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先天性震颤的防治技术

2019-01-04万遂如

养猪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猪母猪仔猪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 长春 130122)

仔猪先天性震颤又称为“仔猪跳跳病”或“仔猪抖抖病”,是仔猪出生后不久发生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全窝仔猪或部分仔猪发病,呈现全身性或局部性肌肉阵发性痉挛、有节奏的震颤为特征。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多呈散发,经垂直传播,仔猪相互之间不发生水平传播。由于本病分布面很广,各品种的猪都能感染,成年猪与妊娠母猪感染后不显现临床症状,为此,对其产生的危害性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养猪场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不重视对本病的防控。本文就仔猪先天性震颤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技术谈点个人意见,以引起养猪场的关注,重视对本病的防控,减少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分析

本病的发生可能是由多种病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有传染性病因,也有非传染性病因。

(1)由一种病毒引发,从自然发病仔猪采取病猪脑组织,接种原代猪肾细胞培养,取培养物接种妊娠母猪,病毒可经胎盘传给胎儿而引发初生仔猪发生本病。病料与培养物经电镜检查发现直径为20纳米的病毒(CTV),但目前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分类地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带病毒的种公猪(精液带毒)与带毒的妊娠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生产母猪在妊娠期间如受到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脑脊髓炎病毒、细小病毒、链球菌、肺炎支原体与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感染时也可引发本病。

(3)也有学者认为发病猪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髓鞘发育存在缺陷,小脑发育不全,而导致神经递质传导障碍产生共济失调,出现震颤症状。

(4)遗传缺陷,主要来自种公猪的雄性基因,属于遗传性疾病。

(5)病的发生与妊娠母猪饲料营养不全密切相关,特别是母猪妊娠后期营养不良,缺乏能量、维生素与矿物质微量元素,钙与磷比例失调等,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因为母猪妊娠期间营养不良会导致胎儿小脑发育不全,神经传导机能障碍引发本病。

(6)仔猪出生时气温突变受到寒冷刺激或兴奋刺激以及环境中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等,也可加剧本病的发生并增加死亡率。

2 流行特点

本病仅发生于新生仔猪,受感染的母猪在妊娠期间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带毒的种公猪可通过交配经精子传给母猪。本病的流行特点为:母猪若产过一窝发病仔猪,则以后再产的几窝仔猪一般不会发病,或者只有少数仔猪出现轻微的病症。个别猪场也有一窝仔猪中只有少数仔猪发病的,大多数不发病;也有几窝仔猪先后都发病的情况。在同一感染猪群中,产仔季节早期出生的仔猪发病时症状最严重,随着产仔季节的推移,后来出生的仔猪发病症状轻微。不同品种及其杂种猪对本病的易感性没有明显差别。

3 临床特征

仔猪出生后3~4小时或3日龄左右发病,多数呈成窝发生,有的呈部分发生。成窝发生的临床症状严重,部分发生的症状较轻微。一般见仔猪头部、四肢和尾部肌肉呈持续性震颤,严重者可见仔猪全身肌肉震颤,呈现有节奏的阵发性痉挛。症状轻微者仅表现为耳部与尾部抖动,体温一般不升高。病仔猪行走与站立困难,后肢无力,共济失调,无法吮奶,因饥饿而死亡。病程多为5~7天,死亡率很低,多数预后良好。耐过1周以上的仔猪震颤逐渐消失,可恢复健康。

病猪剖检无肉眼可见的明显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髓鞘形成不全,小脑发育不全,小脑硬脑膜纵沟窦水肿、增厚和出血,小动脉有变性等。

4 防治技术措施

(1)查找与生产发病仔猪母猪配种的种公猪,检测精液,阳性者予以淘汰处理。

(2)按合理的符合猪场实际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免疫接种好猪瘟疫苗、伪狂犬病疫苗、圆环病毒病疫苗、细小病毒病疫苗及主要的细菌性疾病疫苗,提高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保障生产母猪的健康,以免诱发本病。

(3)加强对妊娠母猪的科学饲养与管理,饲喂全价平衡的绿色饲料,特别是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快速增长,一定要满足其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磷的需要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与抗生素添加剂。

(4)产仔时要保障产房内适宜的温度与湿度;猪舍要清洁卫生,干净干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坚持消毒、灭鼠、杀虫制度;粪污、污水、污物统一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5)仔猪出生后要用消毒的干净纱布或毛巾将猪体全身擦洗干净,然后放入保温箱中(32℃左右),待20分钟,让其适应外界环境并用消毒毛巾将母猪的乳腺、乳头及下腹部擦洗干净,再挤去3滴乳水,然后固定乳头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吃完初乳后停留10分钟,每头仔猪肌注0.5毫升猪用转移因子或者白细胞介素-4,第4日龄时再肌注1次,以提高仔猪非特异性免疫力与抗病力,并可防止各种应激的发生。

(6)仔猪出生后第3天,每头肌注牲血素1毫升、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0.5毫升或者铁制剂1~2毫升,可防止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与缺硒性拉稀。

(7)妊娠母猪的保健预防。

方案1:荆防败毒散(金丝桃素、荆芥、防风、薄荷、桔梗、柴胡等)500克、干扰素800克、转移因子400克、溶菌酶4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此方案具有清瘟败毒、辛温解表、疏风祛湿、安神保胎,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之功能。用于母猪产前与产后各6天连续饲喂。

方案2:扶正解毒散(板蓝根、黄芪、淫羊藿等)800克、免疫核糖核酸400克、白细胞介素-4(300克)、抗菌肽3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此方案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表、泻火凉血、诱导干扰素合成、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之功能,可于母猪产前与产后各6天连续饲喂。

(8)病仔猪的治疗。发病仔猪目前无特效药物实施治疗,可皮下注射25%硫酸镁注射液,每头每次1~2毫升,每日2次,可缓解肌肉痉挛;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头2毫升,每日1次,连用3次;并补充钙制剂,可加快病仔猪的康复,减少死亡。同时实行人工哺乳仔猪,防止饥饿死亡。添饮营养液可防止仔猪脱水。

猜你喜欢

公猪母猪仔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