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塘荷韵

2019-01-04季羡林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清塘荷叶水面

□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现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切的朵数。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蓇,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选自《季羡林散文》)

【悦读地图】

季羡林先生是散文大家,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充满着趣味或韵味。《清塘荷韵》可是季先生的经典名篇,“荷韵”二字无疑是这篇散文的“主题词”。

一、音韵之美

读季先生《清塘荷韵》最适合在一个窗明几净的房子里,泡一杯香茗,随着轻音乐(如肖邦的《小夜曲》)静静地吟读。此时,你似乎在谛听一位老者向你娓娓讲述他与荷花的故事,如聆听一首舒缓的生命之歌。这首生命之曲,可分四个乐章,首尾是“荷之孕育”,中间是“荷之初长”“荷之盛开”,乐曲从平缓渐趋高亢又转为平缓,最后以绵长的余音作结,演奏出生命的全过程。文章长短句自然组合,使文章节奏富有变化,舒缓却不显沉闷。

二、绘画之美

季先生的这篇散文,每个片段都是一幅精美的“荷画”。季先生已为每幅“荷画”作了精当的题字,起到了“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表达效果。请看季先生所题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此诗句用来描绘“荷之初长”那浮在水面五六个细弱单薄的圆圆的绿叶最贴切不过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明是“荷之盛开”的画卷题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则描绘了莲瓣堕入水中的全过程,如此画意只有静心参悟的画家方能捕捉得到;“留得残荷‘做春梦’”则是对“荷之孕育”的写意之画,让人浮思连连,感悟颇深。

三、浓情之美

季先生在谈到散文创作时曾写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张中行给季先生散文集《清塘荷韵》作序时说,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种才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季先生多情敏感,在这篇散文中一览无余。清塘无荷时不掩失望之情:“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种荷盼荷时悲喜交加:“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赏荷之时不忘感激之情:“……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残荷将逝时深情祝福:“我为我的‘季荷’祝福。”另外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季先生纯朴平和的情怀(如请求校外农民捞水草时手下留情)和生活的情趣(如对“波斯猫捞月”这个富有乐趣的场面的描写)。

四、意蕴之美

在这篇散文中我们读到了“生命的孕育之美”、“生命的勃发之美”、“生命的热闹之美”和“生命的宁静之美”;读到了生命的轮回、生命的永恒。更让我们领悟了老人那份对生命追求的执着精神,对生命永恒的感激之情。季先生是一个文化老人,我们分明读到了先生那份儒家的执着、道家的淡泊、佛家的宁静。先生在文章中说自己喜爱荷花的“香远溢清”,难道这不正是先生高洁人格的写照吗?

“清塘荷韵”韵味深远,读之如啜香茗,齿颊留香,或比之为沐惠风浴春雨,真正的“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也。

点评:刘为民

猜你喜欢

清塘荷叶水面
荷叶像什么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春山闲话
3种药物清塘效果对比试验
常见清塘渔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荷叶圆圆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