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研及培训对策
——以宿迁地区职业院校为例

2019-01-02蒋容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

蒋容

(宿迁开放大学 科研处,江苏 宿迁 223800)

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指出:到2018年,“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取得显著进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2017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全面落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一章中,将“提升师生和管理者信息素养”作为重点任务,并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江苏省信息化发展居于全国前列,自2012年始,各级各类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硬件和软件建设,基本上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任务。这些设施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能发挥多大作用,取决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另外,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倒逼学校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必须变革,教师是能够利用技术带来的便利胜任教学,分享数字红利,还是惧怕技术被技术甩在社会潮流的后面痛苦不堪呢?这取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可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到了非提升不可的地步。

宿迁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如何进行培训提升? 2017年9月,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到宿迁市区5所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深入地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更好地制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策略。

1 调研基本情况

1.1 问卷设计

问卷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能力、技术水平以及信息化技术使用的态度、能力、方法等方面设计了29道题,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教学理念和对信息化技术掌握的情况,他们喜欢的培训方式,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进而找出教师培训的需求点,确定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在问卷施测前,课题组选取了施测学校5位有信息化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2位信息化教育专家进行试测。5位一线教师和2位专家通过面对面和网络等方式,对测试题目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研究团队分析并吸收了这些建议。

1.2 调研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在设计问卷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借鉴了张一春教授《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问卷》和《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在调研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调研的结果采用数据分析法。本次活动共调研了宿迁地区5所规模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中专学校,受测对象共220人,其中被访谈者32人,有效问卷为137份,计算机专业媒体制作开发方向教师的数据单独统计,单独分析。被调查教师为在岗的一线教学人员,包含公共基础课以及各专业教师,年龄分布比较均衡,50岁以下人员较少(如图1所示)。

图1 被调查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2 调研数据分析

2.1 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及其使用频率

数据显示,73.73%的教师已经非常熟练或熟练地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比如编辑文档、绘制图表等,但是有27.01%教师不会制作演示文稿,并且82.48%的教师认为目前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尤其是配套的演示文稿。另外,通过网络浏览、搜索、收集材料备课,与学生在线互动交流,分享资源等基本的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力,40%左右的教师只是到达一般的水平,16.06%的教师使用不熟练,2.19%的教师甚至从未使用过这些技术;利用资源,使用媒体工具,开发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等较复杂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47.45%的教师水平一般,14.60%的教师使用不熟练,5.11%的教师从未使用过这些技术。由此可见,教师已经掌握了部分信息化技术,但掌握的只是简单的基础技术,越是复杂的技术掌握的比例越小,不足以应对目前的教学需求。

教师对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总的来说不高,73.73%的教师已经熟练掌握编辑文档,绘制图表等技术,但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占60.58%,还有10.22%的教师只是偶尔使用。究其原因,75.96%教师认为主要是缺少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氛围。

2.2 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及作用

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使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可视性、交互性等特点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思路。但是94.89%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停留在最浅层的使用层面,对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缺乏深刻的认识。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与使用目的相印证,依然停留在浅层,95.62%的教师认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1.02%的教师认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过可喜的是有83.21%的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59.85%的教师认为培养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56.93%的教师认为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习惯。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带来的教与学的变革,部分教师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为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3 习得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以及方法

从图2中可以看出,受访教师中,84.06%的教师认为通过个人自修习得信息化教学能力,72.46%的教师认为通过参加培训、进修习得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和教师访谈过程中作者了解到,参加培训、进修打开了信息化教学的大门,但是后期的信息化教育能力提升还是靠个人自修,习得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以及方法是集中培训和个人自修两种形式相结合,这为后期确定培训的方式提供了依据。

图2 教师习得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以及方法

2.4 学习习惯以及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

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认为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教学软件的使用和媒体设备操作技术,其次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可见,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教学理念是目前需要培训的重点内容,这为后期培训内容的设置提供了数据支撑。

从图3可以看出,教师希望采取集中讲座和网络在线培训两种方式相结合,培训活动以案例教学为主。这一方面说明了集中培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这是后期组织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的基础。

图3 教师习惯的培训方式

3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策略

3.1 依托资源平台,建设习题库

习题库的建设分为教学设计人员和资源建设人员,两类人员基础习题库相同,各有侧重。习题库主要为:Office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媒体工具使用,课例分析。

3.1.1Office办公软件 Office软件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学中常用的主要是Word文档编辑,Excel图表的制作以及Powerpoint等知识点,Word文档编辑和Excel图表的制作这部分内容,将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录屏软件做成微课,供老师在资源平台自学,这一类知识点相对简单,配以相应的练习,教师在平台上自学即可完成。

对于演示文稿的制作,大部分教师都有一定的基础,会简单的操作和使用,但是缺乏系统的知识,不足以应对日常教学,这一类知识点相对复杂,以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为内容,从演示文稿的主题风格的设定,元素的使用,动画的设计方面向教师讲授知识点,设计配套的练习,练习既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具体的操作任务。

3.1.2图形图像处理 图形图像处理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审美意识,做出更美观的教学资源。市场上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较多,教师可以选择大众化的非专业工具,比如美图秀秀。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软件培训,比如Photoshop,可以学会Photoshop基础知识,认识Photoshop的界面,学会图形的绘制、美化,色彩的提取与使用,对于教学资源建设人员则要求精通Photoshop软件各项技能以及其他的处理软件,能够胜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Photoshop软件练习既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具体的操作的任务,其中以具体操作任务为主。

3.1.3媒体工具使用 多数非专业教师对于常见的媒体工具接触很少,对图像、动画以及音视频等媒体的处理,往往依赖现有的资源。教师要想做出自己所需要的媒体素材,进一步有目的地学习和训练是必须的。但是教师要掌握专业的工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培训一些非专业媒体工具,比如,录制和编辑声音可以借助系统内置的附件录音机等,视频处理可以使用会声、会影,包括大家习惯使用的手机也可以下载诸多媒体编辑工具,学会处理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媒体。当然,对于教学设计人员,了解、会简单使用即可,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些软件可以实现哪些功能,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便于与专业的资源制作人员沟通交流,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对于专业资源开发人员的培训,应在原基础上继续提高,或者是针对某一方面、某一个工具的培训提高,教学设计人员的培训题库以理论知识为主,配以简单的实践任务;资源建设人员培训以实际具体操作任务为主。

3.1.4课例分析 在培训资源平台上向教师提供近3年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对经典的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分析获奖作品的选题、设计思路,所用的信息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选定主题,设计教学方案。

3.2 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

教师们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学习习惯各不相同,但是基本拥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基于此,培训活动以线上培训为主,教师对大部分知识的学习都能通过网上自学完成。凡是能够在平台上自学的知识,全部在线上解决。线下培训主要是解决教师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经典课例的研讨。

3.3 注重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培训方式是专家在台上讲,教师在台下听,能不能听懂,能听懂多少,存在什么问题,培训效果如何无从得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在培训过程中加强评价。教师通过平台完成学习,并且完成配套的练习,平台记录教师学习的时间,批改教师的练习,要求理论知识满分才能过关。操作任务提交到平台,培训团队人工批改,八十分以上为合格。所有的练习完成后,取教师所有成绩的平均分作为最终的培训得分,并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作为教师晋级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

3.4 以赛促学,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如何将培训中习得的知识转换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呢?以赛促学,既可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可以让教师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根据培训的进度,学校可以组织教学方案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说课比赛、课堂教学比赛,将培训的成果应用于课堂,达到真正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目前现代化教学所需的硬件、软件设施已经基本具备,教师也有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需求。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教师才能享受技术变革带来的便利。但是目前教师已经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显然是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现状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通过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营造全校学信息化、用信息化的氛围,才能达到让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真正实现教学现代化。

猜你喜欢

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