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管好用好编余干部的思考

2018-12-30李团标

政工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岗位素质

李团标

当前,军以下作战部队调整组建、转隶移防已基本到位,人员定岗定编已基本完成,部队“脖子以下”调整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由于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重新组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干部被编余的情况。各级党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要把解决好编余干部问题重视起来,在干部转业复员工作开始之前,把编余干部工作再梳理一遍,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才流失和资源浪费。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目前各单位建设都处在爬坡期,领导累、机关忙、分队紧是大多数单位的新常态,领导机关的心思精力大多放在抓大事上,对于编余干部工作往往会缺乏重视。一要克服单纯业务工作的观念。编余干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一方面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有可能会形成破窗效应,影响干部队伍整体建设。不应认为编余干部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性、一般性工作,处理好这一问题仅靠业务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党委主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政治部门直接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其他部门全力配合,共同解决好编余干部问题。二要纠正编余即多余的观念。此次军改裁军三十万,陆军是主要压减方向,干部总数多、明确岗位少的矛盾比较突出,编余干部的产生不可避免。各级党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不应认为编余了就是多余了、编余了就是没用了,更不能认为编余干部就是“准转业干部”。编余干部和在编干部在干部性质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资源,编余干部在编余之前是在做贡献,现在甘于被编余也是在做贡献,而且编余干部大都具有一技之长和一定可发掘的潜力,必须想方设法发挥出编余干部的效能。三要消除编余就是“个别人”的观念。由于被戴上编余的“帽子”,有个别编余干部或低沉失落或消极度日或放松自我要求。因此,个别单位给编余干部贴上了能力素质弱、适应能力差,想法多、不好管的标签。要客观看待编余干部的失落情绪,要将编余干部与“个别人”区分开来,不能因为极少数个体出现问题就给编余干部贴标签。在管理与使用上要与在编干部一视同仁,不扣帽子、不穿小鞋,但也不纵容迁就降低标准。

二、严密组织情况摸底

每一名干部的成长,国家和军队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资源,如果各级党组织对编余干部不加以甄别,任凭其流失浪费,确实可惜。进入训练预备期,各单位可以腾出精力来认真组织一次调查摸底,把编余干部现实情况确实掌握清楚,为科学合理解决好编余干部问题提供帮助。一是摸思想。采取直接了解和间接了解相结合、自上而下与分层掌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谈心谈话、走访了解等方式,扎扎实实把全体编余干部的思想情况过一遍,切实把编余干部的现实思想情况掌握清楚。重点了解编余干部的编余原因、编余后的思想反映以及下步打算等,对于那些纳编愿望强烈、能力素质比较优秀的干部,因编余而失落失望的要重点掌握。二是摸能力。通过组织考核、走访了解以及安排任务考察等方式,把编余干部的能力素质摸准,对于那些思想积极且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要重点掌握。利用查阅数据库、干部档案等途径,对任职经历丰富、所学专业稀缺的编余干部,以及参加过大项任务、联合导调、联合作战培训及信息化培训等稀缺人才也要重点掌握,要想方设法予以保留使用,避免人才流失。三是摸困难。家庭是影响干部安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有部分干部就是由于受家庭矛盾和困难影响,不得已而选择编余。要通过多种方式、不同渠道,将编余干部的困难掌握清楚,尤其是对于那些个人或家人身体患病的、家庭困难突出的,要重点掌握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三、切实抓好培养使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一样,停滞不动就是一潭死水,要解决好编余干部问题,必须要让编余干部“动”起来。一是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编余干部忙起来。在单位上下拼搏忙碌的大环境下,尽量不要让编余干部当旁观者。要给编余干部赋予一定的工作任务,确保他们有事干、有希望、有奔头,但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坚决避免折腾和无意义的空转。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素质专长安排到相应岗位,比如拥有机关工作经验的可以安排到本级机关帮助工作,拥有丰富基层经验的可以充实到检查指导组,拥有组训任教经历的可以抽调参与重难点科目编排,等等。对于一些能力素质较弱的编余干部也要相应安排好岗位锻炼和跟学跟训,严防编余干部在无所事事中荒废懈怠。二是想办法谋出路让编余干部流动起来。除了干部多、岗位少这一主要原因外,干部队伍流动性变缓也是造成编余干部数量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保留编余干部中的优秀人才,首先不能突破政策限制,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在确保政策法规权威性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用足用好政策和岗位指标,最大限度释放干部队伍的流动性。要善于培养人才、成就人才,而不是“拴住”人才,加大向上级机关和新组建单位的推荐力度,舍得把能力素质优秀的干部推出去、用起来。同时,在确保干部队伍稳定的前提下,适当组织编余干部和在编干部之间身份互换、竞争上岗,在岗位互换消化编余干部的同时,增强广大干部的本领恐慌和成长成才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活力。三是抓培养搞培训让编余干部能力素质强起来。有些部队存在相当一部分干部被编余的同时,一些特殊岗位又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困境。各级党委和政治部门要认真抓好编余干部的转岗培训,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立足本单位实际和岗位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集训培训、跟学跟训和岗位锻炼,逐步消除因能力素质不足而造成编余的问题。要积极给编余干部上学考研、学历升级开绿灯,用足用好调学培训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具有培养价值的优秀编余干部送学培训,不断提高编余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对于那些符合转业条件、年龄偏大、职务偏低、部队发展受限且退役愿望强烈的编余干部,在转业复员工作开始前,可以适当组织相关的适应性培训,提高他们求职应聘和适应地方工作的能力,确保其在离开部队后可以顺利开始新的生活。

四、认真搞好帮困解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编余干部由于其特殊的处境,更需要组织的关爱与温暖。一是解疙瘩。干部被编余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失落情绪,尤其是那些从军报国愿望强烈、对于未来期望较高的干部,被编余后内心的落差会更大一些。各级党组织和单位领导要主动靠上去做工作,讲清编余在编都是工作需要,无论是在编还是编余,只是分工不同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编余干部干得好仍可调整纳编和成长进步,不断提升编余干部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解疑惑。人力资源部门要发挥好干部之家的作用,对编余干部的疑惑进行悉心解答。要解好政策之惑,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政策法规进行解读,让广大编余干部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要解好编余之惑,对于调整纳编、成长进步等敏感事项要做到公开透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明白为什么编余,找准能力素质短板,尽快补齐赶上。要解好发展之惑,结合编余干部自身实际,逐人做出合理的发展路径规划,供编余干部参考借鉴,让他们认得清现在、抓得住将来。三是解难题。要积极主动做好送温暖工作,在编余干部的家属随军、子女入学、医疗住房、探亲休假等方面要与在职干部一视同仁,对编余干部本人或家人身体患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或生活困难等情况要及时掌握,第一时间给予救济和慰问,切实让编余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爱护。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岗位素质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