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地方黄牛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01-06彭梦阳王大会梁君桐沈思远雷初朝黄永震

中国牛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关岭思南黄牛

彭梦阳, 王大会, 贺 花, 梁君桐,沈思远, 雷初朝, 陈 宏, 黄永震*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贵州省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前 言

贵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水草资源丰富,因其良好的自然环境,贵州孕育的黄牛品种有关岭黄牛、威宁黄牛、黎平黄牛、思南黄牛、务川黑牛5个优良地方品种,是我国黄牛品种资源基因库的宝贵资源。在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的条件下,贵州地方牛品种均具有体质结实、肢蹄强健、短小精悍、善爬、耐粗饲、耐劳等优良特性[1]。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通过政策扶持等方法,加快了贵州地方黄牛业的发展,其中以关岭黄牛、思南黄牛最为典型。

1 发展现状

关岭黄牛产于南北盘江流域滇、黔、桂接壤的广大山区,分布广泛,产区众多,以关岭县产区最为著名。近年来为改良其肉用性能大量引入国外牛种杂交使关岭黄牛的发展与种质资源保护一度限入困境。关岭县启动“关岭牛”3年振兴计划,将推动关岭牛发展与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在此政策下,关岭牛业迅速发展。目前,“关岭牛”存栏量已经达到13万头,牛群总价值达到13亿元,2018年,关岭牛将达到25万头,活牛产值将超过25亿元[2]。

思南牛主产区在贵州省思南县,分布于贵州省内石阡、沿河、务川、德江、道真、正安等地。其发展依托当地政策扶持,加快杂交改良,建设龙头企业,注重市场情况与品牌效应。目前思南县存栏思南牛8.6万头,建有思南黄牛保护区与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各1个,其他养殖场数百个,这保证了思南黄牛的持续良好发展[3]。

威宁黄牛分布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东部的威宁、赫章、毕节、纳雍等县,是贵州省西北高原地区的小型役肉兼用型品种,有较好的肉质,是毕节试验区养牛业的当家品种。威宁黄牛因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不能适应当今肉牛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多年进行杂交改良,纯种威宁黄牛逐年减少,但外来品种在贵州省喀斯特地貌明显的地理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一些缺点越来越明显,威宁牛的发展状态急需要调整[4-5]。

黎平黄牛属典型的南方山地小型黄牛,是人们在野生或半野生状态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人工培育和自然选择培育出来的役肉兼用小型牛种,主产于贵州省黎平县及周边地区,因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黎平黄牛独特的品种特征和品种优势。以前黎平黄牛资源发展存在养殖方式落后,产业化发展落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的推进,当地对黎平牛种资源利用有所提升,建成许多黄牛养殖基地[6]。

务川黑牛也是长期自然选育形成的地方品种,其适应性强,个体优良,耕作力较其他黄牛强,屠宰率较高,肉味鲜美,很受当地群众喜爱。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丰富遗传基因的务川黑牛逐渐被杂交品种取代,数量急剧减少。这种趋势随着畜禽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正在进一步加剧,遗传资源处于濒临灭绝的高度危险之中[7]。

贵州黄牛种业发展并不均衡,其发展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在于能否找到市场与推行合适的政策。除了市场与政策方面的问题,在牛业的发展中,我们也应看到牛种改良、牛种培育、牛种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牛业高速发展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2 贵州牛种业存在问题

2.1 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不高

部分县畜牧技术力量薄弱,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对肉牛养殖存在许多担忧,生产水平低[8]。原因之一是农户养殖仍是主体,规模化、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方式落后,饲养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商品率低,经济效益较差。目前,关岭牛出栏率为27.6%,出栏牛均重310 kg,繁殖母牛平均繁殖率为46.23%,平均屠宰率为46.5%左右,相比较其他地区肉牛生产水平还有较大差距[9]。

2.2 技术人员缺乏

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偏少,在解决肉牛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等方面,新进人员的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能力较薄弱;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技术员资源流失且多数工作者缺乏工作积极性。总之,由于待遇政策等问题导致了畜牧专业技术员稀缺,牛业相关科研滞后,这直接就导致了保重选育复壮工作的不足,导致牛品种退化与生产性能下降[7]。

2.3 品种退化

1990年前后,人们为了提高肉用性能,进行了许多杂交,由于当时缺乏科学有效的育种方案和正确的饲养管理,导致贵州牛品种性能日渐衰退,养殖数量也大幅度下降。而近几年肉牛市场的再次兴起,牛肉的供给量不断增加,原品种地方牛由于性能较差而日渐被淘汰,同时由于利用引入品种进行杂交效果良好,因此一些农户采用此法杂交育种,最终这种盲目的杂交选育导致牛品种间滥交乱配,进而使牛品种资源破坏,所产生的杂交后代也不够理想[10]。

一些贵州本地牛,如思南牛有适应性强,不需要精细喂养,抗病免疫力和强繁殖能力等优势,在原来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发展结构中位置很重要。但近些年由于缺乏良好的品种改良的机制与饲养技术,大量引进新的外来牛种,盲目胡乱杂交选种等因素,导致了本地思南牛肉品质下降,繁殖能力下降,存栏量下降[11-12],牛种资源极度萎缩。

2.4 牛种产业化发展不足

牛产业化发展中存在政策支持不足、涉及面不广、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如许多地区系统的种草养畜工程还未完全建立,大量的草山草坡等农闲地以及农作物副产物未得到利用、大型养殖场合作社较少、支持相关产业资金不足、政策性保险尚不完备。比如在对黎平黄牛的发展中,仅在数个贫困村建成了完备的黄牛养殖厂,达到草场资源充分利用。

在地方牛种业发展中,龙头企业不足,大型养殖场较少,同时养殖场中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匮乏,所以他们对个体养殖户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再加之他们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利益链接机制,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对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就以关岭牛为例:2016年以来,关岭牛产业带动关岭县6 000人参与养牛,仅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0.2%[8]。

3 发展对策

3.1 品种复壮与良种杂交

对因混杂交配而引起的种性退化,可以通过同种杂交,后代选择优秀性状再次与同种优势种杂交,重复多次,达到提纯复壮的效果。如果某一区域内种群退化系因为近亲繁殖而引起,可通过多次远缘同种个体杂交选育来达到复壮的目的[12]。

除了保持本地牛品种优势,还应科学引入外种,开拓牛种的肉用性能,不断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如对思南黄牛的研究表明:西门塔尔牛改良思南黄牛,其杂交优势明显。安格斯公牛杂交改良思南黄牛后代品质提高更显著[13-14]。对威宁牛的研究表示: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作为父本杂交改良可以明显提高威宁黄牛的体型、体重和增长速度[15]。

3.2 繁殖方式改良

关岭牛是贵州地方品种牛之首,各种性状表现良好,少数1年可产1胎,多数3年2胎,终身产犊6~7头。近年来因为品种的退化,牛种繁殖能力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他贵州地方品种牛也有这方面的问题[16]。发展牛业势必提高牛种繁殖能力,对此,可从加强繁殖能力强的牛种选育和加强饲养管理两方面入手[17]。

除了常规育种,还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技术给牛配种或者通过黄牛同期发情来提高牛的繁殖能力[18]。如思南县就通过对思南牛人工授精技术,改良了思南黄牛的生产性能和肉用性能,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养殖户的脱贫攻坚步伐[19]。这些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牛种产犊率,增强牛繁殖能力,在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实践中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3.3 饲养管理方式优化

养殖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牛种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牛种退化可以说是牛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可见对牛群实施正确的饲养管理对牛种改良牛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人工种草划区轮牧半舍饲饲养就是一个良好的饲养管理方式。该法通过合理搭配草种,种植多年生人工牧草,划区轮牧半舍饲饲养,满足了牛的营养需求,加快了牛群生长期生长速度,又有利于牛的繁殖,提高了受胎率和出生率,并且对环境友好,提高了养殖效益[20]。

在牛群养殖过程中也应注意寄生虫与疫病的影响,他们影响着牛体的健康生长、牛的生产性能的有效发挥,以及能否生产出高质量的畜产品用以流向市场。对此的解决办法主要是需要管理人员努力,科学卫生管理,完善消毒设施,严格检疫、封锁、隔离,消灭传染源。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严格把关,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21-22]。

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共生互利的原理的微生物生态发酵床养殖也是一个很好的饲养管理方式,它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互相利用,实现平衡、和谐、共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发病率,还减少了养殖粪污对环境的污染[23]。除此之外,在饲喂过程中合理使用中药微生态制剂、糖蜜舔砖也可以增加牛种养殖的综合效益[24-25]。

3.4 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扶贫机制

从关岭牛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政策支持是贵州黄牛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当地政府应该继续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培养更多“龙头企业”、“领头牛”,规划更多规模化养殖场。同时要更加完善扶贫机制,不仅要提供养殖户资金支持,更要提供技术支持与知识支持,提高他们养殖知识水平,做到以人为本,共促发展。要做到以上就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足够能力的技术人员的支持,需要政府推行政策,提高畜牧类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加大对养殖户知识培训。只有培养、留住一批优秀畜牧员,提高养殖户养殖水平,才能减少养殖户无意中对品种的破坏,增加养殖效益,更好行使、落实以上的发展策略[8]。

4 小 结

贵州不同地区牛种业发展不均衡,但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以关岭牛和思南牛为最。当地牛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状态。在这种景象面前我们也要冷静思考牛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为这是牛业持续发展、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品种复壮良种杂交,在跟本上保证牛种业的持续发展;提高繁殖技术,最大限度提升牛种的价值,提高牛群养殖效益;饲养管理方式优化,在过程中保证牛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扶贫机制,以人为本,提升培养基层养殖户养殖知识水平,兼顾好人力资源合理使用与环境友好持续发展。以上这些共同说明了贵州牛种业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攻克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期待贵州黄牛牛种业今后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关岭思南黄牛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一间市民书房,一座全民阅读灯塔
“关岭牛” 出山
制作泥巴黄牛
“关岭牛”勇闯小康路
思南方言语音系统及特点研究
群魔大闹思南公馆,你可敢来“降妖除魔”?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