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4号’的选育

2019-01-05郭天顺李芳弟颉炜清罗照霞窦俊焕齐小东赵中梁

中国马铃薯 2019年1期
关键词:陇薯芽眼病株

吕 汰,王 鹏,郭天顺,李芳弟,颉炜清,罗照霞,窦俊焕,齐小东,杨 晨,赵中梁

(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01)

1 选育过程

‘天薯14号’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陇薯7号’为母本,自育的‘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株型直立,株高65~70 cm,茎绿色,叶片绿色,花白色,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晚熟,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20 d。‘天薯9号’株型直立,株高60~65 cm,花冠白色,薯块圆形,薯皮黄色,薯肉白色,芽眼浅,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10 d。2008年进行父母本杂交,浆果成熟后收获,分离出实生种子,干燥贮存;2009年用营养钵在温室内培育实生苗,并进行综合性状选择,从中选出优异单株,编号为天09-4-65;2010年将该单株种植到选种圃参加株系选择;2011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进一步鉴定评价;2012~2013年连续参加2年品种比较试验,该品系表现优异;2015~2016年参加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进行第三方全面综合评价;2017年在全省5个试验点进行生产试验示范,并进行薯块品质分析和品系抗病性鉴定评价。2018年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行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名为‘天薯14号’。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系鉴定

2011年在天水市张家川县上磨良种场试验田进行品系鉴定试验,试验采用顺序排列方法,不设重复,每小区种植3行,小区面积12 m2,人工挖窝点播。产量2 416 kg/667m2,较对照品种‘天薯9号’1 050 kg/667m2增产130.1%,产量结果居参试94个品系第9位。

2.1.2 比较试验

2012年在张家川县上磨良种场试验田进行第1年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10个,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种植5行,小区面积20m2,人工挖窝点播,平均产量为2815kg/667m2,较对照品种‘天薯9号’1 918 kg/667m2增产46.8%,产量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该品系产量结果居10个参试品种第1位。2013年在张家川县上磨良种场试验田进行第2年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7个,试验采用与2012年相同的试验方法,3个小区的平均产量达2 551 kg/667m2,较对照品种‘天薯9号’917 kg/667m2增产178.2%,产量结果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居参试7个品种第1位。

2.1.3 甘肃省区域试验

2015~2016年参加由甘肃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试验在全省范围内共设7个试点,试验方案统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每小区种植5行,小区面积20 m2,采用人工点播。‘天薯14号’2年平均产量1 790 kg/667m2,较统一对照品种‘陇薯6号’1 588 kg/667m2增产12.7%,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较辅助对照品种(各试验点主栽品种)平均产量1 445 kg/667m2增产23.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1.4 甘肃省生产试验

2017年在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定西市安定区青岚乡、临夏州农业科学院、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和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梁试验站进行生产试验。试验统一采用对比法排列,设2次重复,试验小区面积150 m2,种植密度和管理方式同当地大田生产。‘天薯14号’平均产量为1 517 kg/667m2,较统一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7.6%,较辅助对照品种(各试验点主栽品种)增产15.5%。表现为综合产量性状较好,可在上述试验点区域及类似区域推广。

2.2 抗病性鉴定评价

2017年在大田生产中自然发病条件下,由具备病害鉴定资质的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委派植保专家在定西市渭源县会川试验点统一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天薯14号’花叶病毒病病株率30%,病情指数为6.5,卷叶病毒病病株率为0,晚疫病(按照5级标准)为1级(病叶率45%,病情指数19.7);而对照品种‘陇薯6号’花叶病毒病病株率为50%,病情指数为18.2,卷叶病毒病病株率为0,晚疫病(按照5级标准)为3级(病叶率51%,病情指数22.9)。当地当年田间未发现黑胫病、纺锤块茎病和环腐病株。

2.3 品质分析

2017年在定西市渭源县会川试验点统一采样,并委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对‘天薯14号’进行品质分析,‘天薯14号’块茎干物质含量22.40%,淀粉含量15.74%,维生素C含量16.80 mg/100g,粗蛋白含量1.86%,还原糖含量0.26%。经育种单位多年的煮食和烹饪品尝,‘天薯14号’食味优良,适合鲜食,是一个很好的鲜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

3 特征特性

‘天薯14号’是一个晚熟马铃薯品种,生育期(出苗至块茎成熟)125 d。植株高大,株高达到75~95 cm,株型直立,单株主茎数较多,达2~4个,茎色为绿色、叶色为绿色,茎秆表面有褐色条纹,花冠色为白色,天然情况下结实性较差。薯块椭圆形,皮色为黄色,肉色也为黄色,芽眼数量少,芽眼深度较浅。结薯习性较为集中,单株结薯数平均为3.5个,平均单薯重为102.4 g,块茎平均商品薯率77.8%。薯香味浓郁,口感纯正,贮藏性好。平均产量在1 500 kg/667m2以上,在甘肃的天水、陇南、临夏、定西、平凉等地均可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地平整,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深耕整地,施足底肥;忌连作,前茬作物禾本科、豆科等作物为宜;适时早播,甘肃省山区一般4月上中旬播种;选用脱毒种薯,进行药剂拌种;地膜种植播种密度一般为3 300~3 500株/667m2,露地种植一般为3 000~3 300株/667m2;配方施肥,重施农家肥,注意控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及时防控病虫草害;适时杀秧,及时收获。

猜你喜欢

陇薯芽眼病株
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几个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甘肃省夏河县高寒阴湿区的对比试验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2020 年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品比试验
基于LBP 与SVM 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庄浪县山旱地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马铃薯芽眼识别方法
发芽土豆带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