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花与佛陀(组章)

2018-12-30潘玉渠四川

星星·散文诗 2018年33期
关键词:山门经文佛陀

潘玉渠(四川)

因 果

喜鹊吐出世间的因果:

若老僧不在禅堂,木鱼之声便会浑浊一些。石阶上绒绒的青苔,好像从经文中剥落的墨迹——

用以遮掩人间未遂的愿想。

……一座庙宇,要么门可罗雀,要么市井般熙攘。

香客们跪入山门,大都将信仰视作钓取名利的法器,求取佛陀的护佑,求取一份虚妄的见证。

我却以为,佛陀乃泥木所塑,本无法力,是人自己庇佑了自己,是佛陀无意中充当了俗世的背景,让脊背得以挺直。

——这或许是一种不恭,不敬。我承认。

而繁花,在苦厄的研磨下或坚或柔,或怒放或零落,顺从时令在一己的处方里,做一味良药,疗治尘嚣。

纵成落红,亦以馥郁之气安抚众生。

似乎,更值得人们礼遇。

辩证的态度

辩证,应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基本态度。

一手斧钺,一手经卷。

——从结缡的对错中,参透俗世的细节。

如果真能从繁花间离析出旷远的哲思,从殿宇中捕捉到佛陀的光辉,人间的故事将波折尽失,毫无新意。

倚靠,不应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至少在我们的意识里,倚靠,不应干预我们最基本的行止。

光明而壮阔的成长,根本在于自身,在于独立奋斗。

如果佛陀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人的作用将被无限缩小,以至一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不再是一具饱满的肉体,而是一个木偶。

繁花在大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宛若将一己的魂魄,镂刻在泥土之上。

虽然,这种优雅的影像终将被无情删改,失去精致的轮廓。我们仍不能苛责处于微醺状态下的人间。

真的不能!

圆,或缺

山中有人拾柴,有人耕种;有人一心向道,皓首穷经。

飞鸟在林下参禅;游鱼在水中悟道。病入膏肓的梦,会遭受屠戮;人间的罪恶,须一页页地救赎。

佛陀可敬,却未必能修补完整人间的裂隙……

舍身饲虎之人,未必会被虎族世代感念。于他而言,那不过是在养护一种缘分,践行一种功德。

虽然,我们执着于在泥泞中打捞自己的影子,希冀那些沦陷于经文里的苦难,能够找到逃逸的路径。

然而,圆满大多是不存在的。

世间潜藏的无尽暗疾,不可磨灭的曲直黑白,仍会在固有的轨道中周而复始。

这就是俗世的法则。

佛陀跏趺入定,香火如繁花飘散。破碎,作为另一种风景,往往更容易俘获无力的眼睛。

面对彼岸,不管我们酝酿多少涟漪,下一个渡口都不会挪动半寸,让止步于前的人们,慢慢习惯阻隔与折磨。

取 舍

剃度,也是一种取舍。

当心绪纷扰,山门大开,总会有人一边恍惚,一边迈过那道叫作尘世的关隘,让扎下根的往事,静谧的岁月,以及波澜浩荡的江湖,皆作流云。

让灵魂的废墟,重现光明;让放生池中被锦鲤打乱的身影,如剥落于心头的风声,熄灭……

不仅,经幡不可捉摸;内心的山川与星辰,同样不可捉摸。

在春天的道场,佛陀也仅仅是一粒微尘,有着一己的轻重、沉浮,不悲不喜、不嗔不怒,同样不可捉摸。

好似那些经历过命运风暴的人们,都可在他眼前相遇。好似众生之苦,他皆领受。

繁花,则在清冽的时光中兜紧体内的火焰,看没落的山河一茬茬地更迭,听镂空的梵唱一粒粒地磨损。

它们娇弱,而有韧劲。无惧于万物,只在现实的语境下,绽放、摇曳……

具有骨头的属性。

猜你喜欢

山门经文佛陀
经文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春·遇见
空相
养身与养心
当 下
最美的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