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热,要不要查“C反应蛋白”

2018-12-29李雯妮刘建平

家庭用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仁济粒细胞c反应蛋白

李雯妮 刘建平

近日气温急剧变化,老张不幸中招发热,来到医院就诊。就诊医生仔细询问病情后,要求老张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根据检查结果,接诊医生开具了对症的药物对老张进行治疗,老张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不适的体感症状得到了缓解。老张对这样的治疗结果十分满意,去医院复诊的时候,跟就诊医生再次探讨了最初对于他疾病判断的方式。就诊医生告诉老张,他初次来就诊时,被要求进行了血液生化检查,其中的检验结果其实是大有玄机的。除了平时临床上最常被检测的血常规之外,就诊时还进行了C反应蛋白的检测,而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对治疗方案的拟定还是有一定指导作用的。老张听了就诊医生的解释之后,对C反应蛋白这项检测十分感兴趣。今天,我们就跟着老张的脚步来一起了解一下C反应蛋白的“前世今生”吧!

C反应蛋白的“前世今生”

对于C反应蛋白的研究可以追溯到70余年前,它在急性炎症患者的血清中被发现,因其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因而被命名为“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其英文缩写为CRP,是一种机体在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起调理作用,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C反应蛋白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非特异性指标,正常情况下其含量极微,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创伤、各种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癌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尤其是在严重创伤、手术、急性感染等状态下,C反应蛋白通常会在几小时内急剧升高。

检测C反应蛋白的意义

对于发热、感冒的患者,在目前的常规治疗过程中,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作为最普及的检测手段,其重要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血常规能详细看出患者的感染程度,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提示医生就诊患者究竟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发现白细胞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那么患者很可能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计数增高,那么提示很可能为病毒感染。血常规虽然能看出患者感染程度,但该检测项目也存在着“短板”,如患者自行服用药物可能对检测结果有所误导,高龄老人严重感染时会出现白细胞不升高反而降低的现象。这时,C反应蛋白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具有激活补体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且其实验室定量测定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重复性好的特性,实验数据真实可信,对于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参考及指导价值。C反应蛋白的检查,能在患者感染后12~24小时就出现早期变化,每当病毒或细菌、支原体刺激机体后,我们的身体就会快速产生这种C反应蛋白。

总结来说,血常规检测出的指标比C反应蛋白更为详细,而C反应蛋白的检测指标比血常规的反应更快、更灵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所以,對感冒发烧的患者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是合理且有必要的,两者联合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蛋白,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创伤、各种感染、风湿科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外科手术、肿癌浸润时这个值都会升高。除此之外,如出现感冒初期症状;过度劳累,休息、睡眠不足;频繁抽烟刺激呼吸系统都会引起C反应蛋白的轻度升高。而当各种感染因素消除后,这项指标会逐渐降低,直至恢复正常,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刘建平主任每周一上午在浦建路临沂北路仁济医院东院9号楼三楼有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在江月路2000号仁济医院南院有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在山东中路145号仁济医院西院4号楼四楼有特需门诊)

猜你喜欢

仁济粒细胞c反应蛋白
万万没想到,你的身体也用84消毒液杀菌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仁济医院成为首家北美医学院附属医院
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