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2019-01-03龙,苟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山体滑坡灾害

杨 龙,苟 敬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 400700)

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能够更好的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和避免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减少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特别是一些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危害性极大。因此,应当对这些地质灾害加强研究,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其危害性进行详细评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1-3]。

1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内容

针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而言,主要是指对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进行现场勘探并进行从初步分析,了解和掌握地质环境基本特征等,依照分析结果,科学评估建设施工地质灾害问题及划分地质灾害等级,规范书写评估内容。

并及时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根据评估大纲,对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其有关的评价要素等进行选取,与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开展详细的预测与综合评估,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预防对策,归纳总结,并以报告形式或者书面说明书进行提交反馈。目前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主要有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

2 常见的地质工程灾害类型及其成因

2.1 滑坡

滑坡主要指的是山体滑坡,是由于山体一侧斜坡位置上的岩石以及土体由于压力因素影响以及外力冲击作用,致使斜坡上的土质发生松动在诱发因素下形成的持续性下滑特征的地质灾害问题。发生山体滑坡,其造成的危害性非常严重,特别是处于山坡下的人民群众,由于滑坡灾害的发生,对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

其成因很多都是由于地震或者持续性的大范围降雨天气,不合理开采山体底部引发水土流失所导致,滑坡灾害尤其在较大高差区域发生率更高,所以在这些区域开展工作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加强防治,进而施工工作的安全开展。

2.2 崩塌

对于崩塌地质灾害来说,主要是因山体以及岩体下侧太过空虚或者斜坡上侧存在的岩体极不稳定,下侧难以对岩体起到支撑作用。在上侧压力作用下,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这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了,特别是不合理开采,过分的开发山体底部,不合理的堆砌等因素极易导致崩塌灾害的发生。如果崩塌灾害发生较为严重,对工程施工是极为不利的,更甚者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2.3 泥石流

如果山坡上不存在大量的石块和沙土等颗粒物,再遇有强降雨天气发生时或者山上大面积冰雪融水流入沟谷,冲刷这些颗粒物而形成石块与泥沙混合的颗粒流,便是泥石流灾害。而这种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

如开凿山体过程中所使用的挖掘方式不合理开挖后的山体岩土与废石随意的进行堆放,对于树木乱砍乱伐,上坡开垦土地,对山体稳固性造成很大影响,在遇有降雨天气时,便极易引发生泥石流灾害,这一灾害对下游生活的人们危害性极大,常常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4,5]。

2.4 地面变形

这种地质灾害在很多岩土工程中均能见到,这种地质灾害包括地面裂隙以及沉降和塌陷等,导致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与过度开发地下资源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是引发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所以,为了确保岩土工程建设安全,在具体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详细的做好相应勘查工作,根据具体实际,通过有效的防治手段进行防治,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施工安全。

3 与地质灾害评估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1)项目规划前需要进行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估工作。项目施工合同尚未正式签订之前,应当加强前期评估工作,掌握地质灾害情况。对于项目区域与其周边相关的地质问题充分了解,评估过程中还需要对工程项目自身基础信息加强评估,如工程建设的规模以及面积大小,项目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具体使用等各项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参考下,科学合理的选择高程。

地质灾害评估过程中,应当针对时间以及级别进行有效的预算工作。因此,在评估工程地质灾害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特殊要求,同时对其评估范围认真遵循结合过去的评估实践,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于工程项目分布区域地质水文以及环境等各种情况行详细调查。特别要详细调查研究。目施工过程中大的地质影响因素,有问题存在时,应当利用有效措施加强防治。

(2)工程项目实施时,评估现场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已经进行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详细调查了项目区域地质及环境灾害发生情况,在这些资料信息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摸底调查,对项目区域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详细评估,充分掌握工程自身基础信息。

工程建设正式开展时,科学合理的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依照有关标准与规范要求,对工程施工区域的详细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信息精准掌握,了解其变化特点与规律,针对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相应预警机制的建设。

结合工程项目基础资料与相关的评估方法和规范,针对频繁出现地质灾害的工程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还必须要通过有效措施进行科学防治。如评价工程项目中的灾害类型,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明确其范围,整体性的进行思考,全面的评估相关内容,并掌握其变化规律与特点。

(3)综合现状及预测采取防治措施期评估的施工项目的地质问题。将理论和工程项目具体实际充分结合,对建设项目的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工程地质灾害有关要素科学的开展评价,有效划分一些潜在的具有较危险系数难以防御的工程地质问题,精准的判断施工项目施工项目区域地质灾害,并充分考虑防治措施可行性,科学合理的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

4 结论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工程建设影响极大,是影响工程建设及其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为了更好的防治地质灾害,必须要加强施工区域勘探工作,有效预测工程建设区域的各种地质灾害类型,以此为前提,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案,同时将截断排水以及科学避让与地质灾害近侧预警体系充分利用,结合工程防治与生物防治等措施利用,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等,通过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控制和降低工程风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必须要重视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质量,规避自然灾害之外的其他问题发生。

猜你喜欢

山体滑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灾害肆虐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