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江苏县域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路径研究

2019-01-02刘红建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县域社团

冯 伟 李 勇 刘红建

(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 江苏 无锡 214121; 2. 苏州市职业大学 体育部, 江苏 苏州 215104; 3. 南京体育学院 体育系, 江苏 南京 210014)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县域政府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最基层单位,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直接影响公民的公众满意度和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县域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如何?是否存在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如何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鉴于此,课题组以县域层面为切入视角,研究江苏县域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及路径问题,力求为相关部门制定本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政策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设计《江苏县域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调查问卷》,经过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之后,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江苏省的苏北、苏中、苏南等3个地区分别抽取3个地级市;在每个地级市选取5个县(市、区),共选取45个县(市、区)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见表1。

表1 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支出效率评估对象指标

1.2 专家访谈法

课题组采用结构式访谈的形式,拟定访谈提纲,通过实地访谈、电话访谈、QQ访谈的方式,对体育局群众体育负责人进行访谈。

1.3 实地观察法

课题组选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较好的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观察,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状。

2 江苏县域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调查

2.1 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来源多元化,地区差异性较大

西方国家的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特点,如芬兰的国家拨款占体育开支的10%左右,地方政府拨款占体育开支的近60%,体育组织和俱乐部收入占20%,社会和个人赞助等其他方面占10%[2]。美国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公债两种方式[3]。现阶段,江苏县域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两部分,其中政府财政是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的主要来源,社会资本是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的有益补充。

县域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投入规模的地区差异性较大,与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公共体育经费投入规模相对较大,人均公共体育经费支出相对较多,反之亦然。除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社会因素,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等主观因素也是影响人均公共体育经费投入的重要因素。

2.2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量逐年增加,人均场地面积相对较少

目前,江苏省有体育场地123 994个(不含铁路系统和军队系统),场地面积15 934.87万平方米,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1平方米[4]。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人均场地面积较少。因此,江苏省通过调整“存量”结构和配置“增量”资源两方面措施来供给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2.2.1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在江苏省体育场地总数量中,教育系统占33.06%,体育系统仅占1.18%[4]。教育系统场地面积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难以寻求体育健身场地的“问题”。因此,江苏省通过政策引导,探索不同开放形式和补贴方式,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如在开放形式方面,采用集中开放、分散开放相结合的形式;在补贴方式方面,采用政府购买和政府补贴等方式。2015年,常州市所管辖的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等7个区域,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开放率分别为:96%、98.7%、95%、97.7%、93.3%、100%、100%[5]。

2.2.2以场地设施建设工程为载体配置资源 江苏省通过实施县(市、区)“新四个一工程”项目,增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目前,江苏大部分县(市、区)“新四个一工程”的建成率均已100%实现,极大增加了江苏省县域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量。2017年,镇江市在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共投资2 301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体育小公园34个、多功能运动场28个、笼式足球场8个、拆装式泳池2个;安装健身路径器材316套、室内外乒乓球桌222副,篮球架131副;建成健身步道30公里[6]。2016年,徐州市各县(市区)积极推进“新四个一”工程,人均公共场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站点数据如表2所示[7]。

表2 徐州各区体育场地设施情况统计

注:人均按照常住人口计算

2.3 体育社团管理不断规范,但运行仍缺乏独立性

体育社团是指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即中国公民根据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8]。推进体育社团的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建设,既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也是体育事业创新发展和体育社团自身长久发展的需要。如武进区体育总会在指导协会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体育社团的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一是提高体育社团的实体化建设,目前武进区近80%的体育社团拥有自己的实体俱乐部和活动基地,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提高体育社团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企业支持社团开展体育活动资金明显增加,社会多元投入资金明显增多。2017年,武进区体育总会继续推行企业、媒体、协会多方合作搞比赛的模式,自行车赛、街舞比赛、羽毛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赛事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7年武进区体育社团举办的各类比赛获得的企业赞助费超过了800万元,体育社团的“三化”建设逐年提高,已成为全区全民健身的主力军。

2.4 公共体育服务活动数量相对较多,但活动类型相对单一

目前,江苏各县(市、区)开展的公共体育服务活动数量相对较多,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各区在2016年共举办百人以上参加的群众性体育活动229次,健身知识讲座474次[9]。各区公共体育服务活详细统计见表3。

尽管目前公共体育服务活动的数量众多,但活动的类型相对单一,主要包括群众性体育竞赛、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等,有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活动相对较少。在后续发展中,各地区应充分挖掘本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公共体育服务活动的品牌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

表3 南京各区公共体育服务活动统计

3 县域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路径

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具体路径包括:

3.1 调整优化投入结构,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

依据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合效率值和投入产出水平情况,可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分为不同的供给类型。高效率高产出是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比较理想的状态,但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并未达到这一水平,鉴于此,当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思路应是在继续增加人、财、物等各方面投入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供给类型,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供给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效率。

3.2 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区域协同联合供给

目前,各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是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这容易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猎鹿困境”,造成本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状态。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应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跨行政区划、跨行政层级以及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区域公共服务的协调合作机制,实现区域协同联合供给,消减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外部性,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符合整个区域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投入较小条件下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益的最大化[10]。

3.3 深入市场化改革,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度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自身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补充。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探索,虽与发达国家较之起步相对较晚,但目前也已有近十年的探索之路。如今,我国所有省(市)均已开展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活动[11],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面较窄,市场化程度较低。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将主要通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满足全民健身需求”[12]的要求,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需要继续深入市场化改革,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度,明确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类别和边界,建立完善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和购买标准指标体系,规范购买程序。

3.4 完善评估体系,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双层因素评估模型

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举措。目前,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短板,实证研究缺乏广度和深度[13]。因此,需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评估体系,建立由宏观层面的DEA-Tobit模型和微观层面的Probit回归模型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双层因素评估模型,研究外生变量和环境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县域社团
缤纷社团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K-BOT拼插社团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