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军合成旅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8-12-30王少峰

政工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部队干部

王少峰

在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展开以后,陆军部队在中央军委统一决策部署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由传统机械化步兵师向新型合成旅的飞跃性转变。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富民强国,人才为本。军事变革,人才先行。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陆军,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作支撑。改革后,合成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诸兵种联合作战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在其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

一、当前合成旅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调整组建的陆军合成旅其干部编制的数量明显减少,对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显著提高,加之受社会上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具体表现为“五难”:

一是素质要求难达到。新的编制体制建立后,合成旅明显的特点就是机关“瘦身”、基层“壮骨”,呈现出“头小身大”的特征。一方面,对于机关干部来说,上接上级工作多,下接营连任务重,本级自建要求高。一个机关干部同时负责多项业务工作,对机关干部能力素质要求全面。另一方面,对于基层营连干部来讲,合成营作为旅的基本作战单元,营连指挥军官必须掌握多兵种知识、具备基本合成战术素养。但是,大多数干部专业和任职经历单一,能力素质难以达到合成军官的要求,缺少能够有效组织合成训练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发展升职难满足。改革后,合成旅呈现出“正连多、副营少、正营多、副团少”的“葫芦形”干部结构形式。受改革调整和干部超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干部成长进步的路径变得越来越窄。据调查,某旅干部任现职满3年的约占45%,满4年约占24%,满5年以上约占12%。以前任职满三年就有想头,现在干满五年也没盼头,多数基层干部抬头就能看到成长进步的“天花板”。干部发展空间不宽阔、发展路子不顺畅、发展前景不明朗,难免会造成干部队伍不稳定,导致看前路、思出路、忧后路现象的发生。

三是工作动力难激发。一方面,与非作战部队的干部相比,作战部队工作节奏快、安全压力大、家庭照顾难的问题比较明显,付出与收获难成正比,造成了少数干部的失衡心理。另一方面,与地方公务员相比,部队工作生活苦累紧,各项福利待遇并不是十分优越,加上发展升职空间受限、军人荣誉感缺失等因素,导致少数干部思想不够稳定、工作动力难以激发,滋生出早日转业到地方过安稳日子的想法。

四是实际困难难协调。改革后,大多数作战部队完成了驻地的换防任务。据某旅统计,换防后几乎全部的已婚干部面临两地分居的生活状态。由于后续的政策规定和配套措施跟进不及时,大多数官兵在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了各种障碍,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实际困难问题,有的夫妻感情出现裂痕、有的老人生病无法照顾、有的婆媳矛盾难以化解等等。这些矛盾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牵扯了干部的工作精力,动摇了他们安心服役的决心,对合成旅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带来很大冲击。

五是制度保障难托底。目前,关于作战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还是由原总政治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保持作战部队基层干部队伍充实稳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不能有效指导新的时代背景下作战部队干部队伍建设。同时,关于军官职业化、干部交流任职等具体的政策规定还没有出台,干部心里始终不踏实,处于观望状态。特别是关于作战部队相关干部培养发展规划还不健全,以至于大部分干部看不清发展的方向,解决不了后顾之忧,干部们普遍反映对职业缺乏安全感、方向感和荣誉感。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如蝶之破茧、鹰之换羽,是我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迈过的坎。面对改革途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必须分析原因、抓住要害、有的放矢。分析当前合成旅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少数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投身改革、强军兴军的紧迫感弱化。谭政在《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干部思想的进步是一切工作进步的枢纽,只有在干部思想进步了之后,工作的进步才是真正可靠的进步。”改革强军不仅是军队规模体制的一次“瘦身”,更是一次检验干部党性觉悟、政治意识的“大考”。思想走在行动之前,犹如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只有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才能找准突破问题的方向和着力点。当前,世界军事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我们不改不行,改慢了不行,畏首畏尾、犹豫彷徨只会错失良机。少数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此次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考虑自己能不能落编、以后的出路在哪里等问题,而不是放在提升能力素质以适应新体制需要、为强军兴军多做贡献上,导致思想不稳定、工作动力不足。

二是能力素质不全面造成部分干部存在本领恐慌,适应新体制、满足新要求的自信心不足。当前我军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着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足、人才适应关键岗位的核心能力不足的矛盾问题。就合成旅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其“两个不足”的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新组建的合成旅对干部的能力要求更强、素质要求更全面。但是,合成旅大部分干部成长于单一兵种环境中,培训专业、任职经历单一,联合素养比较欠缺,指挥、训练、管理多兵种的合成部(分)队经验不足。因此,部分干部在新体制下开展工作感到力不从心、胜任本职工作的自信心不足,对未来在部队发展的前景感到担忧和彷徨,产生了较强的“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而有些干部又缺乏“从零开始”的信心和勇气,便滋生了与其被部队淘汰不如早点转业回到地方发展的念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部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

三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带来现实利益的巨大冲击,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事业心淡化。在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从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所以要忍耐几年。如今,改革开放已经40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和形形色色的价值观给官兵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作战部队训练任务重、工作节奏快、危险系数高、精神压力大,相对于其他职业,作战部队的物质待遇不具有优势。多数年轻军官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成长,缺乏吃苦耐劳、牺牲奉献的意志品质,往往对作战部队高强度的训练和枯燥的生活难以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缺少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毅力。

四是制度机制的不健全带来各种不稳定的客观因素,精武强能、练兵备战的精力难以集中。深化干部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是深化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军的干部制度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军官职业化和干部交流任职的制度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干部的后顾之忧还没有能得到很好解决,给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作战部队干部成长进步的“天花板效应”比较突出,许多干部“一次分配定终身,一个单位干到底”,削弱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伤病残军人移交、军人荣誉体系建设,以及随军家属安置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制度还有待健全。这些问题分散了一线作战部队干部聚精会神抓备战、一心一意谋打赢的精力,对部队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

问题的复杂性通常不是来自问题本身,而是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远离原点。当前,解决陆军合成旅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方法原点就是习近平军事人才建设思想。要以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干部队伍制度机制建设,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合成旅干部队伍建设能够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需要。

一是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着力解决干部干劲不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相关。在解决干部工作干劲不足问题上,我们既不能离开物质基础空谈觉悟,将思想教育演变为“空头政治”,也不能一味地只谈物质回报不讲奉献,忽视精神的主观能动性。思想不解放不可能迈开前进的步子。我们不能身子进了21世纪,思想还停留在20世纪。越到改革的深水区,越会触及到人们的实际利益。影响改革的许多思想障碍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尤其是各种既得利益的羁绊。因此,各级干部要认清大势、强化担当,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同时,各级党委机关也要看到作战部队干部在改革转型期间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要真情实意地为他们出实招、办实事,帮助他们解难题、渡难关,扎实解决好干部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与重视基层干部稳定相结合,着力解决干部发展受限的问题。要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科学设置干部的成长路径,让基层一线的干部能够看到希望、有奔头。新调整组建的合成旅作为一线基层作战部队,本身就具有训练强度大、工作连轴转、管理正规严、无暇顾及家等特点,如果干部的成长进步、发展平台跟其他非作战部队的干部相比没有优势,那么其干部难免会产生失衡心理,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就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在顶层研究制定干部政策时,要着重突出作战部队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使政策制度多向艰苦边远地区和作战部队倾斜,树立起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让那些真正有抱负、有才干、努力工作的人脱颖而出,给基层一线作战部队成长起来的干部更多施展才干的空间,决不能让那些在基层作战部队带兵打仗、冲锋在前的干部在成长进步的道路上分散精力。

三是立足院校系统培训与部队岗位锻炼相配合,着力解决干部素质不全面的问题。随着我军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人才匮乏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合成旅干部专业单一、合成素养不高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军队院校雄厚的教育资源,采取基层干部“送进来”和院校专家“走出去”的办法,对当前合成旅干部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行重点弥补,以解决能力素质与部队转型不相适应的问题。同时,要打破干部专业的局限,拓宽干部交流任职的路子,增加干部在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锻炼的机会,加强部队、机关、院校干部的良性互动,着力盘活各类军事人才资源,全面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

四是完善各项保障体制与增强职业荣誉相契合,着力解决干部后顾之忧的问题。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是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重头戏,关系到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拔足再濯,已非前水。时代是决策的现实依据。面对新的困难矛盾,要着眼把握新时代特点规律,不断完善各类军人保障体制,统筹军地双方优势资源,着力解决好退役军人安置、伤病残人员移交、随军家属安置就业、子女入学等迫切的现实问题,使干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练兵备战、部队建设上来。同时,要不断增强军人以及军属的职业荣誉感,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只有不断完善干部制度体系建设,增强每名干部的方向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激发他们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热情,才能有效解决合成旅在转型期间干部队伍建设遇到的矛盾问题,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部队干部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老部队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