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2019-01-05杨露露胡俊超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附片黄染茵陈

杨露露 胡俊超

湖北省孝感市中医医院 湖北 孝感 432100

笔者在临床上跟随老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何某,男,50岁。农民。因“身目小便黄染2月余”于2016年5月3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4年前开始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8个月前自行停用,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身目小便黄染,入院时诊见:身目黄染,黄色晦黯,腹部时胀满不适,纳差,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黄,大便偏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332.3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65.2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67.2μmol/L,谷草转氨酶(AST):103.0U/L,谷丙转氨酶(ALT):69.0U/L,总胆酸(TBA):167.2μmol/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26.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2.2s;肝胆脾B超示:肝硬化、胆囊炎。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西医予常规综合治疗。本病中医病属黄疸(阴黄),证为脾阳虚衰,寒湿内阻证,治以温阳健脾,利湿退黄。方以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60g,茯苓、猪苓、泽兰、焦山楂、半枝莲、薏苡仁各30g,麸炒白术、淡附片各15g,干姜、柴胡各6g,泽泻12g,豆蔻(后下)10g。7剂。6月6日二诊:身目黄染较前有所减轻,黄色晦黯,胃纳好转,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黄,大便偏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肝功能、凝血功能有所好转。西药治疗不变,中药处以上方加量茵陈至100g,柴胡12g,淡附片20g。14剂。6月20日三诊:身目小便黄染明显减轻,胃纳可,肢冷较前减轻,口淡不渴,大便成形。舌黯红、苔白腻,脉沉细。肝功能进一步好转。西药治疗不变,中药处方:上方柴胡改为15g,去泽泻,加郁金15g,丹参30g。30剂。7月20日四诊:身目小便黄染渐退,胃纳转佳,时有腹胀不适,四末渐温,大便成形。舌黯红、苔白腻,脉沉细。肝功能、凝血功能继续好转。西药恩替卡韦继续抗病毒治疗,余西药渐停,中药处方:上方茵陈减量至60g,去淡附片、干姜、米仁,加当归、炒枳壳各15g,姜厚朴12g。14剂。8月5日五诊:无明显黄染,诸症好转。肝功能:TBIL:52.82μmol/L,DBIL:34.9μmol/L,IBIL:17.9μmol/L,AST:48.0U/L,ALT:31.0U/L,TBA:93.2μmol/L;凝血功能未见异常。病情平稳出院。

按:根据肝衰竭临床特征,可将其归为中医学“急黄”“瘟黄”“黄疸”等范畴。本案患者已罹患黄疸2月余,结合四诊,辨证为阴黄,处方予茵陈术附汤化裁,以温阳健脾,利湿退黄为主,并佐以疏肝行血利水之品。有研究表明,中医学的瘀血与现代医学的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联,活血化瘀药能够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有助于肝细胞再生。本案初诊之后不断加重活血药如丹参、郁金及当归等的运用,疏肝与活血贯穿黄疸治疗始终,故而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猜你喜欢

附片黄染茵陈
猪黄脂病的原因分析及鉴别预防
附子不同炮制品的相关差异及临床合理选用探讨
EATING MEDICINE
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利胆退黄夸茵陈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可擦碘降低手术室地面黄染的应用研究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