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特纳的伦理困境解读

2019-01-06王亚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0期
关键词:莱辛摩西迪克

王亚娟

[摘           要]  作为多丽丝·莱辛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野草在歌唱》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而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研究更是从未间断过。首先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入手探讨玛丽·特纳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即悲惨的童年经历、不幸的婚姻生活、为之付出生命的越轨行为,并就其陷入困境原因进行解读,以期加深读者对《野草在歌唱》的内涵理解。

[关    键   词]  文学伦理学;《野草在歌唱》;玛丽·特纳;伦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  IO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12-02

一、《野草在歌唱》简介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当代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小说,也是其非洲题材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学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评论界一致认为这部小说为莱辛早期作品奠定了基础。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可以将自己独特的性别经验融入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中,促使小說中女主人公特有的年龄阶层特点以及特有的婚姻问题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该小说一共分为两个重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种族主义”或者“肤色主义”,另一部分是“历史和政治环境对一个人生命轨迹的决定作用”。在小说中,面对不如意的生活,女主人公玛丽作出不同形式的尝试,但是她的每次尝试和挣扎,所得的结果均不是自己想要的。最终,玛丽失去希望,开始放纵自己,与黑仆摩西发生暧昧关系,从此生活彻底改变并最终陷入疯狂状态。即便作者最终并没有明确指出玛丽是真的疯狂还是假的疯狂,但是从文本当中对玛丽的客观描述可以看出,故事发展到后期,玛丽已经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她的行为“古怪而别扭”,“说话时的态度以及她所说的内容完全南辕北辙”,与此同时,玛丽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咯咯笑”,偶尔坐在沙发上掩面哭泣,玛丽的丈夫认为玛丽病了,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而白人青年则认为玛丽是“完全的精神失常”。最后玛丽被摩西杀害。

二、文学伦理学视角下《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特纳的伦理困境

(一)悲惨的童年经历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影响,充满爱的家庭是拥有灵魂的家庭,若一个家庭没有爱,仅能够给人一种“家庭生活的幻觉”,难以让人有归属感。《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玛丽生活在一个没有关爱和温情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他“身材矮小、头发脏乱,脸干瘪”,嗜酒如命,经常烂醉,因此这个父亲在家中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而玛丽的母亲则是一个“身材高大,骨瘦如柴”的妇女,长着一双具有怒意的眼睛,对生活充满抱怨。玛丽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始终有还不完的债务,而为了这些账单,父母经常争吵。在这种家庭生活当中,玛丽充满孤独和恐惧,因此“家”这个词汇是玛丽的噩梦。生活在这种特殊的家庭中,玛丽渐渐成为孤僻内向的人,对男性有着莫名的敌意,对婚姻以及爱情充满厌恶,她很难正确地面对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当玛丽想到家的时候,就会想起鸽子笼一般的木头屋子,谈论到结婚的时候,他就会想起父亲红彤彤的眼睛,想到生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母亲在哥哥姐姐去世后冷漠的眼神。站在文学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玛丽童年不幸,其一生都深受影响,让她很难摆脱对婚姻和男性的恐惧,玛丽和迪克吵架的时候,玛丽会不自觉地学着用母亲那“受苦女性的声调”大喊,即便是在梦中,玛丽仍旧会想到亡父的“酒味”。

(二)悲情的婚姻生活

玛丽童年的不幸导致其对婚姻充满恐惧,所以她总是试图回避婚姻和爱情。虽然玛丽已经年近30,但她还拥有十分单纯和幼稚的心态,就如同还没有成熟的大孩子,“她穿着浅色的少女上衣,态度天真羞怯”,当她听到朋友们在议论婚事的时候,心中总会恐惧和空虚,似乎整个世界上他难以掌控,因此她开始观察“周围并没有结婚的人”。通过这一内容可以得出,对玛丽来说,她认为结婚并不是建立在真实感情上的,而是一种为了摆脱世俗的行为。而对她的丈夫迪克而言,他也是一个等待救赎的人,他十分孤独,需要有一个妻子的陪伴,两个人物属于同病相怜,于是就仓促走到一起。从文学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恩格斯曾经说“只有建立在爱情之上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一段健全的婚姻,是理性和感情、物质和精神、爱情和责任的统一”。但是从小说中可以看到,玛丽和迪克的结合并非以感情为基础,玛丽想要通过迪克带给自己优越感,而迪克是想借助玛丽来摆脱自己的孤独。这段婚姻中,双方缺乏理解、交流以及信任,导致两人冲突不断。

玛丽嫁给迪克之后,也曾对生活抱有希望,小说中写到“她开始制作窗帘、缝纫、刺绣等”,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她和丈夫之间开始出现各种矛盾。如没钱装天花板,玛丽不得不忍受着酷暑的煎熬;到农场取水比较困难,玛丽洗澡受到限制;虽然迪克竭力赚钱,想要摆脱贫困的生活,但是却没能成功;这样的生活让玛丽想到了自己悲惨的童年,她开始心力交瘁,筋疲力尽,并尝试逃离,试图在城市中找到更美好的生活。可当玛丽来到城市之后,发现自己已经被淘汰,她并不属于这个城市,在绝望当中,玛丽再次回到农场。玛丽想要和迪克生一个孩子,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但是迪克拒绝了,导致玛丽彻底绝望,不再作出其他选择。

(三)付出生命的越轨

当玛丽已经对生活万念俱灰时,在她的人生当中出现了体格健壮、举止有度的黑人奴仆,开始的时候玛丽对这个经常遭受鞭打的黑人不屑一顾,但是,偶然间玛丽看到了正在洗澡的摩西,看到了他“罩满雪白皂沫的,又黑又粗的脖子和健壮的背”,玛丽对黑人摩西的感觉有了一定的变化,强烈的感官刺激,促使玛丽和黑人摩西之间的主仆关系消失,黑白人种的区分也消失,“她仿佛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别人的标准不再重要”,此后玛丽每次遇到摩西,都会莫名紧张,心慌意乱。摩西给玛丽带来了神秘的诱惑力,当摩西给他送早餐的时候,帮助她照顾生病的迪克,促使玛丽不得不将他“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摩西迷住了玛丽的心窍”,在玛丽的生命里,第一次感受到了男性对她的关爱,最后玛丽没有经得住诱惑,和摩西走到了一起。

而在当时的世俗背景下,白人女性绝对不能和黑人之间发生关系,白人和黑人在一起无疑是“人和禽兽”在一起,属于一种不能宽恕的行为。同时,玛丽的生长过程中,也始终贯穿着“黑人和一条狗差不多”“黑人是下流的”等思想,导致玛丽经常会对摩西“吆三喝四”,但是在玛丽心中,在道德谴责和莫名恐惧之下,摩西似乎已经成为一根野草,触动了玛丽的性意识,玛丽根本无法离开温柔的摩西。曾有学者认为,“现代西方文化中,无声压制和道德监控、规训性力量无处不在”。因为摩西和玛丽身处那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导致两人无法逃离世俗的束缚。后来摩西和玛丽的关系被青年托尼发现了,无奈之下玛丽只有屈从世俗,开始用伤人又凶狠的话语来刺激摩西,让摩西滚蛋,愤怒之余摩西将刀挥向了玛丽。

三、原因解读

实际上,玛丽的悲惨人生完全是由殖民主义文化造成的,加之玛丽主体意识缺乏,使其最终成为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牺牲品。从心酸的童年到不幸的婚姻,再到最后荒唐的出轨,玛丽始终被动接受生活的摆布,从未理解自由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与此同时,当时种族主义十分狭隘,世俗的眼光阻碍了她对生活以及社会以及婚姻的思考。玛丽的内心世界不存在自我,同样也没有婚姻和爱情,更没有未来,因此她对生活的绝望是必然的,她始终生活在无尽的孤独当中,生活荒凉而虚无。经过生活的折磨之后,玛丽陷入疯狂,她的人性开始扭曲变形,世俗这只看不见的手彻底毁灭了玛丽的人生。

四、结束语

通过《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莱辛塑造了经受男权社会压迫的悲惨女性形象,玛丽的悲剧不仅是由自身女性身份而造成的,同时也是殖民主义文化下种族歧视的结果。曾有学者认为,女性和男性在个性气质上、社会地位上以及社会角色上,均是社会文化影响下的产物。玛丽难逃伦理的束缚,最终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巩文文.“自我”“本我”和“超我”的较量:以《野草在歌唱》中玛丽为例[J].海外英语,2018(24):204-205,207.

[2]钱小丽.人与自然的双重呐喊:《野草在歌唱》的生态批评解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12):26-30.

[3]王咏梅.欲望悲歌:以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解读《野草在歌唱》[J].大众文艺,2017(11):31-32.

[4]夏梅花,张敏,毛瑾.不可逾越的鸿沟: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解读《野草在歌唱》[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2):110-115.

[5]李慧红.“性别、種族空间”与“女性主体性”: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生存困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1):94-97.

[6]卢婧.论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特纳[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4):133-137.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莱辛摩西迪克
得到的都是笑脸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慌乱的父亲
摩西奶奶
摩西的第一次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