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价值

2019-01-04周梨洪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6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民生战略

摘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立足于新时代这一大背景,深刻把握共享发展理念这一价值引领,结合我国国情农情,从当前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入手;结合乡村发展的各领域,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必然归宿,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乡村振兴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这个乡村振兴战略庄严地写入党章,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乡村振兴,维护乡村发展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全方位的视角总结并指引发展的基本路径,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按照发展理念的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和实施更加明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指日可待。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中不仅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七大战略,并且意味深长地将乡村振兴战略放在了“七大战略”的“居中”位置,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没有处理好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掉进“中等收入陷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三农”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城乡关系,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方式均发生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要抢抓“三农”事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要求,妥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创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新局面。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稳住农业农村农民这个“基本盘”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农业、不能遗忘农民、不能漠视农村。“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支撑。”稳增长、保供给、扩内需,都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占GDP的份额会随之下降,假设今后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还有将近4亿人口。只有通过开展实施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不断发展,才能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资供给、扩大市场内需。只有农业农村农民这个“基本盘”稳住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答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是短板。“乡村衰退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我们需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重视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全体农民其发展,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得到人民认可。“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严阵以待。

二、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价值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狀态。“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一)共享发展理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共享发展理念的本质就是要强调发展成果的涉及深度和涉猎广度,让农业农村发展成果尽可能更多、更实在、更公平地惠及到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保证和保障民生。

(二)共享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归宿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乡村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随着民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条件不断完善,农民对民生需求的标准不断提升以致农民对发展成果的认同度逐渐下降,对民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民生问题诱发或者演变的不和谐事件频繁发生,影响了我国稳定发展的大局。公平问题在民生发展到一定伦理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必然归宿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解决部分民生问题,使得发展成果流动自然有序,并不分地区、不分行业地流转到民生上,推动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而均衡发展。

三、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事关兑现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承诺,事关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发展蓝图。进入新时代,解决社会经济、民生发展带来的新矛盾;迎接新使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伟大事业向前进;学习新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发展的方方面面切实落实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提升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城市和乡村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让农民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共享伟大梦想的荣光。

参考文献:

[1]李君如.发展新理念和中国大趋势[J].理论视野,2015(12):14-1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进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解读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关键词[N].人民日报,2017-10-19.

[4]张希中.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2):15-17.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1).

[6]张新.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科学发展原则和规律的的新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62-66.

作者简介:周梨洪(1995-),女,汉族,重庆合川,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民生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战略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战略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