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泾县林业优势 助力精准扶贫脱贫

2018-12-31程彬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泾县护林员管护

程彬

(泾县昌桥乡林业工作站,安徽 宣城 242500)

1 林业生态扶贫总体情况

1.1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泾县是安徽省21个重点山区县之一。林地面积15.02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3.1万hm2;林木蓄积量598.7万m3,毛竹7 939.51万根;森林覆盖率66.64%。全县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万hm2,省级公益林11 640 hm2。近年来,泾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1.2 贫困基本情况

泾县辖9镇2乡144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5.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71万人。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成功摘帽,但2014年仍建档立卡共识别贫困村34个,贫困户13 873户、23 500人;2017年经第三方评估,3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8.57%下降到2017年底的0.34%。林业在扶贫工作中起到了较好作用。

1.3 林业生态扶贫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趋势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泾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李锦斌关于“探索推行林长制”的工作要求,以扎实推进生态增绿增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通过精准实施林业生态补偿项目、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及林业产业“四带一自”等方式,让有条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都能从生态保护中获得收益。

2 推进林业生态脱贫,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2016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中共泾县县委泾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全县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县林业部门牵头开展生态补偿扶贫专项行动以来,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投入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林长制工作。加强天然林保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育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及适当的资金支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收益水平。

2.1 生态补偿助力扶贫

为提高生态修复力度,保障贫困户增收,2017年始泾县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的重点公益林和退耕还林补助项目按照中央、省级财政与县级财政1∶1比例补助。2018年共发放生态补偿到户项目中生态公益林1 699户,面积25 00.41 hm2,按照每年15元/667m2的标准发放,计56.26万元;退耕还林1 019户,面积139.92 hm2,按照每年125元/667m2的标准发放,计26.23万元;合计完成生态补偿扶持到户项目2 718户,82.49万元。

生态补偿县级财政按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的做法不仅得到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肯定,在全省林业生态扶贫中也是个亮点。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汀溪乡,部分涉林贫困户仅生态补偿补助资金这一项收入就超过脱贫标准。如大南坑村马家组席清香户增收3 792元,何林发户增收5 688元,战岭组何新民户增收3 561元;上漕村洋皮组储东恒户增收5 570元,储春友户增收3 675元。生态补偿为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脱贫后不返贫提供了保障。

2.2 生态护林员助力扶贫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意见》,结合泾县林业资源保护与发展现状,将林业生态补偿脱贫工作纳入林长制任务。在推行林长制改革过程中,县政府出台《关于印发<泾县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优先选聘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达到保护森林资源、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就地实现精准脱贫提供保障,将林业生态保护扶贫工作紧密融入林长制建设中,设立生态护林员岗位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新路子,也是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的一条好路子。设立生态护林员岗位是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直接的途径,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决策。

自2018年林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泾县共设立676个生态护林员岗位,其中603个岗位是从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优先选聘的生态护林员,占总岗位数的89.2%。按照已管护面积为基础计算管护报酬,生态护林员管护报酬户均约450元/月,预计60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年均增收5 400余元,将带动1 02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看得见的效果,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和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同时,603名生态护林员的上岗,增加了生态区护林人数,健全了管护队伍,增强了管护力量,初步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对强化森林培育,增加森林蓄积,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2.3 生态保护项目助力扶贫

为增加贫困村的扶贫项目资金,结合2018年长江防护林项目,封山育林共666.67 hm2,安排到27个村,其中19个贫困村,面积493.33 hm2;8个非贫困村,面积173.34 hm2。主要建设内容为林木管护、局部抚育和部分防火道清理。项目实施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可直接惠及贫困户约54户,间接惠及贫困户约100户。

2.4 林业产业帮扶助力扶贫

按照省农委、省林业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林业厅关于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扎实做好2018—2020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切实发挥林业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以林业产业振兴为目标,逐步实现林业产业“造血”脱贫。

2018年度引导244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经济林抚育44.47 hm2,共补助47.32万;以林业新型经济体带动帮扶农户脱贫作为评选林业龙头企业、示范家庭林场、农民林业合作社示范社的重要条件,鼓励和引导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动22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产,其中10家企业被省林业厅认定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榔桥镇以木梳加工为主导的企业中泾华木梳工艺品厂、华美木梳厂等12家企业雇佣贫困户达37人。参与琴溪镇旌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蓝莓基地直接受益的贫困户为17户,每年土地分红6 150元。目前该基地蓝莓基地解决当地农民工50余人就业,务工收入20余万元,其中张惜勤户在自身脱贫后创办个体手工作坊,又带动个别贫困户尽早脱贫。这种帮助和带动其他贫困户行为,产生了好的社会效益。

3 林业扶贫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是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点多面广,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处于非林区,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无法全覆盖;且多数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属于中央、省级财政资金项目,项目规划条件要求高,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具备实施林业生态项目的条件,从而导致他们享受林业生态项目政策扶持有限。

二是贫困户多因病或高龄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林业产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恰恰需要强劳动力,且林业产业项目大多初期投入大,经营效益见效慢,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是生态护林员多为贫困户家中主要劳力,护林工资满足不了其家庭生活需求,因此家庭劳动负担和护林工作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4 对策

4.1 健全扶贫工作机制

根据林业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林业的功能,找准林业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完成扶贫任务。建立健全全县林业扶贫领导小组机制,不断改进生态扶贫实施方案。举全行业之力开展扶贫攻坚,确保全面完成林业扶贫任务。

4.2 提升林业生态扶贫贡献率

把林业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建设紧密结合,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通过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投入,提升林业生态扶贫贡献率。

4.3 提高林农增收能力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建立开放、多要素聚集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平台,综合运用现代林业科技成果、先进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方式,推动林业扶贫上质量、上水平、增效益。

4.4 加大林业扶贫宣传力度

进一步加强宣传,及时将林业扶贫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总结推广经验,多方面宣传脱贫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增加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泾县护林员管护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珙 县召开生态护林员视频培训会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光影视界
泾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溯源管理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