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互动互助养老模式研究

2019-01-02刘晓钰,辜萍萍

软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手机app空巢老人移动互联网

摘  要: 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近20%,而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空巢独居老人。缺乏陪伴关爱的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隐忧。因此,面对数量不断攀升的老年群体,社会各界需要调动资源制定一系列养老措施来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依据当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生活习惯,利用越发普及的移动网络信息技术,在智能手机上搭建可行易用的互动互助式养老平台,为老年群体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适当的生活辅助手段,改善他们的心理及身体问题,带动快乐养老的社会氛围。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也有可期的未来。

关键词: 互动互助式养老;空巢老人;移动互联网;手机App

中图分类号: C913.7;TP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9.12.018

本文著录格式:刘晓钰,辜萍萍.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互动互助养老模式研究[J]. 软件,2019,40(12)7780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of Interac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 Based on the Mobile Internet

LIU Xiao-yu, GU Ping-ping*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Zhangzhou, 363105, China)

【Abstract】: China has apparently become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world, where the elderly over 60 account for nearly 20 per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Moreove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m live alone in empty nests. The problem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who lack companionship and care is bound to become a hidden wor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face of the growing population of the elderly, all walks of life need to mobilize resources to formulate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help the aged to solve the worries behind. According to their living situation and living habits, 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mobile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enjoys more and more popularity to build up a feasible and easy-to-use platform for the elderl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 on the smartphone, so a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means of life assistance for the elderly, especially those who live in the empty nests. As a result, it can solve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atmosphere of Happy Old-Age Care for the elderly. Whats more, it can bless the elderly a happy old age and give successors promising future.

【Key words】: Providing for the aged of mutual Assistance; Empty nester; Mobile internet; Smartphone app

0  引言

世界發展近20年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从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据联合国统计,中国老龄人增长率达每年3.28%,这意味着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从宏观层面看,随着中国老龄化逐渐深入,老人空巢比例也不断增大。据《中国空巢老人现状报告2017》统计表明,一、二线城市的空巢率最高甚至超过70%。

目前,空巢独居老人要么是无儿无女甚至是无老伴的孤寡老人,要么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或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这些老人往往需要自己照顾自己,而缺乏足够照料的老人在生活中会遭遇病痛困扰及财务困难,即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同样缺乏亲人关怀。尤其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现象十分严峻,因此,农村的独居老人生活更加艰辛,孤立无援[1]。老话说,病由心生。空巢老人除了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关注。据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然而,绝大部分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据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 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希;望邻里之间多多互动交流,能够感受到社区温暖的氛围;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1  国内外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逐步深入的研究,开展诸多社会调研,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满足老年群体尤其是空巢老人真正的生活诉求、如何建立社区养老体系、如何实施互助养老模式的新观点新对策。调查发现,在我们国家,大多数空巢老人精神孤独、缺乏慰藉,这是一种比身体疾病更严重的创伤,为了缓解空虚寂寞的状态,很多空巢老人求助于养老院,但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刚刚兴起,还处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2]。许多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老人个人生活习惯或饮食需求很难在养老院得到满足,同时养老院收费较高对老人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因此,有学者呼吁现行法律应当对“精神赡养”进行立法,即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必须履行精神赡养义务,被赡养人在如法获得精神赡养时,有权要求赡养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3]。在去年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中已经将“精神慰藉”纳入其中,同时社会舆论要加强宣传以提高老人子女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让他们将有责任和义务赡养老人的意识深刻烙印在心里,提醒并引导子女从生活和精神上去关心陪伴父母。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部分年轻人都处于繁忙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之中,难免疏忽对父母的关爱,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曾经在两会递交过“类似家庭的养老模式”提案,称政府部门应调动民间资源,建立适合社会需求的家庭式养老模式或多元化、人性化的养老机构[4]。这些养老机构应当同时满足老年人医疗、康复、文体娱乐活动等需求。同时,社区养老也是近些年国家提倡的一种可行易行的养老模式。针对空巢老人的无能感、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应向其宣传心理保健知识,接受子女“离巢”的事实并理解这是家庭发展必然趋势;同时依托居委会、社区建立养老之家,多举行一些团体性娱乐活动,将老人集中在一起聊天交流、看戏、跳舞、健身等,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在成立互帮互助小组,让年轻的、有能力的老人发挥自身价值去帮助体弱或半失能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更有价值。

同样,在国外,随着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发达国家的空巢现象也愈发普遍。外国政府也从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等方面制定各种保障措施来促进老年人群体的身心健康。例如,在德国,政府联动媒体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制定统一的老少合住协议来打消老年人对租房模式安全性的怀疑,鼓励不能和自己的子女合住的老年人将空房间出租给需要的年轻人,事实证明即使是与陌生年轻人交流的过程也会使他们感到亲切和心理慰藉,降低了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抑  郁[5]。在美国,政府首推社区居家养老,为老人设计无障碍小区,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康复护理、心理咨询、饮食配送、健康检测等服务[6]。在日本,受国情及国民家庭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仍然是日本的主要养老模式,但同时也结合社会互济的方式,即平时老人在家居住,但由社工提供照料服务[7]。

2  互动互助养老核心理念

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年轻人反哺赡养老年人已成为必须履行的责任,“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两千多年来在国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8]。中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对东方反哺模式的法律层面的解说。从大量的研究资料中发现,老人的精神好坏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乃至其身体健康。尤其中国的老年人群体注重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倡导子女及家人给予长辈老人足够的陪伴,哪怕分居两地也能通过网络形式可以给予精神上的关爱,构建出互动频繁亲情洋溢的亲子互动平台,既符合老人固有的传统家庭观念又迎合国家倡导的注重发挥“孝道”和家庭养老潜力的养老模式。

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年轻人的反哺供养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典型的421家庭模式已经宣告仅仅靠家庭养老超出了年轻人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因此催生了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据调查发现,各地互助养老实践分4种类型,一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出资建立养老机构模式;二是自治组织主导型,可由社区养老办带头人发起组织团队互帮互助;三是社会组织主导型,结合社会、企业资源建造的互助会模式;四是家庭主导型,以租房契约的形式助老模式。许多地区成功的互助养老实践证明了老人们可以用互助养老的方式收获幸福、貢献社会、实现自我,互助养老不仅提高了老年人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还满足了老年人的日常交往、融入社会、精神慰藉等较高层次需要,推广互助型养老模式将大有可为,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较优选择。传统意义上的互助式养老指的是专业养老社工组织在社区开展工作,以唤醒和提升老人生命活力作为养老的第一要素,通过运动、饮食、起居与情绪管理形成系统的健康生活指导方案。本课题关注如何实施互助养老模式下的朋友圈互助,使空巢老人摆脱孤单寂寞的生活状态,在政府及社区的辅助参与中,鼓励老人互助和朋友间的陪伴方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更进一步地,促进互助社的成立,带动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低龄老人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以互助的方式解决社区养老问题,真正实现“老人不是等待照料的弱势群体,而是奉献社会积极健康的发光体。”

3  基于移动互联网养老平台搭建

在网络发达信息化普及的当今社会,养老事业也应该与科技相融合提高效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显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截至2018年6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11亿,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网络终端,且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逐渐攀升,老年网民的人数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当下的年轻人都是从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的,他们易于接受变化,也愿意使用智能手机软件履行养老义务。然而,当信息化在社会中如此普及的背景下,老年人群体是否可以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呢?据有关调查发现,如果老年人原有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那么需要儿女的关心与帮忙他们才能更好地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福利;而对于原本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而言,可以有效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丰富资源,也可能造成与儿女缺乏交流的负面影响。因此,利用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必须将老人与儿女的情感沟通在平台中充分体现,才能实现该平台的初衷。另一方面,老年人群体也需要社会化交往,但与年轻人喜爱与网友聊天游戏不同,老年人喜欢面对面的现场活动,方便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空巢老人,更应该积极参与到热闹的群体活动中收获愉悦的心情,所以,养老服务平台在满足老人与儿女互动的基础上,也要提供老人发起或参与社区活动的便捷途径,迎合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3.1  平台核心功能设计

近些年来,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性通讯工具微信,以其独特的传播交流模式,得到了大众网民的追捧,并且在老年群体中也迅速传播开来。老年人在微信平台上可以方便地通过语音或者文字与亲友互动联系,可以通过群聊和朋友圈的文章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但与此同时,由于老年人本身的信息鉴别能力较低,加上当前信息在互联网上病毒式的传播速度,导致老年人的信息世界中经常充斥着各种缺乏科学依据、含有虚假成分的谣言,容易使老人上当受骗深陷其中。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朋友圈开启了“三天可见”的功能,即好友只能看到自己最近三天发的动态,在2019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表示有超过一亿人开启了该功能[9]。这意味着有超过一亿对父母无法看到孩子三天之前的动态,这对于长期与孩子分居的空巢老人来说,无疑是将他们本就不多的关注、关心远方孩子的途径抹杀,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因此,平台功能设计过程中通过竞品分析、用户调查的方式,最终确立了四项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功能模块图

Fig.1  Function Module Diagram

3.1.1  亲情伴文

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寻求亲情陪伴的主要方式就是能够经常了解到子女和孙子女的生活近况。因此,通过亲情伴文模块,老人可以接收到子女发来的由生活、旅游等照片以及伴随照片的语音留言和文字组成的“伴文”。这些“伴文”会按照接收日期、内容主题、人物角色三种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展示,方便老人有针对性的浏览倾听。老人可以对喜爱的伴文进行收藏或点赞,也可以语音回复自己的叮嘱和感想,这样既活跃了老年人的思维,更促进了亲情沟通。

3.1.2  听书听报

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真实诉求,看书读报、电视广播是目前主要的途径。但是,随着人体的逐渐衰老,视力模糊和听力下降都难以避免地出现在绝大多数老年人身上,因此加大了老人阅读的难度。通过听书听报模块,老人可以接收到来自子女和孙子女为他们精心录制的读报语音,子女们可以根据老人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文章内容,也可以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放慢语速或者用方言录制便于老人收听,如果录音来自自己的孙子女,老人一定会倍加欢喜。音频文件存储在服务器端,对于记忆力衰退的老年人也可以多次重复收听自己喜欢的文章资讯。该模块既能丰富老年朋友的见识,又能满足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

3.1.3  社区活动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化交往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空巢老人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性和娱乐性等各类社会组织、参加社区室内室外活动、参加社区举办的志愿者服务、参加社区民主选举活动等此类形式,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也为自己发展更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了自我价值,愉悦了身心。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社区活动模块发布即将举行的活动内容安排,便于社区老人了解报名参加。同时,老人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在该平台上发起自发性活动,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前来参与。每一位老人参与活动的类别、时间及频率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作统计,老人可以选择与子女共享这些信息,以便子女了解老人近期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状况之后,及时给予关心和沟通。

3.1.4  互帮互助

老年人自我价值感是老年人发现和体验到自己价值时的一种积极情感和品质,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助人者自身会产生自我认同感与精神上的满足感,从而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数。所以,加入该网络平台的老人,可以将自身特长分享在平台上,供需要帮助的老人联系,如果是自身遇到困难,也可以求助于平台,这些渠道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尤其适用,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

3.1.5  积分奖励

积分奖励模块既面向子女也面向老人。对于子女而言,关爱自己的父母本为天经地义的亲情伦理,但出于自身的生活负担,难免会有疏漏。在平台上实行积分奖励制度,根据平时子女与老人在“亲情伴文”与“听书听报”模块上的互动情况登记每一位子女的“奖孝”积分,既是对尊老敬老行为的褒奖鼓励,也是对儿女尽精神赡养义务的善意提醒,更不失为以正面激励举措规避“甩老”现象的有益尝试。 同时,对老人而言,根据其参与社区活动以及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情况给予积分奖励,也是对其融入社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的激励与肯定,势必形成良性循环,使空巢老人有效摆脱厌世情绪。

3.2  平台交互界面设计

通过对互动互助养老平台核心功能的设计,该平台的主要用户群可以分为老人、子女及社区工作人员。尤其对于老年人,由于其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他们普遍认为电子产品操作困难、应用复杂,文字太小看不清,从而导致排斥使用智能手机,因此,必须打造“适老化”平台,增强界面的易用性、可视性、容错性,才可能提高老人对智能手机对软件平台的使用频率,才能享受智能化应用带来的便利[10]。详细的设计规则如下文所述。

(1)易用性:功能导航清晰,层级深度最多2层,跳转返回易操作;界面元素觸发后伴以语音提示;对于信息输入的请求,兼用手写和语音输入。

(2)可视性:前景背景色彩分明,拒绝使用蓝绿配色组合,视觉效果平滑避免强烈变化,字体规整字号大;利用图像记忆,操作指令以形象化图形符号显示。

(3)容错性:对老人错误的操作给予实时简明文字提示,引导其正确的操作行为。

4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社会发展,网络平台的应用给大家带来了惠利,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导致我国社会养老的压力空前巨大。构建信息化的互动互助养老平台,既促进异地子女对老人传递关爱与精神陪伴,又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组织,从而改善空巢独居老人的心理状况与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老人势必会更注重身体的保养以降低疾病发生率,为保障家庭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张得辉, 魏晋华.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运行机制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2): 183-184.

[2]刘妮娜. 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 中国特色与发展路径[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 1-11.

[3]毕昌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多维透视及其提升路径[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9(1): 7-14.

[4]陈际华, 黄健元. 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 社会资本的缺失与补偿——基于苏北S县“老年关爱之家”的经验分析[J]. 学海, 2018(6): 147-152.

[5]孟盈彤, 丁亚媛, 左玉晗. 老年人对少老合住养居互助模式认同度的调查分析[J]. 全科护理, 2018(31): 3942-3943.

[6]张贤木, 聂志平. 英美新三国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及借鉴——以农村空巢老人医疗服务为视角[J]. 老区建设, 2017(18): 74-79.

[7]黄国桂, 陈功. 发达国家空巢老人保障的经验及借鉴[J]. 中国民政, 2016(12): 33-35.

[8]王伟平, 陈长香. 亲子支持对社区空巢老人自我价值感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8(32): 2071-2074.

[9]腾讯. 2019微信公开课PRO版张小龙演讲全文(官方完整版)[OL]. (2019-1-23) [2019-9-6]. https://zhuanlan.zhihu.com/p/ 54490834

[10]赵红阳, 邓开发. 基于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应用界面设计[J]. 艺海, 2018(8): 82-83.

猜你喜欢

手机app空巢老人移动互联网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基于手机蓝牙的无线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