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梦溪笔谈》英译策略研究

2019-01-02毕胜琴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英译策略梦溪笔谈功能翻译理论

摘要:《梦溪笔谈》记录了宋代之前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将这一著作介绍给国外读者,有助于我国的文化传播。基于这一认知,首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介绍,并进一步分析《梦溪笔谈》的翻译原则,继而深入探究功能翻译理论在《梦溪笔谈》英译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梦溪笔谈》;翻译要求;英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12-0125-03

引言

《梦溪笔谈》记录了我国宋代在数学、工业、建筑、医学等领域的前沿成果。通过阅读《梦溪笔谈》可了解到古代先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全球化时代,我国的翻译工作者已将该著作译为英文,并在国际社会获得高度关注,其中的翻译策略值得进一步学习。本文将以功能翻译理论视角,探究其中的翻译策略。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1.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系列理论的集合,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功能对等。1971年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赖斯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赖斯认为,文章所反映的内容常常隐藏在字句所反映的事物中,而外文读者无法在脱离应用场景的情况下理解事物的内涵。因此,依赖于字句对应的翻译方式具有局限性。赖斯认为,在翻译功能性较强的文章时应首先确定摘要,摘要中要突出翻译目标。在翻译时,译者应始终围绕该目标设计提纲并选择用词。综合分析来看,赖斯的理论强调功能对等。弗米尔是赖斯的学生,其在功能对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因此翻译的是文本目的。为达到文本翻译的预定目的,译者可使用灵活的翻译策略。诺德是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翻译工作应体现原著作者的本意,因此应在体现功能的基础上尊重原著,即“功能+忠诚”。

2.功能翻译理论的应用

在应用中,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策略可被概括为五种。一是概念转换法。该方法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译者应借助阅读推理探究主题概念,之后应依据主题寻找对应词句,最后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翻译概念[1]。二是功能分类法。该方法的应用目标是修辞功能,并将字句归类为描述功能、定义功能、指令功能、陈述功能以及分类功能。三是传统继承法。功能翻译理论认为,文化传统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翻译中应得到保留。四是切分法。切分法可分为积木切分与事件切分。积木切分法将句式视为积木,各词汇被视为积木块。积木排列的目的在于外形准确。事件切分法将事件分为因、果,翻译工作应围绕因、果展开。五是直译法。该方法在翻译工作中的使用极为普遍,通过对应词汇的转译,字句的本意可得到体现。

二、《梦溪笔谈》的英译要求

1.客观性要求

《梦溪笔谈》成书于宋代,对于科技、文化等知识的描述,与当代读者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梦溪笔谈·胡服》中介绍:“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其中“中国”是指中原地区,依据现代的地理视角可包含河南、安徽北部与河北南部。北齐是南北朝时期的割据政权,早于唐代,更早于宋代。依据原文论述可了解到,北方中原地区在宋代以前就以普及胡服。这一观念与现代读者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按照功能翻译理论,通常将原文的核心词作为翻译依据,并将表达原著作者本意作为翻译目的。在遇到无法被当代读者理解的问题时,也应尊重原著内容。现代读者的历史信息来源较为单一,缺乏严肃性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对读者产生重要影响。《梦溪笔谈》是研究宋代社会与科技的重要书籍,是现有资料中较为权威的论述。因此,《梦溪笔谈》可被视为对宋代生活的客观描述[2]。

2.专业性要求

《夢溪笔谈》中包含大量的科技知识,在翻译时应体现出用词的专业性,这一原则也应在科技翻译中得到广泛使用。例如,“束”可从多个角度做出解释。首先,“束”可作为量词使用,如“一束光”“一束花”。同时,在古文中也时常作为动词使用,如“束之高阁”“束手无策”等。在《梦溪笔谈》中,类似于“束”的词汇较多。作为量词可用于多种事物,而作为动词时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在翻译工作中,应准确界定量词与动词的使用范围。例如,古文中的“一束光”包含诸多物理概念,其中可包含“一条电磁波”“一柱光”等[3]。《梦溪笔谈》成书于宋代,这一时期的物理知识尚未被归纳成独立学科。原著作者对于物理现象的视角观察,与当代英语读者的理解方式存在极大差异。这一差异不仅来自于物理知识的积淀,也来自于文化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应准确挑选用词,以体现专业性。

3.可读性要求

可读性是当代翻译工作的基本原则。《梦溪笔谈》成书于宋代,这一时期虽已出现活字印刷,但造纸技术、制墨技术、印刷机械仍不成熟。因此,书籍与文字资料的制作成本较高。在这一时期编订的书籍或读物,均有言语精练、概括性强等特征。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书籍、报刊的制作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文化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的灵感更加丰富,文化知识的创作也更为便捷。在此背景下,文化领域的供需关系已发生改变,书籍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已不再强烈。再有,在互联网背景下,拷贝功能被无限放大,文化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可读性成为书籍、刊物的主要卖点。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梦溪笔谈》的翻译工作应增强可读性。其中词句的选择应体现文学性、对于事物的描述应体现艺术性[4]。通过翻译工作的修饰,《梦溪笔谈》的英译可在保持原著本意的前提下,与读者的理解能力相对接。

4.语篇构思

一篇好的翻译文章,要对每一个词进行推敲,进而形成严密的文章结构。鉴于此,高质量的翻译工作应将语篇构思作为基本原则。在翻译工作中,译者应重点分析原文的整体性,包括概念界定、段落关系、句子连接以及单词的完整性。反之将导致译文的结构松散,可读性下降。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译者应首先明确原文的核心主题,以及该主题的论述结构。其次,译者应进一步探究各结构的逻辑联系,以及与核心主题的关系。再有,译者应对各结构中的段落进行分析,并提炼出段落的内在联系。通过这样的设计,段落之间的结构将得以呈现。还有,译者应提出对接各段落的具体思路,并设计关联句。综合分析,词汇的含义是由句式结构与词汇本身的含义共同决定的,所以句子与词汇均会受到段落结构的影响。因此在翻译中,译者应对语篇结构做出精巧构思,从而使词义表达更加准确[5]。

英语读者生活于本国文化环境中,在理解《梦溪笔谈》中的特殊词汇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依据服务读者的翻译原则,译者可将特殊词汇进行普通化处理,以帮助读者更加方便地理解文章含义,进而使原著主题得到突出[6]。例如,《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元帝好蹴鞠,以蹴鞠为劳,求相类而不劳者,遂为弹棋之戏。”其中的蹴鞠、弹棋,与当代的足球、围棋有所区别。深入描述也无法使读者理解,在翻译时可将其简译为球类与棋类运动。因此,该句可翻译为:Emperor Yuandi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liked ball kicking. But he later thought that such a game was too tiring and wanted to replace it with a game which was less tiring. So he started to play the chess game of tanqi.

结束语

在《梦溪笔谈》英译中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应遵循五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其核心关切是呈现原著思想;二是专业性原则,该原则的要点在于突出科技名词的本意;三是可读性原则,依据该原则译者应为读者提供解释说明;四是优化语篇构思,译者可利用被动句式陈述原著主题;五是应将服务读者作为翻译工作的焦点,并重点选择可被读者理解的词汇。

参考文献:

[1]阮腊梅.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技典籍英译策略研究——以《梦溪笔谈》英译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邓桐林.关联理论视角下《梦溪笔谈》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3]李晶,张萌.王宏《梦溪笔谈》科技条目文本的英译策略[J].昌吉学院学报,2018(4):39—43.

[4]闫春晓.文本类型理论視角下科技典籍英译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5]宋宁宁.《梦溪笔谈》文学辩证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3):64—69.

[6]石春让,陈泉有.王宏《梦溪笔谈》英译本中音乐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4):108—113.

Research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Dream Brook Sketchbook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BI Sheng-qin

(Wan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0, China)

Abstract:Dream Brook Sketchbook records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before the Song Dynasty, which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troducing this work to foreign reader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is cognit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Dream Brook Sketchbook, then deep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ream Brook Sketchbook.

Key words: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Dream Brook Sketchbook; translation requirement;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y

(责任编辑:刘东旭)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40

收稿日期:2019-04-10

基金项目:人文社科项目“功能翻译观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策略研究——以《梦溪笔谈》英译为例”(WG18004ZD)

作者简介:毕胜琴(1981—),女,安徽马鞍山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翻译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译策略梦溪笔谈功能翻译理论
沈括与《梦溪笔谈》
中国文化特色词误译及其英译策略探析
《梦溪笔谈》“甲子纳音”构造方法的数学分析
汉语新词英译探析
目的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策略研究
20世纪以来《梦溪笔谈》语言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