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

2019-01-03成尚荣

中华家教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问陌生价值

成尚荣

儿童的生活是整合的、互相融通、互相支撑。他们至少生活在三个世界中:现实的生活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可是,我们过多地关注现实的生活世界,无形中将儿童的生活世界割裂了。同时,儿童常处在价值困惑中,是因为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

儿童是熟悉的陌生者

不研究儿童、不认识儿童,教育的旨归无法实现,教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既如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儿童,准确地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他们的发展需求出发。问题是,我们对儿童真正认识吗?答案却是:儿童是熟悉的陌生者。具体地说,对有的儿童认识,对有的儿童陌生;有时候熟悉,有时候陌生;看起来熟悉,实际上很陌生;更为严重的是,常常以熟悉遮蔽陌生,以陌生代替熟悉。

卢梭说,世界上有一门学问最重要又最不完备,这门学问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将这句话演绎一下:教育世界里有一门学问最重要又最不完备,这门学问就是关于儿童的学问。举一个例子:在一个视频里,主持人找了25个大人和25个孩子,问他们同一个问题:“如果能改变身体的一部分,你最想改变什么?”大人的回答是, “大家都喜欢高个子,我想变成瓜子脸。”“我的皮肤太差,我想换掉,我多么渴望有一身人人都梦想拥有的小麦色啊!”然而一个胖胖的小女孩说:“我对自己的身体很满意,如果有条美人鱼尾巴更好。”一个黑人小男孩说:“想要一个鲨鱼嘴巴,这样可以多吃点。”一个在做游戏的小男孩说:“我希望自己像乌龟一样,全身长满厚厚的盔甲,这样就不怕子弹了。”同一个问题,大人和儿童的回答截然不同:孩子们要的是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自我,充满童心、童趣。而大人们要的是一个能让别人满意的自我。成人与儿童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喜好。

认识儿童要坚持“四个回到”

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在拉丁文中,儿童意味着自由。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质和天性,自由也是儿童创造的保姆和田野。同时,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苏霍姆林斯基认定,在心性上,儿童是探究者。而探究的天性,产生对周围世界的惊异,因而儿童是哲学家。此外,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是儿童的又一天性,是儿童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游戏里生长起的是游戏精神,游戏所产生的“心流”现象亦会让儿童进入创新状态。名师是善于回到儿童原来意义上的人,因为他们善于,才会从本义上、本质上去认识和发现儿童。

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儿童的生活是整合的,互相融通、互相支撑。他们至少生活在三个世界中:现实的生活世界、理想世界、虚拟世界。这是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可是,我们过多地关注现实的生活世界,无形中将儿童的生活世界割裂了,生活单一了,不完整了。同时,三个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往往發生冲突,儿童常处在价值困惑中。真正认识与发展儿童,应关注他们的整个世界,并进行价值澄清和引领。离开生活世界,便是离开了儿童;割裂了生活世界,便割裂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忽略了价值引领,便忽略了儿童价值意义的生长。

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去可能性是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可能性是生命创造的潜力、是未来性,可能性还具有多样性。真正认识和发现儿童,应当帮助儿童认识和发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可能性,成为最好的自己。未来性“潜伏”在现实性中。

回到儿童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上去游戏在哪里存在,儿童就在哪里成长;游戏在哪里结束,儿童的发展就在哪里止步;尊重游戏方式,就是尊重儿童的生命;维护游戏机会,就是维护儿童的权利;引导游戏活动,就是引领儿童成长;研究游戏的过程,就是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

儿童研究的“两个重点”

要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

儿童认识与发现中,常常发生脱节以至成为教育的悖论:现实生活中,成人更多地关注儿童的问题、缺点,因而常处在教育的焦虑中;在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天性、特点和伟大,常将儿童理想化。实践与理论如何互相走近,互相关照,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

要研究儿童是怎么学习的

儿童的学习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黑洞。儿童研究的使命与智慧正是让这一黑洞敞亮、澄明。当儿童在学习的时候,他才会进入学习状态;当儿童真学习的时候,他才会经历真实的过程,才会有真实的自我存在;当儿童会学习的时候,他才会在学习中享受和成长;当儿童创造性学习的时候,他才会萌发创意,成为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

猜你喜欢

学问陌生价值
流泪的羊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什么?仅仅十年,你开玩笑,我的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神回复
小黑羊的价值
陌生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