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心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9-01-03陈美俊万喜平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人员差异

陈美俊,万喜平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心导管室介入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过程与重要措施,而在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其临床意义也不言而喻[1]。在本研究中,笔者以110例于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其心导管室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并对比不同临床干预方案的应用差异,旨在为后续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应参考思路,具体情况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心导管室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随机列表法抽选出110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按照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并分别给予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对照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29~69岁,平均47.66±1.42岁;病程1~4年,平均1.84±0.15年。观察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0~72岁,平均48.12±1.33岁;病程1~5年,平均1.7 9±0.0 8年。将上述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对比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导管室常规护理,其措施包括术前检查指导、建立静脉通道、生命体征监测以及术后常规抗感染护理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文所示:

(1)术前人性化护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与患者接触,尽快与其建立起护患信任。对于存在过度焦虑、忧愁负面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安慰、鼓励患者,并帮助其建立其良好的治疗心态。在手术前,也可以提前告知患者手术过程、术中相关配合事项以及术后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使得患者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提升其对于手术治疗的耐受程度。

(2)术中人性化护理:患者进入心导管室前,护理人员需要调整好适宜的心导管室温湿度、噪音、光线水平,以提升患者手术中的生理舒适度。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器械声响,并默契配合手术医师操作。同时为患者做好相应的术中保暖工作,以防止寒颤、受凉等意外事件的出现。

(3)术后人性化护理:手术结束后,可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的消息,将患者护送原病房后与交接班护理、责任护士均做好相应的护理交接工作,确保患者时刻能受到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定期评估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适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日常休养中的相关事项,从而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质量情况,设置其评价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越高。其次,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失眠等)的发生情况,计算其并发症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SF-36评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率(%)表示,当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术后SF-36评分为92.15±2.34分,明显高于对照的82.54±1.68分,t=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9/55),x2=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导管室介入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在心导管室护理工作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则主要是从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开展不同的护理措施。在患者手术前,给予其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端正好治疗心态,并充分配合后续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手术中为患者做好心导管室环境管理、保暖护理以及术中配合工作,则可以在提升患者术中生理舒适度与手术耐受性的同时促进手术顺利进行;而手术结束后实施人性化护理,则可以帮助患者掌握相应的术后护理技巧,有助于推动疾病的快速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两项指标均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在心导管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人员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找句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