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2019-01-03吴志涛

关键词:实验者汤剂变异性

吴志涛

(河北省曲周县中医院,河北 邯郸 057250)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呼吸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主要症状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其病情发展较快易恶化为典型哮喘,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是非常必要的[1]。本院在常规西医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措施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针对我院72名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开展实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针对我院72名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开展实验,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A组与B组,均包含36名实验者。其中A组男女实验者比例为19:17,B组男女实验者比例为18:18。年龄:A组实验者范围为15~62岁,平均(31.6±4.9)岁;B组实验者范围为15~63岁,平均(32.2±5.3)岁。病程:A组实验者范围为1~8个月,平均(3.7±0.9)个月;B组实验者范围为1~8个月,平均(3.8±0.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实验者应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所采用的西药包含氨茶碱、酮替芬和普密克气雾剂。其中氨茶碱用药剂量为0.1 g/次,用药方式为口服,每天给药3次;酮替芬用药剂量为1.0 mg/次,用药方式为口服,每天给药2次;普密克气雾剂用药剂量为100~200 μg/次,用药方式为雾化吸入,每天给药2次。

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所采用的治疗措施为中药汤剂治疗。其中中药基础汤剂(一副)包含:10 g僵蚕、10 g射干、18 g蝉蜕、10 g紫苏、12 g百部、10 g桔梗、5 g炙麻黄、10 g杏仁、12 g地龙、10 g川穹和12 g浙贝。针对反复感冒实验者,在基础汤剂中添加10 g防风、30 g黄芪和15 g炒白术。针对鼻塞流涕实验者,在基础汤剂中添加10 g辛夷、10 g苍耳子和10 g白芷。针对咽喉干痒实验者,在基础汤剂中添加15 g木蝴蝶和20 g玄参。针对反复剧烈咳嗽实验者,在基础汤剂中添加10 g枇杷叶。中药汤剂用水煎煮后取汁服用,每天服用1副,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评价指标

为有效对A组和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实验选用的实验指标为治疗达标率和复发率两个。治疗效果依据实验者治疗后咳嗽情况和对生活质量影响分为显著达标、达标和不达标三级。其中患者治疗后仅发生间断咳嗽,并且患者生活不受影响,将此类患者归为显著达标;患者治疗后咳嗽频次显著降低,对患者生活仍有轻度影响,但不影响患者睡眠,将此类患者归为达标;患者治疗后咳嗽频次无显著降低,影响患者睡眠,将此类患者归为不达标。达标以上评级实验者在总实验者中占比即为治疗达标率[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0.0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3]。

2 结 果

2.1 A组和B组治疗达标率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B组36名实验者治疗效果评级中24名评级为显著达标,10名评级为达标,2名评级为不达标,评级为达标以上实验者34名,占比94.44%;A组实验者治疗效果评级中17名评级为显著达标,11名评级为达标,8名评级为不达标,评级为达标以上实验者28名,占比77.78%。B组治疗达标率显著优于A组(P<0.05)。

2.2 A组和B组复发率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半年后对所有实验者进行随访,B组36名实验者中有1名实验者疾病复发,疾病复发率为2.78%;A组36名实验者中有4名实验者疾病复发,疾病复发率为11.11%。B组复发率显著优于A组(P<0.05)。

3 讨 论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治疗达标率为94.44%,显著优于单独西医治疗患者(治疗达标率为77.78%),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疾病复发率为2.78%,显著优于单独西医治疗患者(疾病复发率为11.1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后的复发。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实验者汤剂变异性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实验者在场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服用汤剂有讲究
女儿不分场合地爱表现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学不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