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殖小龙虾 规避风险 五法

2019-01-06宋长太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苗种种养小龙虾

宋长太

近年来,在全国范内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新的复合型生产方式,旨在实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渔)业转型升级”和“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实践证明,稻渔综合种养以水稻与小龙虾轮作(即种植一季水稻再养殖一季小龙虾)是最佳模式,该模式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但目前稻田养殖小龙虾潜在的风险也不断显现,如何规避风险是广大种养农户非常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调查和研究,将稻田养殖小龙虾的主要风险和解决途经归纳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政策风险。欲进行稻渔综合种养的农户尤其是新发展的农户,一定要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首先要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关要求,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坚持“以渔促稻”的发展方针。根据国家水产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SC/T1135.1-2017)(2017年9月30日发布,2018年1月1日实施)要求,田间工程不得破坏农田的耕作层,沟坑开挖面积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主产区水稻亩产量不得低于500kg。所以在做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时,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必须坚持以粮为本,强化底线思维,防止利用稻田综合种养的名义流转土地,进行“挖田改塘”提水养殖,打稻渔综合种养政策的“擦边球”,使稻渔综合种养“非粮化”。

二、市场风险。小龙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是近几年最为火爆的水产品种之一;同时,与河蟹相比小龙虾还有可加工、可冷冻保藏等优势,一旦上市旺季市场出现饱和时,可进行加工保鲜留到市场淡季时销售。小龙虾虾壳可提取几丁质、蛋白质和甲壳素,这些都是医药、食品和工业方面很好的原料,产业前景广阔。但水产品市场千变万化,小龙虾也不例外,稻田养殖小龙虾大都集中在4-6月上市,季节性过剩导致价格暴跌是致命的弱点。因此,养殖户要掌握市场行情,根据资源禀赋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发展、无序扩张。近几年受小龙虾市场火爆的影响,各地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呈几何级增长,一些地方不管水土是否适宜都在尝试养殖小龙虾。“物稀为贵”,盲目扩张是不可取的,从长远来看,小龙虾价格将趋于理性。对养殖户而言,稻田养殖小龙虾应从粗放式的扩张到聚焦精品,在田间工程、虾苗繁育、养殖管理、捕捞销售等整个过程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从业群体需要通过摸索学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养殖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抱团进入市场,树创和打响产地品牌。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鼓励、扶持建设一批小龙虾交易、冷链、精深加工企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成果。

三、技术风险。小龙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养殖品种,在养殖环境、苗种供应、水质调控、饵料选用、精准投喂、病害防治、捕捞暂养等方面技术有不少瓶颈和新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稻田综合种养集成技术还不成熟,从业人员跨行者较多,“隔行如隔山”,技术水平、养殖模式、管理理念等各方面都不成熟,整个行业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发展稻田养殖小龙虾不仅要掌握水稻种植技术,而且还要掌握养殖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复合种养技术。稻渔综合种养涉及的技术环节较多,一些种养失败的大户,就是因为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必须加强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的集成,急需农(渔)业部门投入精力和财力,建立稻田综合种养 “产、学、研、推、用”五位一体的战略联盟,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和联合协作机制,针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加快配套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四、苗种风险。小龙虾怀卵量较低,一般每尾雌虾怀卵粒数仅为70~450粒,且性成熟不集中及交配期不确定性,胚胎发育期藏穴性以及出苗期的护幼性,导致目前还无法进行工厂化、集约化育苗。养殖户尤其是新养殖户往往都需要从外地采购虾苗种,由于小龙虾虾苗运输时间长,包装转运等因素,投放后虾苗死亡率很高,损失惨重。另外小龙虾春季放苗时间比较集中,时常出现“一苗难求”而抬高价格的现象,增加了养殖成本,成活率低、苗价高是新养殖户养虾亏本的主要原因。因此,欲发展稻田养殖小龙虾必须事先要考虑苗种来源,最好建设苗种基地,实行自繁、自育、自养。目前较成功的方式是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以后寻求高产。在小龙虾苗种繁育方面,建议养殖户可以利用稻田的环沟,搭建育苗温棚,提早投放亲虾,冬季提高水温,使虾苗产出时间提早15天以上,达到早苗早上市,可提高产量和规格,规避集中上市跌价的风险。不具备苗种繁殖条件的养殖户要在就近购苗,虾苗从捕捞、运输到放养最好不超过2h。

五、病害风险。小龙虾规模化养殖时间不长,对病害的研究滞后于生产的发展。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张,养殖环境变化多变,致病因子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近几年的“五月瘟”,养殖户“望病兴叹”。进入5月份(温度在25~30℃)小龙虾表现出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主要表现为空肠空胃、虾尾部有气泡、烂尾、胃部积水、肝脏发白、活力差。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弧菌感染引起,5月份昼夜气温、水温变化大,体质不好的虾体容易遭到弧菌入侵机体组织器官。对小龙虾疾病目前也没有好的方法和特效药物,因此要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主要措施:一是对养殖稻田沟坑要彻底消毒,外购种苗要用药物浸浴,防止带进病原菌;二是合理投喂饵料,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增强虾体抗病力。三是定期泼洒EM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调控水质,适当泼洒生石灰消毒;四是调整养殖模式,如早放苗、放大苗,在疫病发生前将大部虾销售完毕。

猜你喜欢

苗种种养小龙虾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小龙虾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