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 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2019-01-03武金虎康志新姚妮妮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科技成果成果

武金虎,康志新,姚妮妮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 金昌 737100)

1 概述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1]。

对企业而言,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逐步向科技创新能力转变。企业只有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效益,创新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永动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生动力和重大战略部署。

2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组织机构,没有专职负责管理知识产权的业务人员,多数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和保护意识较弱。每年我国仅企业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就达几万个,而仅有不到10%的创新成果申请专利,大部分企业忽视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如今,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运用和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2 相关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

当前,我国出台了多项旨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条文,但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并不明显,知识产权的落实措施仍不到位,实施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和转化的审批流程较长,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管理模式与一般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相同,对外投资需完成投资行为、国有资产使用、评估、备案等审批程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时效性差。其次,专利、商标、著作权隶属于不同的机构管理,申请、审查、注册和授权环节较多,授权后的有关法律程序相对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第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是科技成果转化受到阻碍的重要原因。

2.3 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不足

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具有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要求转化责任主体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大多数企业受资金投入的影响,对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和转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更加难以承担高额的转化资金和资金投入的风险,社会中其他组织由于本身无法把控成果转化带来的风险,也不会轻易将资金用于扶持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受到风险防控体系和管理措施的影响,银行贷款方面也存在困难,风险投资体系和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1]。

2.4 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我国科技创新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但是,研发投入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仍是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效益是企业生存的价值和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业规模的扩张,企业经营的核心依然是生存需求和快速盈利,承接创新成果转化并非是企业的第一需求,导致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偏低。第二,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我国没有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约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70%,企业没有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或因资源缺乏,对接成果转化的实力不足。第三,很多企业不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商业化、产业化的条件,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2.5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指标评价体系仍不健全,缺乏规范的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现阶段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大部分服务功能单一、市场化水平偏低、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信息共享不充分,技术评估机构、信用评价机构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体制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不对等,严重挫伤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科研工作者成果转化的热情。

2.6 科技成果孵化机制不够健全

科技创新成果的成熟度是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关键因素。但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企业重视效益,但往往创新能力不足,高等院校偏向前言技术的研究,但与企业的应用层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是创新成果转化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技术成熟度较低的科技成果,要进入应用阶段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进行中试孵化,受到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缺位影响,企业自身中试孵化受到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且投资商不愿对尚未完成产品化开发的创新成果进行投资,导致科技成果技术转化存在产业链和价值链内关键环节投入缺位的问题。

3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建议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促使科技资源和科研能力转移到市场主体中,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在对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和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3.1 建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建立企业内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或制度,完善技术类无形资产转移转化收入分配新机制,赋予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的自主权,探索股权激励模式,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成交额作为技术人员考核评价的指标,激发技术人员研发的积极性。以往企业的激励形式是到年底,或是成果的市场占有率高才实现激励,这样的激励效果并不好,企业应在激励模型上做转变,如每个成果转化设置节点,如在完成科技立项阶段、在创新过程中及时激励,可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

3.2 用好行业协会,推动标准化工作提升

行业协会为科研人员创新成果转化搭建了较好的平台,企业要找准找对行业协会,加大行业协会投入,用好行业协会,通过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一起研究制定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化更能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企业要增强竞争力,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成果转化能力,将标准化工作与企业自主创新有效结合,才能保证科技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企业要通过行业协会搭建的平台加强自我宣传,引起投资者的投资兴趣,也为公司市场推广添砖加瓦。

3.3 创新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的活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的原因在于他们的风险投资业非常发达,而在我国,企业通常是通过自筹资金和国家拨款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金融体系支撑。

政府部门应努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强银企合作方面的创新制度,建立以财政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投资机制,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多举办国际技术对接会,积极组织国内外企业、机构进行交流洽谈,搭建企业与投资机构代表服务平台,实现优秀新材料企业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支持更多的企业做大做强,加速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

3.4 加强中介机构的职能

目前我国有很多开展创新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管理咨询等的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应通过中介机构与资本对接牵线搭桥。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组织专业的团队,对企业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辅导培训,做好新材料创新中心与资本之间的对接,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

4 小结

随着科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及应用更是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及意义所在。企业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政企、校企合作,用好行业协会,发挥合力作用,更好地将科技成果产业化、行业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科技成果成果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验收成果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