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饲料质量增长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分析

2019-01-02叶元土

饲料工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水产饲料饲料原料水产

■叶元土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水产研究所,江苏苏州215123)

水产饲料是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投入品,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主要依赖饲料物质的利用和转化,水产饲料产品质量是养殖渔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2018年是中国农业质量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依靠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发展之路。市场对资源配置有决定性作用,构建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改造好坏不分、真假难辨的农产品市场机制,强化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激励机制是质量提升的主要着力点。水产饲料工业如何实现质量转型、水产饲料工业的质量提升如何助推水产养殖业的质量转型发展等问题是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

1 水产饲料工业要适应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1 养殖渔产品数量下降将导致水产饲料市场空间受限

水产养殖的渔业水域面积将显著减少。在环保压力、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等的驱动下,湖泊、水库、江河等水域中的网箱养殖、大水面养殖(水库)、围网养殖等将被严格地取缔,近海的鱼排养殖、网箱养殖等也将被限制或取缔,其结果是作为水产养殖的水域就剩下池塘和少量的稻田。因此,我国水产养殖的水域以池塘为主体,总的养殖面积与以前相比将显著地减少。

依据“2017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5~2016年我国淡水养殖的面积见表1。可以发现,2016年池塘养殖水域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比例为44.71%,稻田成鱼养殖的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24.53%。如果湖泊、水库、河沟等水域限制水产养殖后,将有2016年养殖水域面积为基数的55.29%不再有养殖渔业的存在,这还是一个难以确定的比例和数字。

表1 全国2015~2016年淡水养殖面积

水产养殖渔产品数量将出现减少的发展趋势。在用于水产养殖水域类型限制、养殖的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养殖渔产品的数量将下降,这是大趋势。

依据“2017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5~2016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见表2。可以发现,池塘养殖量占淡水养殖总量的比例为71.91%、稻田为5.13%。而湖泊、水库、河沟等的养殖量占总量的比例为22.95%。如果湖泊、水库、河沟等水域限制水产养殖生产后,是否意味着有以2016年淡水养殖总量为基数的22.95%养殖量的下降,这个数字为7 296 407 t,即730万吨左右的数量,这还是一个难以确定的比例和数字。养殖渔产品总量下降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较为肯定的。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可以进行增殖放流,扩大淡水捕捞的产量。

表2 全国2015~2016年淡水养殖产量

1.2 养殖种类多样化,催生饲料种类的多样化

水产养殖是水产饲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式对水产饲料的市场有直接的影响,而水产饲料产业的发展方式也必须适应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水产养殖水域类型限制、养殖水域面积显著下降的条件下,水产养殖,尤其是淡水养殖的总产量将显著下降,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在养殖效益、社会对养殖渔产品质量需求、渔产品市场价格的驱动压力下,水产养殖为了获得很好的养殖效益,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养殖总量下降的情况下,养殖种类更为多样化,尤其是一些稀少种类的养殖数量将显著增加,即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种类结构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了解水产养殖种类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是水产饲料工业必须研究的课题,开发并生成相应的饲料种类,满足养殖业的需求。

以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总结了2007年以来的我国海水养殖、淡水养殖的水产动物种类及其养殖产量,分别见表3、表4、表5、表6。

表3 2007~2016年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种类和产量(万吨)

表4 2007~2016年我国海水养殖虾蟹种类和产量(万吨)

表5 2007~2016年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种类和产量(万吨)

①水产饲料企业要重点关注海水养殖鱼类和海水虾蟹类饲料市场

海水养殖的主要渔业方式包括近海的鱼排、网箱以及海岸线的池塘、工厂化养殖等。主要的养殖种类及其产量见表3。海水养殖鱼类都是摄食饲料的种类,这是水产饲料发展的市场重点领域之一。

由表3可知,海水养殖鱼类产量在2016年达到77万吨,如果按照饲料系数为1.0~1.5计算,有100万吨左右的水产饲料市场空间。海水鱼类基本都是市场价格很高的种类,其饲料的价格也是很高的产品种类。因此,水产饲料企业应该重点关注海水鱼类苗种、鱼种和成鱼配合饲料的研究和生产,并开发海水鱼类饲料市场。同时,结合表4中海水养殖虾蟹类的养殖种类及其产量,开发海水虾蟹类饲料市场。

表5(续) 2007~2016年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种类和产量(万吨)

表6 2007~2016年我国淡水养殖虾蟹及其他种类和产量(万吨)

由表4可知,我国海水虾的养殖量在2016年达到了100万吨以上,已经超过海水鱼类的养殖量;而海水蟹的养殖量为27万吨左右。因此,海水养殖虾蟹类饲料也是水产饲料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市场领域。

②水产饲料产品种类要适应淡水养殖鱼类、虾蟹种类结构的变化

表5为2007~2016年淡水养殖鱼类种类及其产量。2016年我国淡水养殖鱼类总量达到2 740万吨,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产量来源,自然也是水产饲料的主要市场领域。如前面的分析,在养殖水域类型、养殖水域面积的限制下,淡水养殖总量将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养殖种类将多样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在表5中已经有统计的淡水养殖种类中,一些淡水肉食性鱼类如鲶鱼、斑点叉尾鮰、黄颡鱼、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长吻鮠、黄鳝、鳜鱼、鲈鱼(加州鲈)等的养殖量将会增加,一些冷水性养殖鱼类如鳟鱼(金鳟、银鳟、虹鳟等)、鲟鱼的养殖产量也会显著增加。因此,水产饲料企业要关注这些种类的发展与市场变化,开发相应种类的苗种、鱼种和成鱼饲料。

还有一些两栖类种类如鳖、龟、蛙的养殖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也是水产饲料企业需要关注的市场领域。

表6中统计了2007~2016年淡水养殖虾蟹种类及其产量。淡水虾的养殖在2016年达到了200万吨以上,其中产量增长最快的是克氏原鳌虾,即通常说的小龙虾。在淡水虾蟹种类中,都是摄食饲料的种类,这是淡水虾蟹饲料的主要市场领域,也是饲料价格较高的产品种类,应该是水产饲料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

2 水产饲料质量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的转变

在由数量增长模式转变为质量增长模式的大背景下,水产饲料的质量评价方式要转变,水产饲料工业增长的方式也要转变。

2.1 水产养殖渔产品质量增长模式将直接引导水产饲料质量的转变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可以大致预测到水产养殖质量增长模式可能的变化,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①养殖水域环保要求控制氮磷等排放量,水产饲料控制氮磷等营养素总量上限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在水产饲料限制氮磷等营养素总量上限的前提下,如何保障养殖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水产动物的健康、抗应激能力,这是水产饲料企业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也是未来水产饲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②提升养殖渔产品食用安全质量,要求水产饲料增强养殖水产动物抗病防病能力。提升养殖渔产品食用安全质量将是水产养殖质量转变的关键性内容,而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就难以控制渔产品食用安全质量。水产饲料是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水产饲料质量对水产动物的生长、生理健康、免疫防御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等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何提升水产饲料的质量内容和质量水平,维护水产动物的生理健康、维护水产动物免疫防御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等,将是水产饲料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性的内容。

③提升养殖渔产品食用价值,需要全面提升水产饲料产品质量。养殖渔产品基本都是鲜活销售,或全鱼冷冻销售的渔产品,其外观质量如体型、体色、内脏重量与比例、体表黏液量、鳞片完整程度、鳍条完整程度等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体系,水产动物摄食水产饲料满足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需要,如何通过饲料途径保持这些外观形状和感官评价指标也是水产饲料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养殖渔产品食用质量还包括渔产品的食用气味、口感、肌肉质构等内容,要求没有或极少有鱼腥味、土腥味、柴油味等异味,同时,能够感受到水产品肌肉中自然的肌肉味道、肌肉咀嚼感觉等等。当然,这些食用质量内容与养殖水体质量有很大的关系,也与水产饲料的质量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如何通过水产饲料质量来提高、改善养殖渔产品的食用质量将是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而这些技术融入到水产饲料产品之中也是水产饲料企业、水产饲料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2.2 水产饲料需要强化生物效价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

如何评价一种水产饲料产品的质量,如何确认一个水产饲料产品是好的饲料产品,可以从化学质量评价与生物学效价评价两方面来分析。

化学质量评价主要是从营养物质种类和在饲料产品中的含量、比例关系等来进行评价,这也是主要的评价方式。而随着水产养殖渔产品质量提升的内容和方向的转变,仅仅依赖化学评价指标内容和指标值则显然存在严重的局限性。例如,目前一些水产饲料产品标签标示的蛋白质水平本来已经很高了,而饲料企业之间为了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一些标示30%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产品其实际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32%以上,甚至更高。简单提高饲料产品中蛋白质含量水平成为饲料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一类缺乏技术含量的市场竞争方式。然而,正如前面的分析,未来水产饲料产品质量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要限定饲料主要营养素含量、要设置含量的上限,尤其是氮磷含量的上限,发展低氮、低磷饲料成为主要方向。

生物学评价则是指饲料产品通过养殖过程中饲料的投喂与摄食,对养殖水产动物生长速度、饲料效率、生理健康、主要内脏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完整性、主要生理功能(如免疫防御功能)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在强调水产动物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即养殖产量增长的基础上,更多地是强调水产动物的健康、水产动物的生物学自然属性、抗病防病能力、饲料产品对养殖渔产品食用价值的影响等,这些内容对饲料产品的质量内容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很显然,在水产养殖由数量增长模式转变为质量增长模式下,对于饲料产品质量,在化学基础上,强化生物学效价的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更加适应水产养殖渔产品质量提升的要求。

饲料原料是饲料产品质量的基础,对于水产饲料产品的生物效价评价内容和方式同样适用于对饲料原料的质量评价。

因此,饲料原料、饲料产品的生物学效价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①消化利用率。对于饲料原料、饲料产品,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蛋白质、脂肪、钙、磷等化学指标的测定值,更重要的是可消化利用的效率。选择消化率高的饲料原料、饲料产品,可以在降低饲料产品中蛋白质、磷等化学含量的前提下,提高饲料产品的实际可利用效率。

②饲料原料、饲料产品的安全质量。在重视饲料原料、饲料产品营养质量的同时,要关注其中的不安全物质种类和含量,如油脂的氧化程度及其氧化产物的含量,因为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水产动物主要内脏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损伤、生理功能失调,尤其是破坏水产动物的免疫防御系统、抗应激系统等,从而导致水产动物摄食饲料后其生理健康受到损伤、鱼体健康出现异常状态,感染和传播疾病的概率显著增加。相反,如果控制了饲料原料、饲料产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强化了饲料的安全质量和营养质量,水产动物能够抵抗环境应激、病原生物的感染,抑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就能够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量,保障养殖渔产品食用安全质量。

③重点关注饲料原料、饲料产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生理功能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饲料原料、饲料产品中,除了营养物质之外,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可以维护水产动物的正常的生理代谢、维护水产动物主要内脏器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护水产动物免疫防御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是饲料产品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水产养殖动物在生长、生存过程中,难免受到环境应激、病原生物感染等损伤作用,如果饲料产品中含有可以修复主要内脏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损伤的物质、含有促进水产动物代谢平衡的物质、含有维护或增强免疫防御的物质,则可以很好地维护水产动物的生理健康,维护水产动物抵御不良环境应激的能力,维护水产动物抵御病原生物感染的能力等,则可以很好的保持养殖渔产品的食用安全质量、食用外观形状、食用营养价值,这应该是水产饲料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

2.3 饲料原料、饲料产品生物学效价评价的技术方法

以水产养殖动物生物学自然性状、生理健康作为主要目标,建立一套科学的生物学效价评价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①需要建立水产动物健康模型。如果人感觉异常了就会去医院做系列的检测并进行评价,是因为人类有健康的模型和健康的生理生化指标体系、组织结构标准等,这就是一套健康模型的指标内容和指标值。水产动物健康状态的评价是水产饲料生物效价评价的目标,首先就需要有水产动物的健康标准,包括外观性状、血液生化指标、主要内脏器官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指标、免疫防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指标等,就是一个完整的健康模型。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严重地缺失,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引起大家的关注,要开始起步。

②建立一套水产实验动物模型。人类医学、药物研究中有非常多的实验动物模型可供选择和使用,而畜禽和水产动物营养、药物等研究则缺失相应的实验动物模型。水产实验动物模型可以包括脂肪肝与肝损伤实验模型、胃肠道黏膜损伤实验模型、免疫缺失模型等,利用这些模型既可以评价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产品的生物学效果,也可以选择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水产动物药物等。

通过实验动物模型对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药物、生理活性物质等进行评价,可以筛选出适宜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和药物等,同时也可以用于饲料产品生物学效价的评价。实验动物模型应用的一般方法是设置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损伤模型+不同剂量待评价原料(添加剂、药物等)等试验组,经过养殖试验、细胞培养试验等,可以批量地、快速地进行生物学效果评价。这类评价方法远比现在采用的养殖试验结果观察、尤其是通过生产性养殖效果采样分析更为科学、更为精准。

2.4 水产饲料生物学功能拓展的方向

以水产养殖业质量提升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依据,水产饲料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拓展其生物学功能,也是水产饲料质量提升的重要发展方向。

①低氮、低磷水产饲料。以提高饲料可消化利用率为基础,以饲料营养素的平衡为重点,以养殖水产动物营养需要和生理健康为目标,降低水产饲料中氮磷总量,有效控制水产养殖过程中因饲料因素产生的氮磷等排放量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制定水产饲料中以氮磷为主要营养素的上限限制也是未来一段时期需要完成的工作。

②增强水产动物抗病防病能力的水产饲料。有效控制饲料中不安全因素,避免饲料不安全物质对水产动物健康和主要器官组织(如肝胰脏、胃肠道黏膜、免疫防御系统等)的损伤作用;注重饲料中生理活性物质、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物质的补充和添加,以维护水产动物正常生理代谢平衡、维护主要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为基础,增强水产动物抗病、防病的能力,减少养殖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发展,有效控制各类药物的使用,保障养殖渔产品的食用安全质量。这是水产饲料质量提升重要的任务,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③增强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的水产饲料。以增强养殖水产动物抗氧化、抗自由基能力,以维护或修复水产动物主要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为基本目标,以饲料中补充生理活性物质、添加功能性饲料原料或天然植物等为技术手段,增强水产动物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抗应激的能力,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保障养殖的鲜活渔产品食用价值、外观性状等也是水产饲料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④改善养殖渔产品食用价值的水产饲料。饲料物质是水产动物关键的物质和能力来源,是主要的养殖投入品。通过饲料途径调控养殖渔产品的食用质量、食用价值也是水产饲料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3 生物效价评价方式下饲料原料的技术与产品变化

在生物效价评价方式下,饲料原料质量评价方式、饲料原料的前处理技术、新的功能性饲料原料的开发与生产成为热点,也极大地推动了水产饲料产品质量的提升。

3.1 植物性饲料原料的发酵技术

作为饲料原料前处理技术的重要内容,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植物性饲料原料由于批量大、含有较多的纤维成分,一般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进行处理,得到发酵后的饲料原料。典型的产品如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发酵棉粕等。

利用发酵技术处理植物性饲料原料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对饲料原料在发酵过程中进行酶解,可以改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中蛋白质的溶解性,酶解可以得到部分具有生理活性的肽(如抗菌肽)、小肽(二肽、三肽等)。这是对饲料原料可消化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②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维生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于维护水产动物胃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维护水产动物免疫防御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在对饲料原料可消化质量进行改善的同时,获得了较多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对于水产动物正常生理代谢的平衡、生理功能的维护具有重要的价值。

③改善饲料原料的适口性。发酵原料在饲料产品中的使用,可以显著改善饲料产品的诱食性和适口性,增加水产动物对饲料产品的摄食量、减少在饲料投喂过程中饲料的损伤,这也是发酵饲料原料的生物学价值之一。

因此,植物性饲料原料的发酵技术最近这些年得到快速的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但是,很多发酵的饲料原料产品作为新产品、改良产品还没有进入饲料原料目录,重要的是用于发酵的微生物菌种种类、安全性等也需要逐渐规范。

3.2 动物原料的酶解技术与新产品

动物性原料可以生产肉粉、肉骨粉、鱼粉等饲料原料产品,而近年来发展的酶解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动物性原料的生物学效价。其酶解产物可以是干燥后的产品,也可以是含水量在50%左右的酶解浆类产品。

酶解工艺大致是将动物性原料打浆后,加入工业酶,在工业化的酶解设备(酶解罐)中进行酶解,得到酶解产品。酶的作用主要是提升原料的消化利用率,重要的是经过酶解可以得到一些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物质,例如酶解鱼溶浆与一般的鱼溶浆产品比较,酶解鱼溶浆中含有可以抑制一些病原菌生长、增殖的物质。动物性原料酶解之后,其产品具有更好的诱食性,加入饲料中可以改善饲料产品的适口性和诱食性。

目前主要的产品种类包括:①肉禽加工副产物的酶解产品,如酶解鸡肝、鸡或鸭的屠宰骨架磨浆后酶解得到酶解浆等;②家畜动物的血液酶解产品、肉骨原料酶解产品等;③海洋捕捞渔获物酶解产品,包括酶解鱼溶浆、酶解鱼浆、酶解虾浆、酶解蟹浆等产品。

3.3 天然植物产品

一些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一般含有一些生物功能性物质,在饲料原料目录中也有200多种药食同源性天然植物。这些天然植物经过超微粉粹、或发酵处理等,可以用于水产饲料之中。与中草药所不同的是,这类天然植物不是以杀菌、抑菌等控制病原生物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抗氧化、消灭动物体内自由基、增强水产动物免疫防御能力、修复损伤的肝胰脏或胃肠道黏膜等为主要目标进行天然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伍,在水产饲料中使用后,可以显著改善饲料的生物学功能、提高水产动物免疫防御能力、维护胃肠道黏膜或肝胰脏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完整、修复损伤的胃肠道黏膜或肝胰脏组织结构等,其结果是可以维护水产动物生理健康、增强免疫防御能力,也有改善水产动物肉质、风味的作用。

因此,一些具有生理功能的天然植物是提升饲料产品生物效果的主要物质来源,水产饲料企业应该给予极大的关注。

3.4 蝇蛆、黑水虻等昆虫类产品

近年来,利用食品下脚料、餐厨垃圾等为原料,培养蝇蛆、黑水虻、黄粉虫等昆虫类产品的数量逐年增加,这类产品也是优质的动物蛋白质原料。在产量规模不大的时候,这类产品直接用于虾、蟹、鳖等的养殖,可以显著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很好地维护水产动物的健康。当这类产品数量规模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则可以采用酶解技术得到相应的酶解产品,可以提高其中几丁质外壳的消化率,同时保持其产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抗菌特性,在水产饲料中使用显著改善饲料产品的生物效价。或者,在水产动物疾病高发期,在饲料中阶段性地使用,对于通过饲料途径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防病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技术选择。

4 水产饲料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依然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依赖企业的技术水平可以显著提升其饲料产品的质量,尤其是生物效价质量,生产出高质量的水产饲料产品,在不少水产饲料企业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重要的是,如何将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品优势如何转化为市场优势,并在市场上增加其产品的销售量,提升其产品的价格;再者,市场优势如何转化为企业的优势如企业效益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优势,这些问题通常成为水产饲料企业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4.1 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为产品优势

首先是企业要有技术优势。现在的水产饲料企业都很重视饲料原料质量、配方技术、生产技术以及产品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也具有提升饲料产品质量,包括饲料产品生物效价质量的技术。而这些技术要融入到饲料产品之中形成产品优势,通常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产品定位和产品市场价格的问题。

其次,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需要有较高的饲料产品市场价格作为保障。客观分析,决定水产饲料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饲料产品的价格,如果一个水产饲料产品的市场价格定价过低,很难将一些具有很好生物效价的原料或添加剂用到饲料产品之中;另外,由于以蛋白质含量确定饲料产品价格的市场定价机制不改变,饲料产品中要保持较高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又要保持具有很好生物学效价的原料或添加剂,这也是很难实现的目标。

因此,一个好的饲料产品、一个高价值的饲料产品,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较高的饲料产品市场价格。好的产品需要卖出一个好的市场价格,这应该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的重要保障。

4.2 产品优势如何转化为市场优势

本文主要分析了养殖渔产品质量提升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如果一个饲料企业拥有了好的技术,并且能够转化到其饲料产品中,还需要将这类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转化为市场优势,即能够卖出较高的饲料市场价格、能够被养殖者接受并养殖出优质的渔产品,水产饲料企业、水产养殖者都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这类产品、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都应该具有很好的市场优势。

但是,在以低价竞争作为饲料企业争夺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一种具有技术优势的饲料产品如何被养殖者接受、如何拓展市场份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需要饲料企业技术团队、销售团队和养殖服务团队紧密合作才能实现目标。同时,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建立饲料产品的技术优势与养殖渔产品的生物学效价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依托技术优势设计的饲料产品,具有提高水产动物抗病防病、具有提高水产动物抗应激的技术优势,那么在市场上,就需要销售团队、养殖服务团队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养殖动物的发病率、发病死亡率,通过对水产动物肝胰脏或胃肠道黏膜的健康状态,通过养殖渔产品的外观性状、食用感官评价指标等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并将这些效果与饲料产品质量设计特征建立起直接的、紧密相关的对应关系,即将产品的技术优势通过养殖的水产动物得到切实的检验。这就是饲料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重要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水产饲料饲料原料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南极磷虾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出货火爆是行业复苏还是假象?水产饲料、动保企业如何在“危”中寻“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天然叶黄素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常用谷物饲料原料营养成分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