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战略机遇期漳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考

2019-01-02林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全方位机遇期

林洁

关键词:新战略;机遇期;开放型经济;全方位;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0月28日

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在各个机遇期的发展情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我国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之后,党的十三大提出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的格局。党的十五大,我国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不仅发展出口而且也要发展进口,注重双向开放,更注重的各要素能够自由的流动。十六大加入了“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学会了国际经贸投资的游戏规则,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十七大在国际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到十八大就针对开放型经济当中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十二字方针。因此可以说,党的十五大到十八大应该是我国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到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高的一个阶段。

国民经济经过40年量的积累,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7.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4.2%;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增速好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其中,在巩固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对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马来西亚等“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35.2%、19.8%、17.7%、18.5%和13.6%。商品结构进一步升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1%,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至58.4%,快于总体增速1.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计算机和手机出口分别增长27.2%、16.6%和11.3%。各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2.3%,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主体,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至46.5%。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1.7%,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至54.3%。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快速增长,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新动力培育成效显著。

二、新战略机遇期开放型经济新发展

(一)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近年来,欧美在工业化带动的新一轮全球工业化浪潮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发展方向。从主要欧美国家的实践看,重振制造业是各国再工业化的重中之重。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关键领域,有助于提升各个产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而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从振兴制造业的具体方向和路径看,欧美等国多注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寻找既有的产业生态与新技术、新应用的结合点、突破口,进而推动产业的升级改造和转型发展。应该说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积极进展。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新经济增长点还在培育之中。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如果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成功,我国也就转型成功,在国际经济中就掌握主动权。

(二)加深自由化与便利化仍是国际投资政策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国际投资政策发展趋势仍是自由化和便利化,但是限制性政策的数量也是有增无减。而且当前全球贸易受到保护主义浪潮影响,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外开放尤其是在贸易方面也显现出了“天花板”效应。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倒逼我国加快短板建设,促进体制改革与经济转型等。(表1)

(三)“命运共同体”越来越为更多国家所接受。贸易为什么会存在?最基本的原因存在互利共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越来越小,各国之间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利益交汇的命运共同体,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从经济总量上看,2016年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对全球经济贡献超过1/3,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占比约为15%;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逐步加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渐超过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人民币国际化迅猛发展,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六大支付货币,占国际支付全球市场份额2%左右,在全球外汇储备库中的占比超过1%。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革,通过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兴多边金融机构,打造了多层次、立体化、优势互补的国际投融资体系。此外,通过积极开展大国外交,营造更加稳定友善的国际环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文化、科技等领域交往,寻求共赢,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漳州开放型经济在新战略机遇期的发展

2018年上半年,漳州市外贸形勢总体情况良好。1~6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327.77亿元,同比增长8.72%。据海关统计,1~6月,漳州市企业共进口货物74.74亿元,同比增长19.23%;主要进口货物为机电产品、原木、农产品和水海产品,其中增幅较大的品种为水海产品和原木,同比分别增长94.81%、38.45%。出口方面,1~6月全市企业共出口货物253.03亿元,同比增长5.97%,主要出口产品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其中增幅较大的品种为机电产品,同比增长11.18%。

2018年以来,漳州市龙文区基地(钟表)、东山县基地(水产品)入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名单,带动漳州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推进外贸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研发和集群化发展的产业格局。此外,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成为漳州市外贸新的增长极,上半年漳州市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额为74.06亿元,同比增长21.29%。

虽然漳州开放型经济取得较好的发展,但对标国际高标准,全面提升开放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优势不明显。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漳州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共计658.28亿元人民幣,其中出口554.64亿元,进口103.64亿元。主要出口国家在东南亚一带,共计出口414.39亿元,占出口总额的74.7%,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主要出口国家,进口主要国家分别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分别出口171.51亿元和289.7亿元,主要进口商品为农产品、煤炭和成品油,分别为19.95亿元、17.66亿元和12.21亿元。

漳州市虽然主动地融入“一带一路”发展中,但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模式还较单一。目前,市政府也加大扶持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办展参展,设立境外贸易网点,拓展市场,但如何实现传统重点区域市场与新兴市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展销与采购相结合、品牌与文化相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相结合,树立“漳州味”名优产品整体品牌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二)利用开放经济新政策创新不突出。列入开放型经济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以来,漳州市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已完成45项试点试验任务,超额完成原计划39项的目标任务。其中,“商务110商机对接与招商服务模式”、“国地税联合办税”、“即报即放”等3个经验做法,入选商务部等十三个部委向全国复制推广的24项试点经验;“多评一表”、“四检合一”、“集中会审”等一批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存在重引进、轻输出的问题。应该在深刻总结和认识过去招商引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更符合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招商引资方式方法。结合“抓招商比项目投资”活动,抓紧组建市商机对接中心,加速“三维”招商力量整合,进一步消除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招商实效。如何把对内对外招商和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注重引进完善产业链的重点产业以及拥有先进技术、更好地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漳州企业走出去并不多而且分散,如何创新、完善和及时兑现开放型经济政策来加大扶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推动设立漳州市促进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企业扩大出口、参加展销、出口信保补助和转型升级等,切实降低企业负担。

(三)构建全市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任务艰巨。首先,作为“海丝”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漳州市,近几年在对外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贸易、通道、人文等方面的双向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在农业的国际产能合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所以,应该在推动传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发挥农业大市的优势扩大海外农业布局,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再上新台阶;其次,新业态成长后劲不足。如何探索在保持外贸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各种外贸新业态,比如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加快成长,促进漳州市外贸行业与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衔接,致力“漳州质造”扬帆出海;最后,漳州市一直以来重货贸、轻服贸。而外贸转型只有通过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带动全市开发区和重点园区转型升级,从而才能实现构建全市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四、在新战略机遇期加快深化漳州开放型经济发展

未来15年是我国竞争力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要通过以开放促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发展潜力,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利用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优势互补的机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友好交往,加快“海丝”核心区建设,将为漳州市对外开放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缺口大,漳州市企业可借机参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交通、能源、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境外直接投资、跨国兼并重组,推进重点商品出口(如农业)基地建设,积极主动“走出去”发展,有利于漳州市将产能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新优势,有利于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转型升级。

(二)利用好对外开放载体建设强化的机遇。依托漳州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等国家级对外开放试验载体,探索实施可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推进政府高效运作、创新服务平台,助推跨境电商和对外贸易发展。能够在更高起点、更广层次、更宽领域加快构建漳州市开放型经济新动力。学习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的建设发展经验,加快成立漳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同时,加快与厦门“9·8”、福州“5·18”、“6·18”等投资贸易平台建设,有利于搭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海丝”沿线国家地区项目对接,促进资本运作、品牌经营、市场拓展和技术转移,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国际产能合作。

(三)利用好贸易投资机制创新的机遇。漳州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着力制度和规则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导向,深入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随着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重要抓手的贸易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多元化为目标的金融创新措施稳步推出,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持续完善,有利于对标国际先进规则,通过对比互补试验,形成更多的创新举措和突破点,加快建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升漳州市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区域特色与发展空间。

(四)利用好推进“海丝”文化交流合作的机遇。从唐宋、明清直至近代,漳州市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对推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接“一带一路”,开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文明互鉴与交融发展,建立与沿线国家地区政府定期合作的交流机制,合作开发旅游市场,推进文化教育培训,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协作,有利于增进民心相通,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能够融入更多的“一带一路”元素,形成“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新机遇,促进要素资源跨境流动,提升对外投资、跨境合作的资源配置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福建省委党校与漳州市发改委联合课题组.深化“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漳州市为例[J].发展研究,2017(2).

[2]福建省商务厅.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福建对外开放新优势[EB/OL].http://swt.fujian.gov.cn,2018.2.13.

[3]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把握“十三五”时期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变化[J].求是,2016(5).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全方位机遇期
论新时代的战略机遇期:源起、现状与未来
迎来境外贷款业务机遇期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民间投资迎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