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

2019-01-05陈冬亮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病猪猪瘟生猪

陈冬亮

(江苏省如皋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畜牧兽医站 226557)

非洲猪瘟是一种具有高致病性的传染性疫病,病原体为非洲猪瘟病毒,其传播途径非常广泛[1]。虽然非洲猪瘟因首次在非洲被发现而得名,但这种疫病的爆发范围却并不局限于非洲,近些年来,美洲、大洋洲、欧洲及亚洲均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国、乌克兰、波兰及保加利亚等国家而是出现了非洲猪瘟大规模爆发事件。我国在2018年便有数个省份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并且该疫情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我国投入了大量人力与物力来进行非洲猪瘟的防治,但非洲猪瘟具有较大的基因组与类型较多的基因型,变异性较强,因此,疫情控制依然具有较大的难度,单一的防控措施已无法有效控制疫情,必须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1 特点

1.1 流行病学特点

无论是野猪还是家猪,均可以被非洲猪瘟病毒寄宿,但家猪是非洲猪瘟病毒最主要的天然宿主,这是因为家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死亡率近乎百分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更大[2]。在家猪群中,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靠呼吸道、口腔及蜱虫叮咬来传播,若是兽医为病猪注射治疗药物后未对针头消毒或未为病猪使用新的针头,也有可能因针头被污染而带来交叉感染。

非洲猪瘟存在潜伏期,且潜伏期波动范围较大,少则4d,多则19d,而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猪的感染途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感染会使机体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因此,病猪会处于较长时间的病毒血症状态,即便病猪康复,也可以在其组织中发现存活数周甚至数月的非洲猪瘟病毒。目前全部扑杀是防控非洲猪瘟最有效、经济性最高的方式,但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存活于稳定环境中3d,存活于粪便等排泄物中数周,存活于血液等体液中18 个月,存活于腐败组织中15 周,因此,在扑杀病猪后依然需要给予谨慎处理。

1.2 病原学特征

1.2.1 可长时间存活,抵抗性强

非洲猪瘟病毒为双链的DNA 病毒,其基因组由单分子线状的 DNA 构成,长度在 170~190kb,直径最大为 200nm,个体较大,表面结构为二十面体,囊膜含有类脂,虽然高温与具有破坏囊膜作用的消毒剂能杀灭该病毒,但因其分子结构复杂而对消毒剂比其他囊膜病毒更强的抵抗力,因此,病猪的猪肉即使是制成猪肉制品,其中含有的非洲猪瘟病毒也依然有可能存活,如干腌火腿中的病毒最多可存活140d,生肉或未彻底煮熟的肉制品中能存活3 个月左右,这意味着非洲猪瘟传入后将会长期存在于疫源地,有较高的风险引起二次感染。

1.2.2 基因组庞大,容易变异

非洲猪瘟病毒有非常庞大的基因组,且彼此之间差异很大,诸如E75 毒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BA71V 这种细胞适应毒株则致病性较弱。对于不同毒株,在基因组保守区的左端和右端有较大差异,这也是导致非洲猪瘟病毒毒力有明显差异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非洲猪瘟病毒与痘病毒、虹彩病毒均是细胞质内增殖病毒,至2018年为止,该病毒已经被测出11 种以上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含有的线粒体开放阅读框至少有151~167 个,其中至少有110 个线粒体开放阅读框在11 株非洲猪瘟病毒中高度保守,并有50 种左右的蛋白参与到病毒的包装、侵染过程中,而这些蛋白或参与了病毒衣壳的组装,或在酶的作用下裂解为病毒蛋白,或是座位病毒的核心抗原蛋白或主要结构蛋白而存在。可以说,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非常频繁地发生变异,若进一步分析中央可变区的序列,那么分型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2 诊断方法

2.1 症状观察

非洲猪瘟具有与猪丹毒、猪霍乱相似的临床症状[3],其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急性发病型、亚急性发病型及隐性感染型3种,具体为:(1)急性发病型:这种类型的症状主要出现于高致病性毒株侵染的病猪,病猪感染高致病性毒株后,病猪在早期会出现食欲显著下降现象,体温升高到40℃左右,最高可上升到42℃,采集血液检验可发现,病猪的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观察其肺部可见明显水肿,且淋巴结位置发生坏死性病变,耳朵处存在皮下出血表现。及至后期,病猪的鼻腔中会分泌出大量黏液,少数病猪会流鼻血,同时病猪还会出现呼吸急促、便秘、腹泻、呕吐等症状,部分病猪的肛门处还可发现有血液污染,部分病猪体表出现明显的斑点或皮疹,特别是胸腹部、四肢及耳朵等位置可发现紫色斑点。若病猪为怀孕母猪,则会流产。(2)亚急性发病型:这种类型的临床症状与急性发病型较为相似,但其病情严重程度要比急性发病型轻得多,病程持续时间更长,病猪死亡率较低,部分病例能够逐渐恢复,部分则可能转变为隐性型。(3)隐性感染型:这种类型的发病表现主要是暂时性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广泛性出血性病变及白细胞计数减少,存在隐性感染行症状的病猪体表存在红斑或溃疡,其发育迟缓、体形消瘦,虽然也可以康复,但病猪终生均带毒。

2.2 实验室检验

由于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猪丹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霍乱等疫病相似,临床多以症状观察作为初步诊断方法,若需确诊则采取实验室检查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现阶段,实验室检验非洲猪瘟病毒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其一为病原鉴定,其二为血清学试验,其中病原学检测主要使用荧光定量PCR、单纯PCR、红细胞吸附试验以及LAMP 等方法,而血清学检测者主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试纸条、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具体的方法选择取决于各级实验室的试验条件。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检疫管理,避免疫区生猪的转移

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19d 左右,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缺乏典型性,和猪丹毒、猪霍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猪疫病有极高的相似性,因此,管理人员会面对一系列假象,很容易因疏忽而导致疫区生猪跨区转移,导致疫情的扩散。因此,在非洲猪瘟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生猪的运输管理,对于染病的生猪及疑似携带病原体的生猪,要严格控制其运输;对于运输染病的生猪、疑似携带病原体的生猪车辆、工具,也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消毒管理制度、此外,对于携带病原体的生猪,应加强原地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对生猪、生猪副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软硬件设施,相关操作人员也应该经常参与安全操作培训,务必使其学会如何运营管理无害化处理设施,如何践行无害化处理的协调机制。

3.2 加强对境外传入的防御

非洲猪瘟病毒不仅会对我国的农业、畜牧业发展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该病毒的传播还会危害人体健康,自20 世纪初非洲猪瘟被首次于非洲发现,至今为止,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出现过疫情,尤其是欧洲地区,近些年来,局面甚至呈现出不可控的状态,这是因为猪肉主要输出至欧洲,生猪屠宰设备也大量出口该地区,而我国则是猪肉进口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甚至排名第一,这意味着境外传入是导致我国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主要原因[4]。此外,我国主要猪种是与外国猪种有较近亲缘的杂交三元猪,因此其对非洲猪瘟病毒有着更高的易感性,因此,境外传入也是我国爆发非洲猪瘟疫情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加强对境外传入的防御,控制非洲猪瘟病毒的输入,对于猪肉、猪肉制品、相关操作工具、疫区的相关物品,都要在特殊时期坚持执行规范的安全操作程序,以确保当地生猪养殖的安全性。

3.3 加强监管生猪养殖环节

我国餐厨剩余物具有非常巨大产量,这些剩余物中有大量有机质,为了节省养殖成本,养殖者通常会将餐厨剩余物作为补充饲料养殖生猪,以提高料肉比,确保生猪日增重状况良好。虽然餐厨剩余物不会影响猪肉品质,但非洲猪瘟病毒有4~19d 的潜伏期,若是肉制品加工不重复,生猪摄入了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餐厨剩余物,会导致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引发二次事故。因此,应对餐厨剩余物给予严格的监管,加强对餐厨剩余物的利用率,对餐厨剩余物进行集中处理,从源头上控制餐厨剩余物的进入;此外,在餐厨剩余物的运输中也要加强管理,避免运输环节上的疏漏。当然,还可以借助国外经验,鼓励消费者不浪费食物,引导餐饮企业减少餐厨剩余物的产生。

3.4 更加充分地利用屠宰副产物,减少污染物排放

养殖者为了降低养殖成本通常会将猪血及猪血制品作为生猪饲料,但这些屠宰副产物同时也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对于废水、猪血及猪血制品、固体废弃物均应给予科学合理的处理,如集中收集、处理疫区屠宰的猪血;对血液与皮毛等屠宰副产物给予无害化深加工;针对猪血具有的高蛋白质特点,开发出氨基酸肽肥;开发出可以将病原菌污染消除的加工工艺,这些措施都能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而屠宰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则需要按照 《肉类加工工业水斐然无排放标准》 进行无害化处理。

3.5 其他措施

国外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比我国有更加丰富的经验,我国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强防治效果。西班牙在1985年初制定并下达了非洲猪瘟根除计划,其首先建立了流动兽医团队网络体系,由团队对猪舍进行卫生监督、流行病学调查与血液样本采集,随后选择特异性鲜明、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率高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并且为了避免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该计划还在财政上提供支持,致力于提高饲养设施和饲养场所的卫生水平;此外,将携带有猪瘟病毒的病猪全部安乐死,以剔除所有的爆发点,消灭感染源。至1994年为止,西班牙境内再未见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巴西也制定了非洲猪瘟根除计划,从 1981年起至 1984年,经过 3年的防控,巴西也达到根除目的。巴西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控制国际航运,生猪禁止进口,来自疫区的航班、轮船及邮包全部给予严格监督,猪肉制品全部销毁;无论是用于育种、育肥的生猪,还是用于屠宰的生猪,必须在获得检疫许可后才能跨州运输,而检疫许可的获得要求便是该地区无传染病,进入新区的生猪必须要在出发地、目的地均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合格者才可与目的地猪群共同饲养;生猪若被发现有出血症状及繁殖障碍,要主动进行检测,且冷冻猪肉也需接受检测;建立疫情通报系统,兽医每月至少前往养殖场2 次,为感染动物进行追溯调查。西班牙与巴西的非洲猪瘟根除计划均获得了成功,虽然我国生猪养殖情况与其有所不同,但可以从中借鉴一些成功经验[5],如可以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建立猪肉制品追溯机制,以便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应急方案,在疫情暴发时降低控制成本;或是针对全部扑杀给养殖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为其采取国际通用的挽救策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为损失严重者进行经济援助,使养殖者恢复正常的生猪养殖,避免其养猪积极性受到挫伤,进而确保养猪业的正常发展。

4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病原学特点,随后阐述了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最后列举了若干条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以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参考。

猜你喜欢

病猪猪瘟生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病猪喂药有办法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