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境内大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9-01-06高秀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

高秀丽

摘 要:探讨如何在对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与利用,通过产业化发展,实现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以及资源价值的挖掘与开发。

关键词:山东境内;大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

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山东省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因京杭大运河横穿而过,境内运河沿岸形成了许多既具有运河文化特色,又有着浓浓儒家文化氛围的运河城市,如德州、泰安、聊城、济宁、枣庄等城市。运河的开通打破了这些地区原来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局面,极大促进了本土儒家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山东境内这些地区多元化文化混合、并存的局面,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保护、研究、挖掘与利用,推动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儒家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进程,对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以及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①提出在产业化发展中,实现对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的保护、利用与传承,这能够为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中的诸多问题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儒家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也可以通过产业化后各方利益的博弈进行调和,可挖掘儒家文化的价值,并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开发与利用,实现当代的文化自省与文化自觉,促进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实现持续的再生产,以获得持久的发展,进而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承及其发展。

②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儒家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能够全面实现儒家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儒家文化是根植于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当地人民长期历史累积的优秀智慧成果,运河沿线地区的儒家文化融合了由运河带来的多种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历史价值,因而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对其进行适当的创造与发展,形成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并运用商业化、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运作,构建起由政府、文化企业、学者及民间文化传承者构成的儒家文化产业化发展联合体,以促进儒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 课题研究现状

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化研究方面,相关研究主要有:有学者认为单纯保护只不过延缓了文化资源的消亡,而无助于从根源上解决该问题,提出只有借助于产业化发展,使其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之中,才能实现对其价值的保护和传承。为此,许多学者探讨了各地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产业化问题,例如提出应充分发挥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本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与产业优势。以汴绣为例,探索了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并根据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策略;介绍青岛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化经营保护经验,肯定青岛推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的价值。张立阳通过对河北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在其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投入有限、品牌效应不足、内涵缺乏和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从吸引民间资本、整合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设、建立传承教育体系及加强立法保障等方面提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已有学者认识到了保护和开发运河沿线儒家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且许多学者已对不同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及其产业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的具体路径,但当前还未见针对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儒家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及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探索。

3 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3.1 研究目标

探讨如何在对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与利用,通过产业化发展实现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以及资源价值的挖掘与开发。

3.2 研究内容

①总结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理论,探讨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生产性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②调研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利用现状及其需求,为构建儒家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③从文化保护、品牌塑造、资源挖掘、需求分析和文化普及等方面,提出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4 课题研究方法与过程

4.1 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文献数据库中,对儒家文化资源保护及其产业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整理和提炼,总结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如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等,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问卷调研与访谈调研法,是采用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政府文化部门官员、历史文化保护机构工作人员、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与儒学研究学者等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听取他们对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的看法及意见。

案例分析法,是选取典型的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进行案例分析,对其保护、开发与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針对其具体情况和消费市场需求提出个性化的开发策略,考查本课题所提出产业化发展路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改进。

4.2 研究过程

4.2.1 课题申报阶段(2019年4月-2019年5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搜集相关参考资料,准备材料;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分配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研究准备。

4.2.2 实施研究阶段(2019年6月-2019年9月)

对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资源的分布、载体形式及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调研,掌握运河儒家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特殊价值,为产业化发展路径的提出奠定现实基础。结合调研中反映的问题及运河儒家文化资源的特征,从开发策略、品牌塑造、资源整合、需求分析及产业化发展的推进等方面,提出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的路径。

4.2.3 总结结题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1月)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收集整理研究论文、儒家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实践案例和产业化发展等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5 课题研究成果

5.1 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生产性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分析

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核心资源要素的支撑,而运河沿线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则为本地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使之具备了“软实力”的价值。无论是运河文化,还是儒家文化,都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容来源与资源基础,也是文化产业得以不断创新和拓展的起点与归宿。济宁市作为这两种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地区,在发展以这两种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过程中,更加拥有了国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这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这也能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总体来看,我们认为以济宁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山东境内大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其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与关联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运河沿线的儒家文化为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即为产业化发展供应了源源不断及根本性的素材和内容要素,这也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得以形成越来越强的文化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源泉是来自于运河沿线地区传统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山东境内大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遗产资源只有借助于产业化发展,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与发展,将其转化为当代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文化产品,才能够借助于市场的力量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力与价值,使这些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使用与传承,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从而确保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淹没。

5.2 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5.2.1 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资源分布及其保护

①文化资源分布。山东省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山东省内的儒家文化历史遗迹又主要集中在京杭大运河流经的鲁西南地区,如济宁的曲阜市、邹城市等地。从直线距离来看,曲阜市三孔景区与大运河的直线距离约为45千米,邹城市与大运河的直线距离约为35千米(图1)。山东省运河沿线的儒家文化资源既有历史风俗,也有儒家文化的历史遗存。

从历史风俗来看,济宁地区的诸多民间礼仪均具有儒家文化的特点。以济宁的婚礼为例,自明清以来的婚礼习俗虽然与之前的儒家婚姻六礼有所差异,但济宁婚礼习俗仍然保留了许多儒家礼仪与礼节,无论是济宁婚礼的过小礼、过大礼、订吉期、铺床、亲迎、拜三等六道礼仪,还是曲阜的通亲礼、迎亲礼、恳亲、领亲、谢亲、会亲、小娶等七道礼仪,其实都是儒家六礼基础上的变体。婚礼中贯穿的“合二姓之好”,结“夫妇之义”的精神实质,虽历经两千余年的变迁,但并无根本的改变。

从历史遗存来看,运河沿线地区的儒家文化遗存主要以学校、儒家庙宇及儒家圣贤的墓所为主。儒家文化进行自我传播的主要方式是讲学,因此学校是该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境内比较著名的儒家文化学校遗存主要有曲阜县学、孔颜曾孟四氏学、曲阜洙泗书院、曲阜尼山书院,兖州章贤书院和承训书院、邹县县学、泗水县学、金乡县学、金乡棠浒书院、金乡崇德书院、嘉祥县儒学等。除此之外,运河沿线地区的孔府、孔庙、孔林、孟林、孟母墓、孟母祠,以及鲁故城、阙里、周公台、鲁壁等,也是重要的儒家文化历史遗存。

②文化保护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山东省各市在文化事业费、文物事业费方面的财政支出,以及山东省的博物馆数量也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增加,这显示了山东省对文化产业投入力度和文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从图2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市用于文化事业费支出最多的城市主要有青岛、济南、烟台、济宁、潍坊等城市,而用于文物事业费支出最多的城市是潍坊、烟台、泰安和济宁等城市,这显示出处于运河沿线并拥有丰富儒家文化资源的济宁在推动文化事业与文物事业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此外,济宁市的博物馆数量在省内是仅次于青岛、淄博和泰安三市的城市,这也说明该市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保护事业发展水平在省内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

表1显示了济宁市文化机构收入及人员数量。可以看出济宁市的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收入逐渐增长,由2013年的18173.7万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32111.3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85%。但在文化馆机构数(含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人数(含群众艺术馆)、文化站机构数、文化站人数、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艺术表演团体人数、艺术表演场所机构数、艺术表演场所人数等方面均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济宁市文化事业单位在机构数量和工作人员数量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其所获得的经费支持却在逐年增加,单凭济宁市的文化事业单位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制约性,因而要实现对济宁市儒家文化资源的挖掘,引入市场手段,借助于市场资本及文化企业的力量,推动儒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对儒家文化实施有效保护和开发的必然选择。

表2显示了济宁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数量。自2013年以来,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博物馆及国有博物馆的数量都有相应程度的增加。从表3来看,济宁市文化保护管理机构的人员数量在2017年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由往年的400多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850人。文物保护机构及其人员数量的增加,说明济宁市加大了对历史古迹与文物的保护力度,而济宁市数量最多的历史古迹和文物是与儒家文化和运河文化相关的。

5.2.2 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资源

①运河沿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文化产业的税收收入可以反映某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收入越多,其文化产业发展也越好。表4顯示了济宁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地税税收收入,该市2017年度所有产业的总产值为1987080万元,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产值为8497万元,其比重只有0.43%。在济宁市各县市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最高的是金乡县,该县虽然也有不少儒家文化遗址和景点,但分别作为孔子和孟子故乡的曲阜市和邹城市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仅有0.29%和0.31%。显然济宁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所有产业中所占比重是很低的,而儒家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曲阜市和邹城市等地相较济宁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则更低,这说明济宁市总体上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挖掘的程度是比较低的,没有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将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业化资源,因而导致本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程度很低。表5显示济宁市文化艺术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有27个,这些企业的总资产为43660万元,其营业收入为28958.1万元,说明该市文化相关产业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较少,收入有限,因此鼓励这些企业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积极参与到本地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之中是很有必要的。

儒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既要追求文化开发的社会效益,也要追求文化开发的经济效益。若只注重儒家文化开发的社会效益,而忽视开发该文化的经济价值,只是一味地增加对儒家文化保护与推广的投入,而不能产生实质的经济效益,那么必然会导致儒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造成儒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难以持续下去;若只注重儒家文化开发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开发该文化的社会效应,这样的开发必然不难紧跟先进文化的发展,儒家文化的产业化也会因为方向出错在不久的将来遇到阻碍。尽最大的可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挖掘儒家文化的最大价值。首先要做到一点,既要在实现儒家文化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其经济效果,将二者统一到以儒家文化为内涵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之中,并将产品与服务置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用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行检验。在推动儒家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还需要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客观分析,明确哪些资源可开发为文化产品或服务,而哪些又不能开发,不能盲目地将所有文化资源都开发出来,这样既会浪费资源,又会对儒家文化资源产生损坏,从而反过来打击儒家文化资源开发的积极性。

5.3.3 通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推动持续发展

儒家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当同时进行,确保儒家文化资源能够获得持久的传承与发展。在以往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往往只注重短期内的效益和利益,目光比较短浅,这必然会破坏甚至湮灭儒家文化资源,不利于儒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曲阜地区对儒家文化遗迹进行了保护和翻修,使许多儒家文化、孔子及其后人的古迹、文物焕发了新的活力,但部分古迹存在着过渡改造和包装的问题,使这些儒家文化古迹文物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原貌。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了以开发儒家文化为名的毁灭性开发现象,这些开发造成了历史遗迹的不可再生性破坏。除建筑遗迹外,儒家文化的许多礼仪、风俗习惯也在当前日益物质化的社会之中被过于庸俗化、简单化,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实质与神韵正在逐渐消逝,显然这些问题是运河沿线地区在进行儒家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应当极力避免的,若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对儒家文化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这必然会对儒家文化产生持久的不利影响,最后会将资源挖掘得所剩无几。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儒家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跟这类资源的保护进行有效结合,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儒家文化的古迹进行修缮,从而始终能够使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保持历史名城的文化风范。在对儒家文化的历史古迹展开修复时,应当对此进行充分的评估,确定是否有必要開展修复工作,应尽可能地将古迹的原貌复原出来,以保持儒家文化的“原汁原味”,从而营造起大家都熟悉的儒家文化氛围。

6 课题研究结论

本课题以山东省运河沿线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对其儒家文化进行生产性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在对这些地区儒家文化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这对于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的保护、利用与传承,以及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红雨.论济宁城市文化的历史底蕴[J].山东高等教育,2012(3):86-91.

[2]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于金翠.鲁西北地区运河段外来宗教建筑及其文化特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4]埃尔·布迪厄,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钱丹青.基于文化资源开发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学院,2013.

[6]何志玉.浅议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实路径[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32.

[7]孙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为例[J].艺术百家,2018(1).

[8]张立阳,杜习震.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18(9).

[9]佟玉权,赵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及评价体系[J].学术交流,2011(11):187-191.

[10]黄彬.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路径的法律思考——以贵州黔东南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3(24):72-73.

[11]庞未名.文化产业化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研究——以汴绣为例[J].艺术品鉴,2016(8).

[12]张敬燕.困境与突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路径探索[J].学习论坛,2015(2):61-65.

[13]李蒲玲,鹿磊.浅谈江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5(26):169-170.

[14]肖远平.屯堡文化及其产业化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24-35.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儒家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
儒家文化对韩国医药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试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论儒家文化中生态文明哲学思想的意义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历史教学中借鉴儒家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研究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儒家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