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

2019-01-03史雅琼张良平

关键词:心衰通气重症

史雅琼,张良平

(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常州 213300)

ICU重症心衰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特点,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现阶段针对该疾病常以药物方案对患者症状和病情进行缓解及控制,但是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1]。有研究提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疗法对患者临床疗效具有积极影响,为此我院开展了相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ICU收集重症心衰患者共3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57~82岁,平均(65.2±3.5)岁;观察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58~83岁,平均(66.3±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氨茶碱、平喘等药物,纠正患者失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行气管插管,将设备调至A-C模式,氧合改善调整至SIMV+PSV模式,并选择PSV模式行脱机操作。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相关参数设置如下:呼吸频率每分钟15~20次,氧气浓度30%~60%,潮气量每千克5~10 mL,压力设置范围15~18 H2O。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指标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②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评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无显著改善或加重评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计量资料(±s)和计数资料(%)分别经统计学软件SPSS 17.0行t和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L V E F(5 0.4 8±2.1 6)%,H R(85.39±5.42)次/min,RR(20.43±4.14)次/min;对照组(40.25±2.24)%,HR(98.46±5.37)次/min,RR(29.52±4.23)次/min,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HR及RR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显效4例(2 6.6 7%),有效4例(26.67%),无效7例(46.67%),总有效8例,总有效率(53.33%);观察组治疗显效7例(46.67%),有效6例(40.00%),无效2例(13.33%),总有效13例,总有效率(86.67%),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重症心衰会对患者心室正常排血造成阻塞或排血量下降等不良影响,其临床症状可造成患者呼吸血流正常比例失衡,这种情况可引发患者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药物治疗重症心衰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采取辅助治疗方案提升疗效。

有创机械通气疗法对减轻患者心脏负荷,改善肺水肿症状,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3]:该疗法可增强肺泡内压,避免肺部毛细血管血液外渗;改善其低氧血症,进而使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得到好转。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及生命体征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有创机械通气疗法对重症心衰具有良好的疗效。

综上,ICU重症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病情具有良好控制作用,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衰通气重症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不惑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