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不孕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2019-01-05胡圣林王凌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障碍性母猪养殖

胡圣林 王凌

(江苏省句容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12400)

现实生猪养殖过程中可以导致母猪不孕的原因较为复杂化、多元化,临床实践总结出大致包括不良遗传基因、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供应失衡、繁殖障碍性疾病、不良应激、配种环节操作不当等原因。对于现阶段养猪行业来说,提高母猪孕产率是现代规模养猪业保障养殖效益的关键性措施,结合近代生猪规模养殖生产摸索实践、具体分析总结导致母猪不孕的各方面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供业内借鉴参考。

1 母猪不孕的主要病因

1.1 不良遗传基因

猪场选留的后备母猪由于系谱不纯、过度的近亲繁殖,导致一些有害的隐性基因有机会得到纯合表现,其结果可能导致母猪生殖系统发育不健全、生殖功能衰退或完全丧失;父母代存在某些繁殖障碍性疾病(隐性感染)或生殖系统畸形等,其显性基因表现的后代极易产生不孕不育综合征。

1.2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水平高低与猪病的产生息息相关,导致母猪不孕的管理缺陷包括环境控制、营养控制、重点疫病防治、配种操作不当等几大方面。

1.2.1 环境控制

母猪舍内养殖小环境控制不良,生物安全防范及日常保洁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母猪生活的小环境中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有害气体、粉尘的含量超标,容易引起动物发病,尤其是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时直接导致母猪不孕不育。此外,母猪舍长期通风排湿不畅、阴冷潮湿、高温高湿、采光不足、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能引起母猪生殖机能障碍并导致不孕。

1.2.2 营养控制

母猪营养控制包括科学配制全价饲料和科学饲喂管理两方面,维持8~9 成适宜体膘才有利于母猪发挥最佳繁殖性能,过肥或过痩均会对配育率造成一定影响。其中,母猪日粮中长期缺乏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VA、VE、B 族维生素,某些矿微)会引起内分泌紊乱,造成母猪发情周期延长、发情不明显、屡配不孕、排卵异常等;投喂过期变质(霉变)饲料,导致母猪曲霉菌素中毒,其中的F-2 毒素具有雌激素的作用,致使母猪繁殖性能紊乱,造成母畜不孕。

1.2.3 重点疫病防治

与母猪繁殖性能相关的重点病种包括非典型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这几种病种需要疫苗免疫、药物保健预防与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来加以综合防治,母猪一旦感染上述疾病会不孕不育、成为劣汰对象。

1.2.4 配种操作不当

主要是待配母猪为达到体成熟,外种母猪体成熟一般较本地母猪晚,需12月龄左右才达到适配期,提前配种可能导致不孕;发情期把握不准或配种操作不当,精液质量问题等也会导致母猪不孕。

1.3 其他原因

笔者结合实践总结认为,导致母猪不孕的原因还包括种公猪精液质量存在问题,精子密度低、活力差、畸精、死精等;母猪罹患 “三炎症”(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炎)、生殖系统炎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母畜感染某些严重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高温高湿、低温高湿、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生物制品(疫苗)及防治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应激源导致母畜暂时性生理功能紊乱。上述原因均可能会致使母猪发生不孕不育现象。

2 母猪不孕的防治措施

(1)后备母猪、能繁母猪的选留要以优良的遗传基因表现及综合生产成绩表现为准,合理劣汰有生理缺陷、罹患严重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繁殖性能低下的母猪是降低不孕不育综合征发生最有效的养殖策略。

(2)抓好母猪舍内良性小环境控制,实行严格的 “禁足制” 管理,从传染源头做好把控,严禁任何外来风险携原体(中间传播媒介)随意进出猪场(舍、栏)散播相关疾病,定期开展保洁消毒工作,长期维持清洁、干燥、通风、采光充足的良性宜居环境条件。

(3)全面均衡日粮营养供应及科学饲喂,根据母猪当前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任务阶段的实际营养需求,科学配制全价日粮,调整粗蛋白质、氨基酸、赖氨酸、膳食纤维、能量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矿微)等重点营养物质的配比,精准控制日喂量,维持母猪8~9 成适宜膘情、促其发挥最佳繁育性能。

(4)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和药物保健程序,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最大化降低非典型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日本乙型脑炎、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重点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感染发病率;并结合本养殖场的疫病发病情况,制定最适宜的预防接种计划,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接种。妥善保管母猪饲料,尽量现配现喂,防治受潮霉变、过期变质等,避免曲霉菌素中毒等造成母猪繁殖障碍性综合征。

(5)猪场加强饲管人员技术培训,建议规模养殖场都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实施规范化配种繁育操作,以避免选留种失败、配种操作不当、使用精液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同时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也要定期参加培训,增强养殖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生猪规模养殖的发展需要。

3 提高母猪孕产率关键技术

3.1 营养控制技术

母猪日粮配制是关键,要根据母猪生理阶段科学调配,保证各营养成分添加量符合母猪当前的正常生理需要,以维持最适宜膘情、发挥最佳繁育成绩。配种期母猪可任其自由采食,日喂料量控制在3.0kg 左右,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日粮添加一些能量物质、营养性药物、青绿饲料(补充维生素)等,保证母猪维持8~9 成适宜膘情。

3.2 药物保健技术

重点在于防止母猪 “三炎症” 及产科疾病。近代规模养猪预防母猪产科疾病、改善繁育性能的经验方推荐为:内外源性感染净化首选 “复方黄芪多散(黄芪多糖+青蒿素+鱼腥草散+氟苯尼考+多西环素)” 拌料内服,添加比例为 0.2~0.5%,1~2剂/d,连喂5~10d,本方能有效净化母猪 “三炎症”;母猪产后综合征预防,可于母猪配种前后、分娩前后、断奶后3~5d 投喂药物保健方剂,常用金霉素、阿莫西林、土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宜与等量碳酸氢钠联用)等抗菌药物,遵药物使用说明拌料内服,1~2 剂/d,连喂 3~7d;采用 “催情散(含淫羊藿、阳起石、当归、香附、益母草、菟丝子、促卵细胞生长因子等)” 拌料投喂,2 剂/d、分早晚各 1 次,连喂 2~3d,可促进断奶母猪卵泡发育,对提高发情率效果显著。

3.3 福利化养殖技术

满足母猪动物福利化需求主要是确保母猪每天至少2~4h自然光照及适量运动,同时投喂瓜果蔬菜等青绿饲料补充天然维生素及膳食纤维,以增进母猪消化能力和机体抗病能力。实践证明 “韭菜+红糖+白酒(适量)” 投喂母猪,连喂3~5d 能促进母猪卵泡发育,使其尽快发情,对于提升当前受孕率行之有效。

猜你喜欢

障碍性母猪养殖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