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遂半夏汤加减外敷联合紫杉醇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肿瘤胸腔积液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04罗玉妍孙雅君张玲燕

关键词:汤加减紫杉醇半夏

罗玉妍*,孙雅君,张玲燕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中晚期的常见并发症,约5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在疾病过程中出现恶性体腔积液[1],主要症状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可引起患者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全身状况急剧恶化[2]。目前,临床公认的较有效的方法是采取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并配合局部灌注药物治疗,近些研究结果显示,在胸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使用紫杉类药物来对胸腔积液进行控制,可以达到较佳的效果[3-4]。笔者近年来尝试应用甘遂半夏汤加减外敷联合紫杉醇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以下报导治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05月~2017年10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按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评分均在60~8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影像学以及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胸腔积液,随后将这3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36~68岁,平均(51±7)岁;其中肺癌肺癌10例,乳腺癌3例,卵巢癌2例,食管癌1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40~70岁,平均(55±6)岁;其中肺癌肺癌6例,乳腺癌3例,卵巢癌2例,食管癌3例。两组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干咳,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以及贫血等情况。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选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每次排液约1000 mL,3 d后并经B超确诊胸腔积液基本排净,然后给研究组予紫杉醇60 mg、0.9%氯化钠250 mL、地塞米松10 mg,采取患者胸腔内灌注治疗,在进行胸腔灌注前还需要给予患者8mg地塞米松片(2次/d,连续口服3d)进行体液潴留以及过敏等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处理;在用药前30 min静脉滴注0.4 g西米替丁,静脉推注10 mg地塞米松以及肌肉注射25 mg异丙嗪,为了防止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在对患者胸腔灌注化疗药物前进行抑酸护胃处理,需要使用托烷司琼药物。在对患者进行预处理后需要保证导管的通畅性,向导管内注入60 mg紫杉醇以及50 mL生理盐水等药物,随后将导管关闭,封管使用肝素帽,在注入药物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地心电监护,同时定期指导患者更换体位,以此来保证患者的胸腔以及心包腔与药液广泛接触,48 h后进行持续引流,1周/次,总疗程2周。同时治疗组予甘遂半夏汤加减外敷,方法如下:每次取甘遂3 g,半夏10 g,白芍6 g,甘草3 g,葶苈子10 g,茯苓5 g,冰片1 g研末,加白醋调匀成膏状,约5 mm厚,直接贴敷胸水病变部位,再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次贴敷时间2~4 h,隔天1次。若贴敷皮肤处无发红、瘙痒、起皮疹、起疱等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对照组则按上述方法单纯给予紫杉醇胸腔灌注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5]:参照WHO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完全缓解(CR):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机体内的积液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PR):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缓解,且机体内的积液减少超过50%;③稳定(SD):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未缓解,且机体内的积液减少未超过50%;④无效(PD):患者机体内的积液未减少,且显著增加。由我院护理人员依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表现及分级标准来详细地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呕吐、肝功能损害、恶心、脱发以及骨髓抑制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

治疗组CR 10例(66.67%),PR 3例(20.0%),SD 2例(13.33%);PD 0例(0.0%)。RR 13例(86.67%)。对照组CR 4例(26.67%),PR 4例(26.67%),SD 5例(33.33%);NC 2例(13.33%),RR 8例(53.34%)。经统计学处理,CR:x2=4.821,P=0.028;RR:P=0.109,两组对比CR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PR无明显差异。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轻度胸痛5例,胃肠道反应(I度)3例,常规给予托烷司琼4 mg,2 d后缓解;I度白细胞减少2例,无需处理。对照组:轻度胸痛7例,胃肠道反应(I度)4例,常规给予托烷司琼4 mg,2 d后缓解;I度白细胞减少1例,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变化,无明显心脏毒性。

3 讨 论

胸腔积液归属于中医“悬饮”、“支饮”范畴。其病机是外邪侵袭或吸烟日久、情志失调后秽毒之气阻滞于体内,日久化热,痰热互结,闭阻气机,则发为胸腔积液。甘遂半夏汤首载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方由甘遂、半夏、芍药、甘草、白蜜组成。《金匮要略》于该篇云:“病人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此乃论述饮邪留于心下,欲去不能的证治。另外《金匮要略》中还指出:“支饮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8]。《医宗金鉴》亦曰:“喘息不得卧,短气不得息,皆水在肺中急症也,故以葶苈大枣汤直泻肺水也”[9]。本次临床试验以甘遂半夏汤加减,组方甘遂3 g,半夏10 g,白芍6 g,甘草3 g,葶苈子10 g,茯苓5 g,冰片1 g研末,外敷于胸腔积液处,取其甘遂半夏汤攻逐水饮,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并加用茯苓增强利水消肿之效,同时少量冰片有消炎止痛,并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胸膜腔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胸腔灌注紫杉醇+甘遂半夏汤加减外敷)较对照组(单纯胸腔灌注紫杉醇),其中CR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PR差异不明显。总的来说,本次试验表明,腔灌注紫杉醇+甘遂半夏汤加减外敷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明显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加之药粉研末外敷经济简便,易于操作,临床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汤加减紫杉醇半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紫杉烷类药物在胃癌化疗中的应用进展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