

如在体现求知精神上,我们在“辉煌一世,国之栋梁”主题单元里着重介绍了钱学森先生青少年时期光彩夺目的求学经历,尤其是他赴美深造后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用文字资料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借以激发青少年观众珍惜大好時光、努力求学求知的热情。

在体现科学态度上,我们搜集并展示了大量钱学森先生发表的论文、报刊文摘以及他与中国科大学者之间重要的书信,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他对科学忘我的热情,对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在体现师风师德方面,展示了他亲自编写的招生简章、教材讲义、在科大授课的照片。我们认真整理学生对他点点滴滴的回忆,作为文字资料展示出来,让大家了解他教书育人、春风化雨的一面。同时,我们还邀请钱学森先生的学生黄吉虎教授为科大师生作《钱学森先生对学生的爱和严》的报告。

而体现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几乎贯穿了六大主题单元的始终。他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新中国,投身祖国建设,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中国航天之父”的崇高荣誉;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缔造者之一,亲手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将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付诸实践;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科技建设和教育事业,晚年提出“钱学森之问”,启发后辈不断探索先进思想。

此外,由于展览主要目标人群是广大科大的师生校友,通过系统阐述中国科大的创办历史,对培养师生们热爱母校以及对中国科大校友身份的认同感也是本次展览价值教育的目标之一。

为了配合展览的教育效果,展览期间还举办了多场主题讲座,让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观深入人心,将博物馆展览价值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4 结语

在博物馆展览与教育活动日益紧密的大趋势下,增强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主体性意识,让他们在参观学习自然知识、历史知识、人类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价值教育,树立健康、文明的价值观,符合国内外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对博物馆的策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从业人员在系统性学习博物馆学相关知识的时候,也要不断加强自我价值理论学习,通过更好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来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唐先华.自然博物馆的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初探——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6(4).

[2]董雅华.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性与价值性[J].贵州社会科学,2017(2).

[3]严建强.博物馆媒介化:目标、途径与方法[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3).

[4]朱幼文.科技博物馆展览资源建设:“人”比“物”更重要[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2).

猜你喜欢

策展博物馆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博物馆
不是所有的展览都需要策展人:从 “‘滚!’在当下:朱青生作品1994-2004”展览谈起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国内独立策展人与博物馆策展人比较研究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