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产后奶牛护理和饲养管理

2019-01-05秦博文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胎衣产道母牛

秦博文

(光明牧业有限公司 202150)

在光明牧业有限公司鸿星奶牛场工作中,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奶牛在产犊后身体状况因分娩十分疲惫,消化器官十分虚弱,繁殖器官创伤严重,因此,对奶牛进行科学的产后护理是保证奶牛正常产后发情配种,尽快达到产奶高峰,维持较高的产奶量十分重要。

1 奶牛产后护理要点

新产牛产后30min 内,可肌内注射缩宫素 80~100IU 预防子宫内出血,促进子宫收缩。新产牛在产房观察3d 左右,经产房主管或兽医确认牛只正常,开奶无异常,挤完第一潮奶后便可移至监控区内,再在监控区护理观察8d,确认无疾病、无药物残留,奶品质检验合格后便可转移到上市牛棚。如发现病牛有轻微疾病,可在监控区内进行医治;病情严重者要转移至相应诊疗区进行治疗[1]。

1.1 产后护理人员的安排和监控

产后负责护理的监控职责一般由监控区兽医负责繁殖兽医和挤奶厅的挤奶工配合护理监控。

1.1.1 疾病监控

每天一次,早潮时由兽医或挤奶厅的挤奶工通过挤奶后乳房充盈度进行监控。对乳房充盈度不足的牛在后肢跗关节上方做标记,挤奶后返回牛舍时再由监控区兽医根据记号对牛只进行检查。检查范围包括牛的精神状况、采食等情况,情况异常的牛还需体温检测,监控区和诊疗区的牛统一要求每天测量体温,体温≥39.5℃判为发热,需要进行治疗,2/3 的奶牛是由子宫炎引起,1/5 的奶牛发热是由乳房炎引起。按相应操作流程处理:39℃~39.5℃需要关注,重点观察采食和反刍行为;38.4℃~39.0℃正常;<38.4℃需要重点关注采食、反刍及精神与运步状态。

1.1.2 产后牛监控的时间

每天只作一次早潮,下午出牛,调群,巡视及关注特殊和新进牛只;这一块的巡视工作与早潮的区别是不需要在挤奶台时对乳房充盈度检查,但牛舍采食检查必须要做,与牛只采食时间同步。所有的监控工作都要避开奶牛的休息时间。

1.1.3 产后牛监控的标记

标记部位在牛的荐骨部。兽医和产房都标在牛的左荐部,负责繁殖的兽医标在右荐部。标记意义:“?”代表软管冲洗阴道,标识下方的横线表明冲洗的次数,“一”横代表一次,以此类推;“S”代表产道拉伤;“R”代表胎衣不下;“+”代表高温;“助”,代表助产;“双”,代表双胎;“O”代表恶露异常。

2 产后奶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1 产后奶牛易患疾病

分娩后的母牛可能患有产道拉伤、产后瘫痪、子宫炎、胎衣不下、乳房炎、酮病、消化道疾病(如瘤胃扭转,胃溃疡等)、胎衣不下、恶露异常、蹄病等疾病[1]。其中最危险的是产道拉伤,产道拉伤易导致体温升高,可引起其他产后疾病的继发感染。其次就是乳房炎,轻微乳房炎经治疗后往往可以痊愈,但严重乳房炎治疗后仍会导致乳区坏死、奶产量下降;子宫炎及胎衣不下往往会影响奶牛下次发情及受胎率;酮病,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右方变位及产后瘫痪等疾病也需产后重点监控和关注。

2.2 产后奶牛疾病预防措施

刚从产房移进监控区的牛会被单独放置在一起,产房会先检测每头母牛的身体状况,做上标记再送到监控区,由监控区进行护理。送至监控区后先进行奶样检查,检查结果无异常者移至观察区。

每天撒料后对牛进行体温检测,将有高体温的牛做上标记,再进行常规检查。测完体温后,给每头牛进行直肠检测和瘤胃叩诊和听诊,对于有疑似胃病者要及时给其健胃。对年龄较大的母牛,及产后严重消瘦,走路不稳的奶牛,为防止出现骨质疏松,产后瘫痪等问题要及时补钙。

2.3 产后奶牛用药方案

为保证奶品质量,牛场内应谨慎使用抗生素,除非病重而又有一定生产价值的奶牛才允许使用抗生素,治疗后需检测奶样中抗生素残留,合格后方能卖出。

监控护理区的奶牛用药一般分为肌注药,静注药,投喂药。并分为处方 A,B,C,D,E5 大处方。其中处方 A 是肌注消炎药,美达佳(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或氟尼新葡甲胺统一每次用 15ml;处方 B 是肌注药施可呋 20ml,美达佳 15ml;处方 C 时静注药高糖 500ml,高钙(葡萄糖酸钙)1000ml;处方D 是静注药止血敏 100ml,复方盐水 5000ml;处方 E 是肌注药缩宫素10ml(仅在大出血时使用20mg,并在3h 后重复一次)。除此之外,还有以预防为主的药物如新斯的明,用于健胃,每次肌注 5ml 左右,白陶土(达美健)健胃,博威钙补钙。处方药的选择:

(1)处方 A:死胎(未褪毛),双胎,轻度产道伤(切口),矫正胎位,助产评分 3 分以上,犊牛重(头胎 15kg,经产50kg),胎衣不下,恶露滞留。

(2)处方 B:死胎(褪毛),重度产道伤。一般治疗 2d 左右赶至诊疗区。

(3)处方 A+B∶严重产道伤,直接赶至诊疗区。

(4)处方 B+D+E×2:大出血,产房治疗 3d 后送到监控区。

(5)处方 A+C+E:用于高危牛。

奶牛在用药后均有详细治疗记录,以防带有药物残留的牛奶混入正常牛奶的情况发生。此外,奶牛治疗还需要考虑药物的致敏性和残留性。如果发现奶牛对药物过敏应立即停药,防止不必要的副作用产生。

3 其他常见疾病的处理

奶牛产后还需要注意酮病和产后瘫痪这两种疾病。

3.1 酮病

根据症状可分为临床型酮病和亚临床性酮病。其中临床型酮病初期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脉搏、呼吸正常,瘤胃蠕动减弱,反刍基本停止,粪便干,走路摇晃或卧地不起,可视黏膜发绀、黄染,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目光呆滞,可能伴有神经症状(鸣叫、磨牙等)。血浆 β-羟丁酸(BHBA)》3.0mmol/L。亚临床型酮病则出现采食量减少,奶产量下降,粪干,渐进性消瘦,有的伴发乳房炎,胎衣不下,尿液偏酸,具酮味,乳酮检测呈“++”,血浆 BHBA1.4~3.0mmol/L。治疗方法:

(1)静脉注射 50%葡萄糖 500ml、地塞米松 10~20mg、VB1210~20ml、25%硫酸镁 80~100ml。

(2)VB130~50ml,肌内注射。

(3)四胃动力散 500g、温水 3~5kg、人工盐 100g、碳酸氢钠 100g、丙二醇 350~500ml,灌服,1 次/d。

(4)科特壮 30ml,肌内注射,1 次/d。

3.2 产后瘫痪

3.2.1 临床症状

正常奶牛血钙浓度为2.1~2.5mmol/L,当血钙浓度降低至正常值以下会出现产后瘫痪现象,是奶牛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产后3d 内发病,个别在产前数小时发病。前期呈短暂的兴奋和抽搐,站立不稳,卧地不起,体温逐渐降低,耳根冰凉,肌肉颤抖,瘤胃蠕动停止,反刍停止,无粪便,牛伏卧,颈、胸、腰呈S 形,最后呈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或无反应。

3.2.2 治疗方法

常用补钙药物有5%氯化钙、20%硼葡萄糖酸钙等。应根据病牛临床表现大致推算用药量,尽可能做到精确治疗。血清中钙浓度的正常值为2.1~2.5mmol/L。分娩时低血钙的发展程度并不与临床症状完全相关。血清钙浓度为1.7mmol/L 左右时,多数奶牛能站立,但有轻微的胃臌气和食欲减退;浓度为1.2mmol/L 时,大多数奶牛不能站立;浓度低于 1mmol/L 时,大多数奶牛昏迷。一头700kg 的奶牛,血钙浓度为1.2mmol/L 时需要 10.5g 钙,即可将血钙浓度提升到2.5mmol/L。1 瓶500ml的5%氯化钙含钙约9g,1 瓶500ml 的20%硼葡萄糖酸钙含钙约 7.4g。因此,对不能站立的奶牛(700kg,血清总钙 1.2mmol/L),一次静脉补钙剂量为5%氯化钙583ml 或20%硼葡萄糖酸钙710ml。静脉注射时应注意输液速度,一般以1g/min 为宜,避免刺激心脏。大多数患有产后瘫痪的病例只需简单治疗。如果复发,除了补钙以外还应考虑补镁。

从药物选择上看,输液治疗时硼葡萄糖酸钙优于氯化钙,因其成分中含镁(1 瓶500ml 的20%硼葡萄糖酸钙含镁2.31g),并且硼酸具有酸化血液的作用。口服补钙一般只用于预防产后瘫痪而不直接用于产后瘫痪的治疗。

4 产后奶牛的饲养管理

4.1 产后奶牛的分区

刚分娩后转移到监控的母牛统一分为初乳牛,初乳牛被单独放置在一个牛圈中,待到采样检测通过后转移至抗奶区进行护理观察,其中一些轻微的疾病如胎衣不下,恶露异常,消化不良等疾病会就地治疗,情况稍重却又拿不准的转到观察区,若发现症状严重者立即送去诊疗区[2]。身体痊愈又停药8d 的牛可以进行奶品质检测,转移到相应牛圈中,检测合格即为上市牛,就可以转移到上市牛区。

4.2 产后牛的饲喂

一般产后的母牛和上市牛饲喂的料草都是青贮精料,干奶区的母牛是粗料,且奶牛喂料都是采用撒料车统一饲喂的,除非特殊情况下母牛采用其他饲料,如酮病牛,这种母牛一般会单独饲喂青干草以降低采食量。

4.3 产后牛的巡棚

为避免产后牛的突发性疾病,要按期巡棚察看奶牛的状态,察看时间不能与奶牛的休息时间相冲突。巡视时间一般为撒料后,上台前或下台后,巡视时观察奶牛的采食情况、精神状况、奶牛的走路姿态和胖瘦情况等,都可以初步看出奶牛的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胎衣产道母牛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牛产道疾病治疗刍议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合实践谈论关于母猪产道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