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靖宇印章发现始末

2018-12-28尹振贤聂家慧

文史春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军事博物馆兴林通化县

尹振贤 聂家慧

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厅里,陈列着一枚铜印章,这枚印章高3厘米,宽1.5厘米,上部雕有狮子钮,下刻隶书“杨靖宇印”。这枚已在军事博物馆陈列了40年的珍贵印章,作为东北抗联的历史文物,它向人们讲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壮烈史实,但这枚印章的发现始未却是鲜为人知。

农民锄地捡到印章

杨靖宇将军印章的发现地是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兴林镇。发现者有两个人,一位是张元冲,系兴林镇农民;另一位是柳明章,退休前是通化钢铁公司炼结厂的一名铆工,招工前,二人同为兴林镇农民。

1967年6月的一天,柳明章和张元冲铲地,铲着铲着,张元冲的锄头突然被一个东西挡了一下,他用手扒拉开土一看,是一个铜质狮子狗,上面全是锈。柳明章喜欢小物件,看这小玩意挺好看的,就要过来,打算拾掇一下系在烟袋上。

中午吃完晌饭,柳明章就舀一脸盆水清洗狮子狗。洗完一看,发现不是狮子狗,是一个扭头蹲着的狮子,高3厘米左右,红铜打造。虽然物件不大,但做工精细、完美,狮子的威武神态依稀可见。狮子下方是一个方形平面,边长1.5厘米,年头久了被泥土糊上了,边角露出字迹笔画。柳明章找来一根钉子,把土慢慢抠掉,发现上面有字,但模糊,看不清楚。

下午上工时,柳明章跑到生产队会计那借来印泥,顺手拿过来一个笔记本,接连卡了10多下。这一卡,柳明章便惊呆了,“杨靖宇印”,几个大字清晰可见。这难道是杨靖宇将军的铜印?这可了不得了,柳明章赶紧向生产队汇报,又报告给民兵连长赵景秀,并把印章交给他。

柳明章将这枚红铜蹲狮印交给了赵景秀后,他再没有见到这枚印章,唯一保存下来的就是当年用印泥卡出的有“杨靖宇印”的笔记本。

悲壮的东北抗联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又名张贯一。1905年2月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27年4月领导确山农民起义,6月转人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29年到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在河南和东北工作期间,他先后5次被捕人狱,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等职。1932年秋奉命赴南满整顿游击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翌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他领导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靖宇率部进攻本溪同沟、宽甸四平街、桓仁榆树沟、辑安(今集安)老岭隧道工程、长岗等地日伪军,跨越了辽宁、吉林两省,取得重大战果。

1938年秋,日伪军实施疯狂的“大讨伐”,特别对抗联第一路军各部队进行长期封锁和分割包围,并对杨靖宇采取高官引诱和悬赏缉捕的办法。东北抗日联军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和危险。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与敌周旋。杨靖宇为了掩护部队安全转移,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率领第一路军改编的第一方面军部分队伍和总部警卫旅400多人,在桦甸夹皮沟、濛江瓮圈、金川回头沟一带转战,钳制敌军。部队极度缺乏衣食和弹药,连续作战,不断伤亡、失散人员,至1940年1月,人数减至60多人。杨靖宇和战士们每天靠吃树皮、草根、白雪等物充饥。他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到底,决不屈服,争取最后胜利。此时,警卫旅第一团参谋丁守龙被俘叛变,供出杨靖宇等人行踪。敌人便派出多支部队跟踪追击。2月15日晚,杨靖宇身边只剩下2名警卫战士。18日,两名警卫战士去找食物,在大东沟屯附近遇害。日军从一名战士身上找到杨靖宇的印章,判断他就在附近,便增加兵力,封锁搜山。杨靖宇饥寒疲惫,独自一人与敌周旋5天。23日,在濛江县西南保安村三道崴子,因汉奸告发,遭敌层层包围。敌人劝降不成,便发动进攻。杨靖宇手持双枪,抗击20分钟,终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印章,在杨靖宇的革命工作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部队主官,他经常发布各种命令,并要在上面郑重地盖上自己的印章。他还会发出一些重要的通知、汇报、总结,制定一些重要的规章制度等文件,同样也在上面加盖印章。有时一些重要的信件,也要盖印。因此,杨靖宇非常注意随时保管印章。

印章归处:中国军事博物馆

2016年,兴林镇开发红色旅游,通化市委组织部委派一名挂职干部,担任该镇副镇长,主抓红色旅游,这名干部叫田晓伟,转业军人。在挖掘历史、走访抗联知情者的过程中,田晓伟得到了“杨靖宇印章发现者”这一线索。走访中,老人只是讲述了捡到印章的过程,不知这枚印章最终到了哪里。

柳明章老人珍藏的笔记本,红色封皮,里面的纸张因年久老化已经发黄变脆。在笔记本的前两页上有两枚红印,字体为隶书,印有“杨靖宇印”4个字,印章有较宽的外缘,印面为阳刻。从字迹印出来的清晰光滑度可以看出,该印章跟随杨靖宇将军度过了漫长的艰苦岁月。

据柳明章老人说,笔记本里原来有10多张纸页盖有印章,因村里人都想留个纪念,这个来要一张,那个来要一张,结果只剩下两张,柳明章一直珍藏着。

凭借军人的敏感,田晓伟想到了中国军事博物馆。一次,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来到军事博物馆,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取出印章,与田晓伟随身带来的笔记本上的印章一对,严丝合缝,就是50年前张元冲和柳明章捡到的那枚杨靖宇印章!

那么,杨靖宇将军的印章为何会遗落在通化县兴林镇呢?这要从著名的河里根据地说起。河里,是指长白山腹地龙岗山脉中段的哈尼河上游山区,范围为今通化县兴林镇、光华镇、大安镇;白山市太平、板石沟、城墙乡;柳河县大甸子、凉水等。兴林镇是根据地的中心,在东北沦陷时期,这里曾经划归金川县(现辉南县)管辖,故亦称“金川河里”。

据资料记载,1933年9月,独立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前身)陆续把建在磐石和那尔轰山林师部所属的修械所、被服厂、临时医院迁到河里,河里由西南部游击区的一部分变成了后方基地。1934年11月初,为了搞好軍需供应,河里地区留后方部队,设立后方机关、军用物资的贮存场所、一军临时医院、被服厂,这里还是一军进行休息、整训的地方,战士们称河里是一军的“老家”。解放后在此地曾发现钢盔、紫泥壶、铜盆、刺刀等抗联遗物,现收藏在吉林省革命博物馆。

1933年末,杨靖宇率部开进现兴林镇境内的惠家沟进行修整,此后他曾11次到惠家沟谋划抗日大事,惠家沟也就成为抗联一路军的司令部所在地。

1936年7月,中共南满党的第二次大会以后,东、南满党和一、二军的主要干部,在通化县兴林镇惠家沟召开了联席会议,即著名的“河里会议”。这次会议组建了中共南满省委,即吉林省委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的第一个省级领导组织,并产生了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任书记魏拯民。

根据党史、军史专家研究,1933年末至1937年间,杨靖宇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后期为抗联一路军)战略移师东边道,在金川河里一带活动,随后开辟了桓仁老秃顶子、本溪老和尚帽子、濛江那尔轰等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期间,位于兴林镇境内的河里后方基地对游击根据地起到了生活保障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杨靖宇生前曾到过河里及周边沟屯17次,他的印章遗失在通化县兴林镇境内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靖宇牺牲后,印章落人敌军手里,但如何遗失到农田,被农民捡到后上交给生产队,最终到了中国军事博物馆,这个过程因年代久远,经手人无处查询,至今不得而知。

猜你喜欢

军事博物馆兴林通化县
Method of measuring on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 period-structure-film thickness based on Bloch surface wave enhanced Goos–H¨anchen shift
长相思·山儿青
初夏
海底军事博物馆
参观古代军事博物馆
打造六种模式 转变农业粗放式发展方式
军事博物馆首次珍藏消防文化意义深远
吉林省通化县羊砬子沟花岗岩饰面石材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
通化县四方山铁矿地质特征
通化县兴林乡人武部给民兵报道员奖订《军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