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探析

2018-12-30李祖发

政工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军事现代化素质

李祖发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军事人员现代化,作为军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深层结构和重要标志,是军队实现组织形态现代化、有效提高战斗力的先决条件,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人才支撑。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课题。

一、把握军事人员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当今世界对现代化的研究曾产生三次高潮,形成十多种理论流派。人的现代化理论,上世纪50年代由西方提出后,在各国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已比较成熟。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学者英格尔斯认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现代化制度和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并概括出现代人的12个特征。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我们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中都高度关注人的现代化命题,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培育“四有”新人,从以人为本到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努力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不懈追求。依据人的现代化理论,结合我军实际,我们认为,军事人员现代化主要指一支军队的军官、士官、义务兵、文职人员等全体成员在思想、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其实质是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战争要求,把全体军事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到现代水平,基本内涵包括:

(一)思想观念现代化。即抛弃不适合信息化军队建设、作战的旧观念,如重经验轻理论、重谋略轻科技、重守成轻创新、重人治轻法治、重表态轻落实、重安全管理轻备战打仗、重集体轻个人等,树立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一致的观念,确立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科技兴军、精兵高效、尚武精艺、依法治军、信息主导、联合制胜等理念。

(二)思维方式现代化。逐渐转变局部思维、封闭式思维、定势思维、僵化思维等,确立系统思维、开放思维、非线性思维、模糊思维、全球思维、互联网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现代思维方式。

(三)综合素质现代化。素质现代化是军事人员现代化的核心。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现代化要求着眼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化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聚焦能打胜仗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提高军事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四)行为方式现代化。在作战训练方式上,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体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实战化、体系化、联合化等特征;在组织管理方式上,由传统的经验式、粗放式、突击式向法治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科学管理转变;在为人处世方式上,由顺从保守、讲关系情面、送钱物办事向独立理性、公道正派、依法办事转变。

(五)生活方式现代化。在家庭生活方式上,树立正确婚恋观和现代家庭理念;在消费生活方式上,克服吸烟酗酒、攀比浪费、奢侈享乐等现象,由温饱型向健康型转变;在闲暇生活方式上,积极参加文体活动,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生态环境,由单纯娱乐型向寓教于乐型、共性单调型向个性多样型、封闭简单型向开放丰富型转变。

二、选择军事人员现代化的合理路径

军事人员现代化是内外多维动因合力促发的结果,具有不均衡性、不同步性等特点,各国没有相同模式。若基于实际采取合理的策略路径,军事人员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可得到有效提高。

(一)基础是加快军事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高全体军事人员的现代性。马克思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英格尔斯研究表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水平与其现代性水平呈正相关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因此,加快军事教育现代化是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要以加快信息化为重点,以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为依托,促进军事教育与军事需求、军人生活和谐共生,结合现代化军事训练巩固成果,推进全覆盖、高质量、有活力的军事教育现代化;要搞好顶层设计,从法规政策上完善育、管、评,定期优化学科专业、教材编修、师资队伍,形成供求统一、融合发展的互生机制;要以信息化、标准化、人本化为导向带动全军院校、部队训练实践、职业教育联动发展,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学习型军营建设,重视运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教育,促进院校与部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编写推广普及军事人员现代化知识手册;要建立各类教育示范区,为改进、引领现代化军事教育提供试验田;要筹划实施内容升级、评价监测、信息开发、深度融合、交流合作等若干中长期工程,助推军事教育的现代化。

(二)重点是把我军建成一流人才聚集地,带动各类人才发展和以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的动态发展过程,核心是综合素质的现代化,推进不同群体的现代化,以重点带全面是一条重要策略。因此,发挥一流人才示范辐射效应是提高军事人员现代化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要实施“一流人才聚集”计划,坚持“引得进”与“留得住”并重,完善一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以一流人才建设带动各类人才发展,以综合素质为核心带动军事人员的全面现代化。主要抓好以下方面:一靠价值观聚才。战争年代大量知识分子克服重重封锁、家庭反对、条件艰苦投身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却留不住人才,原因在于我们有占据道义制高点的价值观。要重拾靠价值观吸引人才的优良传统,挖掘红色资源,在全社会弘扬一流人才参军、报国、忠党的价值导向,严把人才引进关、学员入学关、新兵入伍关,切实把一流人才和优秀青年招进部队。二靠建设“事业型军队”聚才。“事业型军队”指参军履职为了理想或共同事业。“职业型军队”与“军队职业化”不同,指当兵为了谋职业、找出路、养家过日子。要转变治军理念,加强相关教育,通过政策导向、优化环境等切实把军队建成能吸引、留住人才专心干事业的地方。三靠优厚福利待遇聚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必要的物质待遇优势难以吸引留住一流人才。要结合军官职业化政策制度的完善,逐步提高官兵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有吸引力的职业。

(三)关键是打造新时代强军文化,提供军事人员现代化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环境。文化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引领导向、精神感召、成风化人、行为规范等功效。因此,文化建设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手段。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军事文化建设问题,注重发挥新时代强军文化的铸魂、强能、养德作用,通过打造强军文化为军事人员现代化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和文化环境;要发挥现代军事科学育人功能,完善现代军事科学体系,规范军事教材选用,推进优秀成果“三进”工作,使广大官兵自觉、便捷运用现代军事科学成果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改进训练、融入生活;要发挥军队传媒的宣传、引导、教化、娱乐等作用,坚持用先进文化移风易俗,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发动人人动手清除陈规陋习,克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营造风清气正的军营文化环境;要加大军事文化创新,发挥对外军事文化交流的触发作用,组织研究军事文化发展的目标、原则、标准、动力、模式、路径等,发挥我军文化对军事人员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军事现代化素质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