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牦牛出血性败血病发生与防治探讨

2019-01-05霍建丽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出血性氏杆菌牦牛

霍建丽

(青海省乌兰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817199)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省份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地域广阔,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m 以上,远离海洋,处于内陆地区,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为日照时间较长,紫外线强,辐射强,冬季时间漫长,夏季时间短,昼夜温差较大。青海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水资源丰富,多条河流流经青海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 倍,其他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及动植物资源等也十分丰富。青海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其发达的畜牧行业,而青海牦牛养殖更是其畜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

青海牦牛的养殖在青海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养殖牦牛已成为传统养殖项目,随着近年来各地对于牦牛产品需求量的增加,青海牦牛的价值不断提高。如何使青海牦牛传统的个体养殖模式进一步发展成产业化生产已成为推动青海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牦牛养殖过程中,出血性败血病一直困扰着养殖户们,成为牦牛养殖的一大阻力,如何防治牦牛出血性败血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是牦牛养殖中的重要问题。

1 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生与传播途径

牦牛出血性败血病可在全年任何时间发病,其发病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极少出现短期爆发性流行。出血性败血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体可通过消化道、空气飞沫等进行传播,蚊虫叮咬也是该病的传播途径之一。该病病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病原体对于外界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差,一定强度的日照及紫外线就能杀死该病原体,普通的消毒措施即可杀灭多杀性巴氏杆菌。

2 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病症状

牦牛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往往具有发病的突然性,发病牦牛多出现体温迅速升高,往往能达到42℃,咽喉部水肿,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等症状。患病牦牛一般精神萎靡,站立时头部下垂。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牦牛后会对其身体各黏膜部分进行破坏,造成局部黏膜出血等症状,使得牦牛出现呼吸道问题,牦牛各黏膜处往往堆积黏液。该病发病迅速,患病牛在1~2d 便因黏膜受损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最终因极度呼吸困难窒息死亡[2]。

3 出血性败血病的预防

出血性败血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预防该病首先应从养殖牦牛的环境入手,保证养殖环境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养殖要注意牦牛的饲养密度,保证牦牛具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防止牦牛交叉感染病原体。养殖场地内部要保证干净卫生,牦牛粪便及时清理,做到定期消毒,防止滋生病菌。

除保证环境条件外,还可通过药物手段预防出血性败血病的产生,应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疫苗能有效增强牦牛的抗病能力。除接种疫苗外,还可通过在牦牛饲料中添加药物的方法预防该病。如可在出血性败血病高发的秋冬季节对牦牛饲料添加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等,这样做有助于牦牛在天气多变时抵抗力增强,降低患病风险。

加强对牦牛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患病牦牛,对已经患病的牦牛应及时进行隔离处理,杜绝交叉感染,切断病原体的感染渠道。及时进行牛舍消毒工作,使用多种消毒药品,轮换使用不同消毒液,防止病菌对消毒药品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果。对于病死牛应严格遵循无公害化处理,病死牛携带大量病原体,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一旦出现病死牛,必须要隔离处理。处理过程不能草率,坚决杜绝随意处理病死牛的情况发生,随意处理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造成更大范围疫病的产生,增大经济损失。

对于患病牦牛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隔离患病牦牛。对不同病期的牦牛进行分别治疗,初期治疗,可使用抗出败血清,采用皮下或静脉注射,注射后1~2d 病情不见好转的可尝试重复注射,后期遵从兽医的叮嘱,采用对应措施进行出血性败血病的治疗[3]。

4 结语

对于牦牛出血性败血病,我们要以预防控制作为主要应对方向,从根源上杜绝疾病的产生,做好牛舍日常消毒工作,环境的保温工作,防止温度变化大导致牦牛免疫力下降而感染病毒。预防出血性败血病对牦牛养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证牦牛的健康生长才能保证养殖户的根本利益,希望以上内容对养殖牦牛,防控牦牛出血性败血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我国畜牧行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出血性氏杆菌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跟着牦牛去巡山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