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北地区小麦倒春寒的发生及预防措施

2019-01-05

河南农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豫北半冬性壮苗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豫北地区又是河南省小麦高产区。由于该地区气候因素影响,在小麦返青拔节期至抽穗期经常遭受倒春寒的影响,严重发生年份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因此,了解和分析小麦倒春寒的发生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对促进豫北地区小麦生产的稳步发展意义重大。

一、发生时期及危害程度

(一)发生时期

据气象部门观察,豫北地区倒春寒发生的时间多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此期低于0 ℃的低温每年都有发生,个别年份3月上中旬还可能遇到低于-10 ℃的低温。一般平原地区结束较早,山区晚霜结束期有所推迟。

(二)危害程度

春季倒春寒的为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幅度、持续时间及霜冻的来临与解冻是否突然。一般降温幅度越大,霜冻持续的时间越长,为害的情况越严重。

豫北地区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正值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小麦拔节后,幼穗发育进入雌雄蕊形成至药隔前期,对低温极为敏感,幼穗的抗霜冻能力也骤然下降,造成豫北地区低温冻害经常发生,个别年份冻害严重。

二、原因分析

(一)多次冷暖异常天气交替造成冻害

3月上旬至4月下旬豫北地区气候冷暖变化较大,气温忽高忽低,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不断交替发生,使处于对低温极度敏感阶段(穗分化阶段)的小麦遭受低温冻害。

(二)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1.早熟或中熟特性的半冬性品种由于起身拔节快、穗分化进程快,其穗分化敏感期与低温来临时间相吻合,因此受冻害较重。如丰德存5号、西农979、郑麦366、新麦26等。

2.抽穗偏早的弱春性品种以及抽穗较晚的冬性偏强的品种,由于在穗分化敏感期躲过了低温影响,因此受冻害较轻。如周麦27、百农418、百农4199等。

(三)栽培及田间管理原因

1.土壤肥力基础高,壮苗越冬麦田,遭受冻害较轻;弱苗麦田冻害较重。

2.在春季麦田管理中,适时进行浇水追肥的麦田冻害较轻,返青拔节期干旱缺肥的麦田冻害偏重。

3.播种时间偏早、发育进程快的麦田,播种偏晚、冬前苗小瘦弱的麦田,播种量过大且苗势弱的麦田,冻害都发生严重。

4.多年旋耕、整地质量差且播种较深形成的苗情较差的地块,冻害会偏重发生。

三、倒春寒发生前的防御技术

(一)培育壮苗,增强小麦自身的抗逆能力

预防小麦倒春寒的最根本措施是培育壮苗,提高自身的抗寒、抗旱能力。要从品种、整地、播种环节抓起,做到良种良法配套。

1.选用优良品种。豫北地区宜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品种,如百农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9、周麦22、周麦27等。

2.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豫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较大,且采用旋耕的方式比较多,应按照“秸秆还田必深耕的”原则,进行深耕细耙,即使采用旋耕的地块也一定要耙好、压实,切实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率。

3.科学施肥。底肥做到氮、磷、钾相配合,春季追肥以硝酸磷肥或磷酸二铵为主,尽量不要撒施。

4.适时播种。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特别是弱春性品种和春季发育快的半冬性品种要适时晚播。

5.控制播种量。在整好地的基础上,每667 m2播种量应控制在9~12 kg,最多不能超过 15 kg。

6.抓好冬前管理。冬前小麦以营养生产为主,争取在苗齐、苗匀、苗全的基础上,培育壮苗,提高植株自身的抗逆及抗寒能力。

(二)叶面喷肥

起身期每667 m2喷洒0.3%磷酸二氢钾溶液30 kg,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寒性。

(三)及时化控

对小麦起身期亩群体>80万的麦田,每667 m2用15%多效唑30 g或20.8%麦巨金30 mL,对水25~30 kg进行叶面喷洒,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喷洒时一定注意做到不漏喷、不重喷。

(四)适时追肥浇水

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防御冻害;若小麦早春遭受冻害,立即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

四、倒春寒发生后的管理技术及补救措施

(一)及时浇水追肥

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结合浇水每667 m2施尿素4~5 kg;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30%的麦田,结合浇水每667 m2施尿素8~12 kg,以促高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二)叶面喷肥

4月上中旬的倒春寒,无法再促分蘖成穗,可以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或麦键等,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灌浆。

猜你喜欢

豫北半冬性壮苗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奋力书写战“疫”的豫北答卷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豫北小麦开镰收割
轮作制度对豫北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小麦选育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