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运河保护与传承利用

2019-01-06王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传承利用

王慧

摘 要:运河文化是汶上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随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印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为汶上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方向。汶上县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度利用为原则,做到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迎来历史发展机遇期。文章在对运河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做好大运河保护进行了深刻阐述,旨在推进大运河更好的传承与利用。

关键词: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

1  绪论

中国大运河流淌着千年文明。把大运河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响亮的地方品牌,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批示精神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使“千年运河”成为“中华文明金名片”,这既是对中国人民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的认同,又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宝库。推动大运河保护和传承利用,不仅是活化千年文化资源资产,更是打造世界级文化自信与文化发展的平台,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强化中华民族自信、自觉与自强,是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心力、凝聚力的战略选择。

2 汶上县运河文化资源现状分析

大运河南旺枢纽位于山东省汶上县,明代初年,因黄河决口,会通河淤塞,运河漕运中断。永乐九年(1411),工部尚书宋礼奉旨疏浚会通河,采纳汶上民间水利专家白英“引汶济运”的建议,修筑戴村坝遏汶水,开挖小汶河引汶水至南旺入大运河,在汶、运交汇处设分水口,使汶水北流以济漳、卫,南下以济黄、淮。通过“引、蓄、分、排”四大环节,科学解决了运河水源的难题,从而有效保证了大运河连续500余年畅通无阻。

2.1 以南旺分水枢纽为基础

南旺分水枢纽是明朝永乐九年(1411)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议修建的工程,是京杭大运河全线的关键工程,它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是大运河卓越工程价值和高超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恢复分水口周边部分运河故道、石剥岸、分水嘴、码头等,充分展示运河分水工程,再现分水枢纽工程的昔日辉煌。对禹王殿、禅堂、蚂蚱神庙等建筑进行抢救性维修,对龙王殿、戏楼、水明楼、过厅、白公祠、潘公祠、白大王庙等建筑实施遗址保护。

2.2 以水系河流为抓手

南旺镇境内有泉河、小汶河等河流水系,根据《汶上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泉河、小汶河均属于县域水系空间结构中的“五脉”体系。

泉河是属于一条主要的排涝回灌河道,纵贯全县南北。沿河建有曹营分水闸一座,有彩山、陈堂、毕桥、大屯、莲花湖拦蓄坝、牛村6座节制闸及城区、后岗、牛村3座橡胶坝。

小汶河是汶上县西部和北部的一条主要防洪除涝及引汶补源河道,河沿高地走,弯曲迂回,滩浅而宽,流速缓慢,渗透性强,储水量大,有利于引汶补源。

2.3 以文化资源为依托

2.3.1 运河文化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挖掘,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的贯通又孕育了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由白英设计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科学解决了京杭大运河引水、南北分流、蓄水等重大复杂的技术和实际航运难题。在科学价值和建筑工艺的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都江堰,是世界古代水利史上的一大范例。

2.3.2 民俗文化

汶上县民俗文化众多,除山东省齐鲁大地一些普遍的文化习俗外,汶上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性民俗文化,如汶上杂技、汶上梆子、汶上柳子戏、民间艺术泥塑等,还有孔子、孟子、宋礼、王阳明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同时还有闻名全国的四尚书等。

3 汶上县大运河保护与传承利用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首个以文化建设为指向的线性带状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运河及沿线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意义重大。为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汶上县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机遇,努力做好保护利用这篇大文章,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加快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使大运河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3.1 汶上县大运河的保护现状

汶上县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和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坚持保护为主,规划先行的原则,先后完成了柳林闸、寺前铺闸挡土墙补砌加固工程;柳林闸、寺前铺闸便民桥建设;分水龙王庙、分水口“S”驳岸、运河砖石堤岸等遗址的保护工程。健全公园的管理用房、厕所、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园安防技防措施,确保公园安全。充分利用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科普活动,并做好南旺枢纽政德教育基地建设和各类接待工作。加强运河文化研究,促进并深化对南旺枢纽文化內涵及遗产价值的认识。

3.2 汶上县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

3.2.1 以规划为引领,明晰发展思路

汶上县先后编制完成《大运河遗产南旺枢纽保护规划》《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规划》《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大运河遗产南旺枢纽分水遗址展示深化设计》等方案,为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明了方向。

3.2.2 以项目为引擎,优化空间布局

一是展示服务设施项目。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加固改造、游客游线标识系统、公众活动区广场等项目;二是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停车场、广播照明、给水、排水、消防、安防、电力等工程;三是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包括龙王庙遗址区木栈道、展示廊、园内道路等;四是分水龙王庙内部展陈项目。包括宋公祠、文公祠、观音阁等内部历史文化展陈;五是河道遗址剖面考古展示项目;六是大运河十里闸至柳林闸段环境整治项目;七是大运河柳林闸至寺前铺闸段环境整治项目;八是小汶河环境整治工程。

3.2.3 以保护为基础,做好日常管理

健全完善公园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公园消防安全工作,定期开展消防人员培训和消防演练,在公园设立警务室,与县公安局天网工程联网,确保公园安全。规范游览标识,完善旅游线路,加强导游和讲解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公园的物业管理,提高公园卫生、绿化、美化水平。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强化日常管理,全面提升公园运行水平和质量。

3.2.4 以文化为引领,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一是完善提升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按照大运河遗产相关方案,推进龙王庙古建筑群修复,做好古运河道及各闸、坝、斗门、古建筑遗址考古发掘与展示,完善公园游客中心、旅游公厕、内部交通等配套建设,将遗址公园打造成为集考古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遗产保护区。二是高标准建设南旺枢纽博物馆。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处新的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积极打造成一个新的展示运河文化的窗口。三是实施小汶河遗产保护修复和生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小汶河干流、上下游连接段治理,改建小汶河节制闸和河道建筑物,新建大汶河引水闸,尽快恢复小汶河引汶济运的能力,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改善古运河沿线水生态环境,让河道重现往昔风采。四是建设南旺运河古镇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依托大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资源,以“京杭水脊、难忘古镇”为主题,推进南旺仿古商业街、运河生态农庄、游客码头等设施,恢复古镇风貌,打造集遗址观光、科普教育、考古研学、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体现明清时期繁荣的运河商贸场景,并融合休闲、购物等业态的运河古镇。五是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传承,丰富表现形式,加大对南旺枢纽大运河文学艺术、传统工艺、地方戏曲、风土人情、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建立传习所、授徒坊、展示馆,建设研究传承基地、展示交流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开发交易中心,进一步扩大传承人群,使大运河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參考文献

[1]邵波,钱升华.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0.

[2]李广春.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J].红旗文稿,2019(8):29.

[3]王佳宁,孙静,王君也.新时代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报告[J].人口与社会,2018(6):11.

猜你喜欢

传承利用
画与理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利用函数最值巧证数列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