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项措施”建强基层风气监督员队伍

2018-12-30杜江南

政工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监督员风气官兵

杜江南

自去年以来,基层单位普遍建立了风气监督员(以下简称监督员)队伍,开启了群众监督的“新大门”,构筑了风气建设的“前沿哨”,开启基层正风肃纪的新局面,促进基层风气建设向上向好,官兵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调研发现,监督员队伍通过一年的运行,存在着一些影响监督质效的问题。对此,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加强。

一、转观念、强意识,激活主动作为的“动力源”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监督员产生在基层,生活在基层,工作既要借助感情基础,更要勇于顶住压力。有的监督员认为自己“位卑言轻”;有的甘当“老好人”;有的担心被“穿小鞋”;有的见问题不愿说,怕影响单位成绩。因此,各级要主动作为,既要教育引导监督员认清职位、放下包袱、积极作为;又要引导广大官兵自觉接受监督,激发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

学习理论,强基固本。结合单位实际,利用教育日搞好风气教育,灌输风气教育理论,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加强基层风气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引导监督员认清岗位的重要性,增强“任重道远”的忧患意识,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持久攻坚”的信念,夯实“岗位光荣、监督重要”的思想根基。

依靠组织,撑腰释惑。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制定监督员履职尽责权力清单,明确监督内容、规范工作流程,赋予其政策规定落实的督导权、重要敏感事务的知情权、违规违纪问题的监管权、自身权益的保护权,使履职更顺畅、目标更清晰、监督更有力。为监督员颁发聘书、建立档案、挂牌上岗,组织干部骨干作出接受监督公开承诺,使其开展工作腰杆更硬、底气更足。

营造氛围,凝神聚气。开展“对待监督怎么看、接受监督怎么办、我要监督怎么干”辨析讨论,人人上台谈认识、讲体会、表决心,扫清思想“灰尘”、划清纪律“红线”。利用军营广播、橱窗、板报、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搞好政策制度宣传,定期发布工作动态,营造讲政治、倡廉洁、扬正气的文化氛围。重视监督员典型的培养和宣扬力度,对表现突出、工作有为的同志进行表彰,激发其荣誉感自豪感。

二、选苗子、正身子,建强反腐治腐的“主力军”

基层风气好,部队士气高。基层监督员是监控部队士气的“晴雨表”、风气变化的“传感器”、权力运行的“观察哨”。调研中发现,不少基层干部对风气监督员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搞团团伙伙,挑选“身边人、老实人”;不落实程序,搞碰头指定“出公差”。为此,各级要想发挥好监督员作用,应从源头抓起,严把入口关,落实选拔标准和程序,搞好教育管理,确保风气监督员思想红、素质硬、形象好。

把好选拔关。严格按照个人申请、班排推荐、民主测评、支部研究、党委审查、政治机关考察、纪委审批的程序,重点突出思想“忠诚度”、群众“公认度”、道德“纯洁度”、岗位“胜任度”。通过逐级把关、层层筛选、确定公示、教育任用的方式,把忠诚可靠、群众公认、思想过硬、作风务实的同志选入监督员队伍。

把好标准关。组建监督员队伍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以党员、士官为主体,按照政治素质强、自身形象佳、群众基础好要求,对照党性原则强、民主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标准,规范选拔程序、细化选拔标准、明确选拔指标,使选拔竞选有据可依、公开透明,减少随意性盲目性。

把好使用关。监督员上岗后履行“一岗双责”,接受营连党委支部和旅(团)纪委的双重领导。根据监督员军龄、特长、地域、能力素质等个体因素,纪委应科学调整结构、合理搭配力量,规定任期及连任期时间,避免庸俗关系发生。各级要创造条件,教育引导监督员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立起淡泊名利、身清影正、敢讲真话的良好形象。当监督员提升调整、转业退伍或外出学习培训时间较长时,应及时调整补充,确保人员不缺位、监督不断线。

三、重培养、强能力,练强履职尽责的“基本功”

风气监督涉及事项多、事务敏感、政策要求严,对监督员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调研中发现,有的监督员未经过岗前培训,搞不清“微腐败”的界定,把握不住工作的关键和方法。因此,各级要将监督员纳入骨干培训范畴,突出抓好监督员培训指导和履职能力培养。

用法规培塑。借助骨干培训时机,组织监督员原原本本学习《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深入学习军委纪委明确的官兵身边“微腐败”和不正之风70个问题清单,弄清监督对象,把握监督重点,提高依法履职能力;采取领导授课、专家辅导方式,加强对物资采购、工程招标等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利用强军网开设党风廉政专栏,及时更新政策规定和典型案例,便于自学提高。

用岗位历练。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从“牢骚”中找差距,从“批评”中找问题,从“抱怨”中查苗头,立好“风向标”、当好“传感器”,主动建言、定期汇报。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监督员交流工作体会、会诊疑难问题、分析监督难点、研究措施办法,提升业务能力。监督员要严于律己,实打实、硬碰硬地开展工作,自觉做到原则面前不含糊、人情面前不低头。

用帮带提高。纪委要深入一线,检查风气监督情况,以面对面理思路、手把手教方法、心贴心解疑惑的方式搞好挂钩帮带,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制作下发《监督员工作手册》,汇编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梳理贯穿全年的监督活动,细化每日、每月必办之事,提示具体监督事项的关节点、风险点、薄弱点,让监督员看着能懂、照着能做、比着能干,确保监督工作规范有序、精准查纠。

四、抓重点、明责任,耕好风气建设的“责任田”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监督员应把发现和纠治不正之风和“微腐败”作为己任,让敏感问题“脱敏”、热点问题“降温”。调研中发现,有的监督员将其工作简单等同于民主投票时唱个票、各类考核中站个岗、上级检查时亮亮相;有的发现不了隐患苗头,认为“区区小事”不足以较真碰硬,致使小问题埋下大祸根。因此,监督员要认清职能使命,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拉起敏感问题的“警戒线”,筑牢纠风治弊的“防火墙”。

风气教育挑大梁。监督员应协助基层干部开展风气教育宣讲,讲清重要意义、讲实纪律规矩、讲活风气问题,使全体官兵都感触到大抓基层风气的压力信号;搞好案例警示教育,传达各级查处“微腐败”的通报,以案明理、以案释纪、以案说法,引导官兵明法纪、知敬畏、守底线;积极开展风气建设主题活动,通过友情提示、亲情督促、拉拉袖子,让官兵保持自警、自省、自律的行为。

敏感问题真介入。在入党提干、选改士官、立功受奖和生活费审计等热点问题上,实施全过程伴随式监督,将“潜规则”倒逼上岸,让“走后门”无路可循;在请假休假、公差勤务、内部关系等官兵关注事项上,进行全天候监督,聚焦占“小便宜”、搞“小圈子”、钻“小空子”的人和事,及时向支部“亮镜子”、给干部“拉袖子”、为官兵“敲警钟”;积极参与经费收支、伙食管理、物质采购等领域,对违反规定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铲除滋生“微腐败”的土壤。

不良风气勤督导。坚持用“放大镜”看苗头,用“显微镜”查问题,把清除训练“水分”、考核“情分”、演习“戏份”作为监督重点,紧盯懒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注重从不严不实的小处着手,紧盯给干部骨干铺床铺、挤牙膏、洗衣服等“微服务”,课稿文书备、查哨哨兵叫、公差列兵干等“微官僚”,走后门销通报、托关系多休假、打招呼求关照等“微人情”;聚焦迎接检查补本子、整柜子等官兵反感吐槽的形式主义。

五、健制度、促监督,打好正风肃纪的“组合拳”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由于监督员工作制度刚推开,相关配套机制还不完善。调研中发现,有的单位落实事务公开不严格,导致监督难;有的监督信息沟通不够顺畅,导致“梗阻瘀滞”;有的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监督员动力不足。因此,加强监督员队伍建设,需要可靠管用的机制制度作保证。

落实事务公开制度。结合政策规定和工作实际,制定基层敏感事务公开实施细则,规范公开的内容、时机、程序、标准、途径等,做到事前公开信息、事中公开过程、事后公开结果;建立“一论坛”“一栏”“三箱”(强军网官兵论坛,基层事务公开栏,网上领导信箱、网上纪检信箱、实体意见箱),开通微信平台、监督热线,确保官兵诉求有说处、委屈有道处、疑惑有人解、问题有人查、结果有反馈,形成相互监督的良好局面。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监督员应根据士兵意见建议,分类、分等级,及时向党支部、营党委和单位纪委报告,按照一般情况报支部、可疑情况报营党委、重要情况报纪委的方式形成常态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高效;旅团纪委应建立监督员微信群,每天推送党风廉政建设最新动态,使监督员能及时掌握上级指示要求;对热点敏感事务,及时通过会议、文电、公告等形式通报监督员,以便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落实奖惩激励机制。旅团纪委应采取政治考核、个人述职、领导评价和群众评议等方式,定期对监督员进行考评,深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现实表现、思想状态和群众反映。对表现突出的监督员,进行通报表扬,并在立功受奖、评先评优、选人用人上适当倾斜,树立“工作有为、表彰到位”的导向;对履行职责不认真、作用发挥不明显、官兵不满意的,及时进行调整并批评处理,传导“监督是责任,失职要问责”的压力。

猜你喜欢

监督员风气官兵
风气
风气
风气
风气
护眼监督员
庄稼汉当上了网吧义务监督员
尽职尽责的网吧义务监督员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疏堵结合 当好网吧义务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