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青云山自然保护区地面活动鸟兽调查

2019-01-04佟富春杨亚婷任荣荣杨新东曾献兴谢中林肖以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兽类样地鸟类

佟富春,杨亚婷,任荣荣,杨新东,曾献兴,谢中林,肖以华

(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2.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 翁源 512600;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

数码摄像技术特别是红外相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野生动物研究[1-2]。相对于传统的野生动物调查方法[3-4],红外相机技术具有受栖息地环境影响小、专业要求低、对动物干扰少、图像直观、昼夜连续工作等优点,如今已应用于调查物种多样性,野生动物资源、分布格局、保护管理,动物生态和行为学,重要珍稀物种的重新发现,研究动物的栖息地选择,尤其是活动隐蔽物种的调查等多个领域[5-9]。

2016年在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个100 m×100 m的大样地和12个40 m×40 m的小样地作为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对植物群落动态展开长期监测与研究。野生动物监测于2016年11月—2017年2月在上述样地内布设25台红外相机对鸟类和兽类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初步分析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样地的兽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情况,为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地资源调查和保护成效评价以及长期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深入开展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重要类群的监测和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生态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北部的翁源县,地处翁源县东南部区域,东经114°07′50″—114°17′25″、北纬24°14′22″—24°21′45″,面积7359.0 hm2。位于南岭山脉与大庾岭交界区域,境内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全境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翁源是我国有冬季降雪的最南线,保护区内高海拔区域冬季有明显冰雪现象。全年季风明显,盛行南北气流。年均气温为20.3 ℃,1月平均气温10.6 ℃,极端最低气温-5.1 ℃;7月平均气温28.1 ℃。年均降水量1787.9 mm,大部分降雨集中在4—7月。年均相对湿度为81%。全年平均无霜期303 d[10]。

2 研究方法

2.1 红外相机布设

相机位点根据调查样地布置,通常选择植被条件相对好、人迹罕至、动物痕迹较多的鸟兽道或溪流水边作为监测点,布设相机视角沿鸟兽道水平方向,根据保护区实际地形特征,相机距地面高度在20~100 cm。一般将红外相机固定于树干上,红外相机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200 m。红外相机(Ltl ACORN 6210)拍摄照片为500万像素,设置为触发后拍摄1张照片和录制20 s视频,触发间隔为 10 s(布设后记录相机位点的经、纬度、海拔、生境类型、距样线垂直距离等信息)。在监测过程中,定期检查与更新红外相机的SD卡和电池,保证监测的连续性。

2.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首先将照片和视频进行初步整理,删除没有任何动物或人为活动的空拍照片和视频。然后鉴定有效照片和视频中出现的野生动物物种信息[11-12]。同一相机位点、同一物种的相邻有效照片时间间隔应至少为30 min作为1次记录,判断独立事件并删除重复照片和视频。将有效照片和视频拍摄的相关信息录入Excel 2013。主要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13]以及《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14]对拍摄的动物进行分类。

3 结果与分析

本次所采集数据来自25台正常工作的红外相机,累计1120捕获日,共获得可用的独立有效照片282张,红外相机(单台)所拍摄的物种数为1~11种(平均为6.6种)。经鉴定,获得的兽类和鸟类共计5目9科18种,其中斑灵狸(Prionodonpardicolor)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豹猫(Felisbengalensis)为广东省保护动物;属于国家三有动物的有:猪獾 (Arctonyxcollaris)、豹猫、野猪(Susscrofa)、倭花鼠(Tamiopsmaritimu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eus)、灰背鸫(Turdushortulorum)、虎斑地鸫(Zootheradauma)、乌灰鸫(Turduscardis)、鹊鸲(Copsychussaularis)、黑领噪鹛(Garrulaxpectoralis)、黑喉噪鹛(Garrulaxchinensis)、黑脸噪鹛(Garrulaxerspicillatus)等;被列入IUCN的物种有猪獾、豹猫、斑灵狸、野猪、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rufigenis)、小泡巨鼠(Leopoldamysedwardsi)、白鹇(Lophuranycthemera)、紫啸鸫(Myiophoneuscaeruleus)、虎斑地鸫、鹊鸲、黑脸噪鹛、黑领噪鹛、黑喉噪鹛等;被列入CITES附录Ⅱ的为豹猫。从分布区系来看,绝大部分物种属于东洋界(75%),古北界和广布种各占12.5%,符合该区域物种分布的特征(表1)。

所拍摄兽类的独立有效照片共52张(组),共鉴定出9个物种,隶属3目6科。大中型兽类只有野猪1种偶蹄类动物;食肉目包括豹猫、斑灵狸、猪獾3种;啮齿目包括倭花鼠、赤腹松鼠、小泡巨鼠3种,隐纹花松鼠(Tamiopsswinhoei)和小泡巨鼠的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表1)。样地内大野猪多集群活动,一群最多可达7只个体。

所拍摄鸟类的独立有效照片比兽类多,有230张(组),共鉴定出9个物种,隶属2目3科,以鸫科的种类最多(5种)。其中白鹇、黑领噪鹛、黑喉噪鹛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其他种类出现频率低,记录均不足10次。

表1 青云山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红外相机所拍摄的兽类和鸟类名录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本次红外相机的调查数据,初步获得广东省青云山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地面活动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的物种名录,对部分鸟兽(如白鹇、野猪等)种类的种群状况也有所了解,为调查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现有的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资源积累了基础数据。目前,已确认的鸟类和兽类共计18种,隶属于5目9科。

根据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的以往记录,本次调查所涉及的种类不多,如兽类仅为已记录物种的17.95%,本次所记录的鸟类仅9种,仅占保护区已记录物种的8.26%。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红外相机安装位置的限制,能够监测到的物种多为地面或林下活动种类;另一方面是监测时间和监测地点所限,可能有不少种类没有监测到。

鸟类记录的主要是林下活动的种类,没有涵盖攀禽、猛禽、游禽、涉禽等类群。红外相机需要安装在坚实的树干或石头等物体上,布放角度和位置有一定局限性,对于地面活动的、大中体型、行动缓慢的兽类和鸟类比较有效,但是红外相机则难以监测到那些生活于林冠层或体型较小、动作敏捷的动物。下一步应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将红外相机监测与传统调查方法结合起来[15]才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调查数据;此外,监测过程中应注意适当调整红外相机的设置高度,如果只是针对大型物种(如野猪、水鹿等),则不少于1 m的高度更为适合[16]。另外,从本次监测情况来看,水源地附近是监测兽类和鸟类的较好选择,如白鹇、野猪、猪獾等动物都在水源附近活动频繁,甚至有些红外相机研究以人造水源为诱饵监测动物多样性[17]。可以考虑在水源附近增加红外相机数量以获得更为详细的数据。

从植被调查结果来看,野生动物物种组成与广东省青云山丰富的壳斗科资源可能存在密切关系。青云山优势树种红锥(Castanopsishystrix)、甜锥(Castanopsiseyrei)等果实产量高,且富含营养,为野猪等有蹄类动物和松鼠等啮齿类动物提供了食物资源。因此推测壳斗科果实产量的显著年际变化可能与以这些果实为食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动物与植物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两者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和相互联系。同时,橡果也是赤腹松鼠、倭花鼠、白鹇等野生动物的主食,啮齿动物秋季储藏食物的习性也有利于壳斗科植物种子的传播和幼苗更新[18-19]。因此,对森林野生动物种群动态的研究可作为植物群落、植物资源分布情况的指示,对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表明,在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调查野生动物的分布是有效的检测手段之一,为地面和林下活动警惕的物种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值得长期和扩大范围应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仅限于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范围内,且野外调查和相机实际工作时间较短,投入的相机数量有限,尚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该地区鸟类和兽类的多样性格局及重要物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特别是斑灵狸、豹猫、白鹇等关键物种的分布和密度,为进一步掌握野生动物的资源现状,亟需在大范围内开展长期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并合理增加红外相机的数量(按公里网格法),扩大监测区域和延长监测时间,从而更全面地掌握该地区野生动物现状及分布格局。

猜你喜欢

兽类样地鸟类
森林资源监测地面固定样地优化研究
善于学习的鸟类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广东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分析*
昆明市主要绿化树种阈值测定与分析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景宁大仰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兽类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鸟类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