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料型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酶活的影响

2018-12-29张羽辰段维胜张富群黄辉凤曹满湖

饲料工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粉粒颗粒饲料消化率

■张羽辰 段维胜 张富群 黄辉凤 曹满湖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断奶是养猪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这期间,饲料由断奶前的乳汁吸吮和少量乳仔料转换成采食理化性状、气味味道和营养价值不同的干粉或颗粒饲料,由于其消化道酶系尚未发育完全,不能适应食物的剧变而产生应激反应(李梅等,2007;陈帆等,2017),导致腹泻、拉稀、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低等问题,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已成为制约猪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断奶应激,生产上在饲料营养、饲喂方式和饲料形态等方面作了很多探索(雷胡龙等,2007;李梅等,2007;单达聪等,2015),目前常见饲料形态为粉末饲料与颗粒饲料。粉末饲料与颗粒饲料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生产中,粉末饲料成本低,易于刚出生不久的仔猪采食,而颗粒饲料相对于粉末饲料具有防止畜禽挑食、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适口性、降低粉尘和提高生产性能等优点(杨彩梅等,2005;司马博峰等,2011)。为了在颗粒与粉末饲料间寻找一种兼具两者优点,又避免两者缺点的料形,本试验将颗粒与粉末饲料以1∶1比例混合,形成粉末和颗粒饲料各占一半的新型仔猪饲料,即粉粒料各半型饲料,并将粉粒各半型饲料、粉末饲料和颗粒饲料分别在断奶前后的仔猪进行饲喂试验,比较3种饲料形态对断奶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道酶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选用的原料及复合酶制剂均由湖南农大追求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清生化指标试剂盒购自上海天根生物工程公司,用深圳迈瑞(BS20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2 试验设计与基础日粮

选用18日龄、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在(5.20±0.02)kg的“杜长大”仔猪72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粉末饲料组(对照组)、颗粒饲料组和粉粒各半型饲料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6头。18日龄后饲喂试验料24 d。试验日粮参照NRC(2012)标准配制,其组成及营养水平如表1所示。

1.3 饲养管理

试验猪饲养在封闭式猪舍内,每天早上6:00、上午10:00、下午14:00和18:00定时喂料4次(断奶后为3次),每次喂料保证食槽有少量余料,晚上21:00给予少量补料,自由饮水,舍内温度为试验21日龄前30~32 ℃,21日龄后为26~28 ℃,每日清粪2次,保持舍内清洁,每周猪舍消毒2次。试验期间按照仔猪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1.4 测定指标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4.1 生长性能

试验于第18、24、30、36日龄和42日龄08:00空腹称重,每日记录仔猪投料量、剩料量,计算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

1.4.2 消化率

试验结束前1周连续收集3~5 d粪样,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收集1次,按照粪样质量的10%加入3 mol/l盐酸,放入65℃烘箱中烘干。样品中常规养分依照国家标准测定:水分(GB/T 6435—2006)、粗蛋白(GB/T 6432—1994)、粗脂肪(GB/T 6433—2006)、粗纤维(GB/T 6434—2006)、灰分(GB/T 6438—2007),根据相关养分计算出无氮浸出物含量。

1.4.3 血糖和血清总蛋白

第42日龄时对仔猪进行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葡萄糖和总蛋白。之后开始屠宰,打开腹腔,取出十二指肠,液氮速冻后,于低温下保存,备测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参见钱嘉渊(1992)。血清生化指标试剂盒由上海天根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用深圳迈瑞(BS20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5 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误(SEM)”表达。采用SAS 8.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和P<0.01作为差异显著和极显著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料型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料型饲料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第18日龄时,3个处理间初重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试验要求。试验期第一阶段,即第18~24日龄,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24~30日龄,颗粒饲料组和粉粒各半型饲料组采食量显著高于粉末饲料组(P<0.05),且颗粒饲料组的料重比均高于对照组和粉粒各半型饲料组,但未见显著水平(P>0.05)。试验的第30~36日龄,粉粒各半型试验组平均日增重略高于粉末饲料组和颗粒组(P>0.05),但颗粒饲料组料重比均高于粉末饲料组和粉粒各半型组(P<0.05)。第36~42日龄时,粉末饲料组和粉粒各半型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颗粒料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粉粒各半型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粉末饲料组和颗粒饲料组(P<0.05);粉粒各半型组料重比极显著高于粉末饲料组,且极显著低于颗粒饲料组(P<0.01)。

2.2 不同料型饲料对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料型饲料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粉粒各半型试验组的干物质及粗蛋白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粉末饲料组和颗粒饲料组(P<0.05),但颗粒饲料组与粉末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粉粒各半型饲料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无氮浸出物消化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2.3 不同料型饲料对血糖和血清总蛋白的影响(见表4)

表4 不同料型饲料对断奶仔猪血浆中葡萄糖、总蛋白和消化道酶活的影响

由表4可知,粉粒各半型饲料组仔猪血糖和总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P<0.01)粉末饲料组和颗粒饲料组。粉粒各半型饲料组血糖含量分别高于粉末饲料组和颗粒饲料组10.58%和6.79%。粉粒各半型饲料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高于粉末饲料组和颗粒饲料组17.07%和15.29%,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粉末饲料组和颗粒饲料组。

3 讨论

仔猪断奶时肠道发育尚不完全,又面临着食物由液态(母乳)向固态(饲料)的转变,常常导致腹泻、拉稀,进而掉膘,甚至死猪等现象。减少断奶应激是保证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目前对乳仔猪开食料的研究更偏重于饲料营养、饲喂方法以及使用添加剂等(杨远新等,1999;段海涛等,2015),而对饲料形态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深度。仔猪断奶时的各种应激中,食物由液态母乳向干粉或颗粒饲料的突变对仔猪的影响较大,这种应激会导致仔猪的采食量和消化率下降,肠道结构改变,进而影响动物健康(陈才勇等,2003;冯占雨等,2013)。断奶仔猪常见饲料形态为粉末饲料与颗粒饲料,粉末饲料与颗粒饲料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生产中,粉末饲料成本低,易于刚出生不久的仔猪采食,而颗粒饲料相对于粉末饲料具有防止畜禽挑食、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适口性、降低粉尘和提高生产性能等优点(杨彩梅等,2005;司马博峰等,2011)。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血浆葡萄糖含量和总蛋白,粉粒各半型组、颗粒饲料组均优于粉末饲料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在断奶前和断奶后的两周虽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断奶后日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试验组(粉粒各半型)断奶前提前介入了颗粒饲料,刺激肠道形态发育,使其比单独饲喂粉末饲料或颗粒饲料更早适应断奶后的料型(颗粒型)有关。这与生产上部分相关研究结果类似。唐仁勇等(2004)认为在断奶后的第一周至第三周内,颗粒饲料于粉末饲料相比可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日增重;陈润生等(2014)也认为对于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饲喂的便利性来说,颗粒饲料具有明显优势,粉末饲料无论是从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都明显偏低;马美蓉等(2003)认为颗粒饲料的饲养效果比粉末饲料更好,颗粒饲料营养均衡,可避免挑食现象,减少浪费等,而粉末可减少投入,降低运输成本和劳力,提高质量等。生产上,基于仔猪消化道生理发育状态的考虑,仔猪断奶前普遍饲喂粉碎的饲料,这有利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但这种饲喂方式在对断奶时的换料容易产生应激。断奶时,从粉末饲料更换为颗粒饲料,由于颗粒饲料的坚硬度,会损伤肠道形态。因此,如何在仔猪断奶时,顺利的过渡换料,是减少断奶应激有效方法之一。粉粒各半型饲料,即在仔猪未断奶时的粉碎型饲料中加入一半颗粒饲料,可以使仔猪肠道提前适应颗粒饲料的坚硬度,使换料平缓过度,减少断奶应激。

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也是仔猪体内最大的免疫和内分泌器官。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是肠道一切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从小肠形态上看,颗粒饲料可减轻断奶应激而导致的小肠绒毛萎缩(高俊杰等,2003;王文强等,2006)。并使绒毛隐窝深的比值得到提高,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了对饲料干物质的消化率。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对干物质、粗蛋白和脂肪的利用率,颗粒饲料皆高于粉末饲料,这也与生产性能结果一致。这也可能与制粒过程中的热处理对饲料蛋白质的变性和淀粉的糊化,以及减少抗营养因子等和减少了饲料对肠道的损伤有关。而消化道酶活、血液中葡萄糖和总蛋白的结果也与生长性能一致。

本试验中生长性能在不同阶段还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如试验期的第一阶段,即试验的第18~24日龄时,介入颗粒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影响并不大,但随着断奶后时间的延长,粉粒各半型饲料组与只饲喂粉末饲料和颗粒饲料组比较,差异逐渐增大,说明仔猪肠道对断奶后对饲料形态的转变慢慢适应,说明粉粒各半型饲料结合了粉末饲料和颗粒饲料的优点,既具有均衡的营养,也减轻了饲料对消化道的损伤,使该组仔猪的生长性能在三组中为最优。本试验中粉粒各半型饲料的研制,是为了结合粉末饲料与颗粒饲料的优点,并将两者的缺点尽可能的最小化,从而达到减少仔猪断奶应激,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由本次试验数据可知,粉粒各半型饲料组的猪只重、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均优于粉末饲料组和颗粒饲料组;各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和总蛋白也优于其他两者,表明粉粒各半型饲料较好的结合了粉末饲料与颗粒饲料的优点,并尽可能最小化两者的缺点,从而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

4 结论

断奶前一周适量(一半粉末饲料一半颗粒饲料)补充颗粒饲料,提高了断奶仔猪的肠道在断奶后对颗粒饲料的适应性,粉粒各半型饲料提高了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猜你喜欢

粉粒颗粒饲料消化率
青贮玉米颗粒饲料用于草鱼饲养的初步探究
JT/T 1332《粉粒物料运输半挂车》标准解读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布敦岩沥青无机粉粒微观特征及改性机理
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与配方
细粒对杭州饱和粉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丸美鲜花状粉粒BB霜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