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潜力研究

2019-01-06张宗魏

新农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水土贫困地区农作物

张宗魏

(江南大学法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西部贫困地区国民经济的主体就是农业,想要发展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就要先发展农业,农业在西部贫困地区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西部贫困地区农业有着诸多劣势,因此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并不高。由于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品的种植就显得有些艰难,且区域经济落后,导致农业水平一直不高,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因此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状况就一直低迷,经济低迷导致该地区农民没有精力去提升农业水平,这样就使西部贫困地区陷入无法提高农业水平的循环。所以想要发展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必须要找到农业发展潜力。

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业资源,找到并正确分析农业自然资源特征,就可以找到农业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发展潜力的分析就有了重要依据。从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为切入点,合理进行农业发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模式也进行分析和规划,这对于农业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农业发展潜力,也需要通过合理的发展模式来发掘潜力,让发展潜力转变成发展优势,逐步提高西部农业水平,同时也会带动经济发展,对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本文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潜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1 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西部贫困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压力,反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也会为生态系统带来一定影响致使农业生态发展进入到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低产多灾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由于西部地区人均可利用农业土地面积较少,而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对于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采取掠夺式的滥用,不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自然灾害将会频繁发生,同时加剧了环境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我们要采取适应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其实就是能够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引导贫困地区农民走向富裕的农业生产途径和方式。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的国情恰好吻合,以下就西部贫困地区农业资源的“四节”模式、农业环境的“四清”模式及种植业模式和养殖业模式进行研究。

1.1 西部贫困地区农业资源的“四节”模式

在农业资源的发展过程中,西部贫困地区总结了节约投入、节约用地、节约用水及节约能源等“四节”模式。

节约投入农业模式就是在农产品的生长过程中,减少化学肥料、农药等化学试剂的投入使用,大力发扬节约投入农业模式,例如采用农家肥来代替化学肥料、生物治虫法来代替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再结合高超的施肥技术以及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节约用地农业模式是通过提高自然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的利用率,保证农作物具有足够大的生长空间的同时,增加农作物产品的产量,从而达到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土地产出效益的目的。

节约用水农业模式是由于西部贫困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降水往往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情况,尤其秋冬季节更容易出现土地干旱现象,因此节约用水农业模式采用的做法是将土地平整,建设条形农田、利用水库存水或设计梯形农田进行储水、面积大的农田采用喷灌滴灌技术来减少农作物的水分蒸发。

节约能源农业模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西部贫困地区从农业耕作制度、农机等方面采用节约能源农业模式,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例如采用水稻直接播种的高效节能技术,养殖业推广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温室大棚的全面改造使农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生长,让人们吃上反季果蔬,以降低油耗为目的推广农用机械跨区作业,解决农产品经营、加工以及运输的能源消耗问题等。

1.2 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环境的“四清”模式

为了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环境问题,提出了清洁生产、清洁能源、清洁产业及清洁家园等“四清”模式,清洁生产农业模式主要是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及标准化认证等措施生产出无毒无害的优质农产品。

清洁能源农业模式是对太阳能、风力发电等的利用达到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将沼气池的建造、改厨、改厕、改圈等生态工程作为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尽可能将可再生能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生物质能源,在西部贫困地区部分区域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从而对垃圾进行处理。

清洁产业农业模式是利用农家乐及知名度比较高的农业企业来对观光、休闲和娱乐项目进行开发,建立新型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并与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融入在一起,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

清洁家园农业模式重点要加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用地的科学规划,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景观设计,统一处理农村的生活、生产垃圾,使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让废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1.3 西部贫困地区种植业模式

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种植业模式是通过农村规划建立的,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需要多种途径开辟,使当地的生态保护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建立一套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减轻农业资源利用现象对当地环境的压力,针对农业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鼓励农民们尽可能多种植具有较高生态环境价值的农作物,例如大田作物、花卉苗木等,注重绿化、园区和科普等农业发展。

为了提高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通过实地考察统计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评价指标数据,基于评价指标的数据,可以得出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水平与目标值相差较大,因此提出了一种弹性农业种植模式,在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中,过去的间套模式在麦播留空当时就固定了作物组合,其弊端是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和气候趋势调整作物布局,不能进行适应性和趋效性种植结构调整。间作套种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产生矛盾,严重限制了二者的共同发展。所以,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适合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弹性种植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弹性种植模式,就是在麦播时只留空当,不确定具体作物组合,间套作物在播种季节由当时农产品的市场供求趋势确定。如棉花,麦播时不一定知道明年的市场行情如何,若不留套种空当,次年春知道市场行情好时,就无法扩大棉花面积。若种植棉花形势好时,可扩大种植棉花的面积;若种植玉米形势好可发展一麦两玉米;若种植瓜菜形势好时,可种早春瓜菜又可种晚瓜菜,通过弹性种植,增加高效益农作物面积,使农作物低效刚性布局调整为高效弹性布局,避免菜贱伤农,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同时推动西部贫困地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西部贫困地区的水果、花卉以及蔬菜的种植面积,以供城市居民生活;同时还可以在西部贫困地区开展瓜果蔬菜采摘园项目,尽可能多地进行宣传和展览;要想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的发展,必须解决西部交通问题,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要经常举办农家乐活动让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感受到在大自然清新环境里采摘、享受绿色食品的喜悦,并进一步丰富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

1.4 西部贫困地区养植业模式

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数据较目标值有一定差距,因此,促进种植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养殖业农业模式,加强指导西部贫困地区养殖规划,在当地建立养殖示范区,从而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由于西部贫困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在水体和农田的分布上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在农业养殖业模式中利用农田分布广的优势,达到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农民受益的目的。

利用地区优势发展西部养殖业,不仅可以显现西部贫困地区的生态养殖业景观,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养殖景观是所有农业景观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景观之一,完全可以与种植业相结合,共同发展西部贫困地区的生态旅游,让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有机会体验乡村恬静的田园生活,感受牛羊满山坡、鸡鸭满院落的淳朴气息;体验抓捕鱼虾的刺激与精彩,欣赏鱼、虾、鳖、蟹等竞相争食的场面,同时还可以释放都市忙碌的疲惫。

2 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潜力研究

2.1 西部贫困地区农作物生产潜力分析

本文分析农作物生产潜力的方法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订正西部贫困地区农作物的水分和土壤,对农作物的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等生产潜力进行估算,西部贫困地区农作物最大可开发潜力为6 926 kg/hm2,理论现实生产率大约占理论最大开发潜力的54.20%,约为3 754 kg/hm2,但是理论实际可以达到的产量占理论现实生产力的75.79%,产量为2 845 kg/hm2,截止2018年,西部贫困地区的胡麻、油菜、蚕豆、洋芋、糜子、谷子、玉米、小麦的平均产量为767 kg/hm2、1 084 kg/hm2、1 691 kg/hm2、2 355 kg/hm2、1 565 kg/hm2、1 657 kg/hm2、3 271 kg/hm2、1 700 kg/hm2,分别占据理论实际可达到产量水平的50.63%、51.52%、66.52%、55.44%、51.46%、49.85%、117.79%、60.13%,根据数值可知,除了玉米外的其他作物产量只有理论实际可达产量的一半,因此可以得出西部贫困地区农作物生产潜力巨大,只要有资金、人力、物力以及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农作物产量肯定会大幅度提高。

因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作物生长潜力也存在一定差异,为此我们从农作物在不同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采集8种作物对其生产潜力估算,以2008~2018年平均亩产为西部贫困地区农作物的现实生产力,目前该区域胡麻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经过计算分别为3 973 kg/hm2、2 002 kg/hm2、1 515 kg/hm2;油菜的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经过计算分别为4 497 kg/hm2、2 781 kg/hm2、2 104 kg/hm2;蚕豆的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经过计算分别为5 846 kg/hm2、3 358 kg/hm2、2 542 kg/hm2;洋芋的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经过计算分别为10 325 kg/hm2、5 614 kg/hm2、4 248 kg/hm2;糜子的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经过计算分别为7 800 kg/hm2、4 018 kg/hm2、3 041 kg/hm2;谷子的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经过计算分别为8 100 kg/hm2、4 392 kg/hm2、3 324 kg/hm2;玉米的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经过计算分别为7 976 kg/hm2、4 132 kg/hm2、3 159 kg/hm2;可能增产潜力是理论生产力与现实生产力之差,小麦的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经过计算分别为6 891 kg/hm2、3 736 kg/hm2、2 827 kg/hm2;经过最后计算我国西部贫困区域农作物光温、光温水、光温水土平均值分别为6 926 kg/hm2、3 754 kg/hm2、2 845 kg/hm2。

2.2 西部贫困地区畜牧业发展潜力分析

西部贫困地区有很多发展畜牧业的优势,主要是天然草场面积大,而且人工牧草种植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只要对天然草场进行围栏培育,再通过人工补播的办法进一步改良,之后再对草场进行科学化管理,对人工牧草合理施肥,这样下去,获得一个优质肥沃的草场是必然的,因此西部贫困地区草地资源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有了肥沃的草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就有了,接下来在地区、县、乡设立畜牧机构,引进畜牧品种并加以改良,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强畜牧机构对饲料加工、疾病防治、动物检疫等方面的工作,并且要对养殖技术进行试验和推广,只要有了这些条件,发展畜牧业就有了一定的技术保障。西部贫困地区有很多农牧交错地带,群众们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只需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畜牧业的规模经营转变也不是不可能。西部大开发种草种树、退耕还林等工程,都对发展畜牧业提供着有利条件。畜牧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改善群众生活会起到重要作用。

3 结语

本文提出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潜力研究。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地区的农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契机,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潜力是农作物生产,本文研究了农业资源的“四节”模式、农业环境的“四清”模式及种植业模式和养殖业模式等四个农业发展模式,并分析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作物生产潜力及畜牧业发展潜力,促进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水土贫困地区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中原“水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