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汉语中“给”字句的语义特征

2018-12-27杨丹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

杨丹

摘 要:“给”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复杂且重要的句式,具有表达给予义、被动义、使役义及处置义的语义功能,本文旨在结合构式语法理论,对“给”字句的几种语义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给”字句;语义特征;构式语法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1

一、给予义

表达给予义是“给”字句式最基本且最常见的用法,在表达“给予义”的“给”字句中,存在着“与者”、“受者”及“给予物”三个语义成分。其中“与者”是给予行为的主动实施者,“受者”是受到给予行为影响的被动承受对象,“给予物”即“与者所与且受者所受之物”,通常为某种确指的、所有权可供转移的客体,“给予”可看作该客体的位置由“与者”向“受者”转移的过程。从语义特征上来看,“与者”可标记为[+人][+主动性][+可控]、“受者”可标记为[+人]或[+组织]或[+生命体][+被动性][+不可控]、“给予物”可标记为[+具体]或[+抽象][+转移性],总的来看,表达给予义的“给”字句完整的语义为“与者有意识地将某物转移给受者”。

二、被动义

“给”字句除表达给予义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表达被动义,常见句式为NP1+给+NP2+VP+了。在该句式中,“给”字后面出现了一个VP,这个VP使其失去了作为动词中心的句法意义,“给”字因而不再具有表达给予义的功能,并成为替代“被”字的一个被动标记。此外,口语当中还存在一种“给”字与“把”字句、“被”字句合用的情况,如:NP1+把NP2+给+VP+了/NP1+被+NP2+给+VP+了,在这类表达被动义的句式中,倘若将“给”字省略,句子的语义完整性仍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换言之,即在该类句式当中,“给”字完全不具备任何句法功能,是一个冗余成分。如此并非说明“给”字在该类句式当中毫无意义,其作用通常体现在语用层面,与普通被动句式NP1+被NP2+VP+了相比,该句式在VP前多加了一个“给”字,如此能够使句子的语气重音更多地集中在VP上,从而起到加强句子信息焦点的作用。因此,当“给”字同“把/被”字句合并使用时,给字将会失去其被动标记的作用,转而成为句子的信息焦点标记。

三、处置义

“给”字句的处置义用法多见于口语,“给”字在句中用作处置标记,如“这两天给我累坏了”。“给”字句的处置义用法同“给”字的介词词性相关,“给”字后为名词成分,表示被处置的对象。

四、使役义

“给”字句的使役用法通常表示为NP1+给+NP2+VP,其中NP1为施令接收对象,NP2为施令者,VP为施令者发出、施令对象执行的内容。“给”字句的使役用法通常被看作源于给予义,“给”字的基本语义为“给予”,词性为动词,当用在“给+NP+VP”的结构当中时,“给”字的词性发生变化,其词义也随之发生转移,由原先的“给予”义引申为“允许、让、使”的意义。

五、“给”字句的歧义问题

“给”字句式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有時甚至会出现歧义现象,最典型的为“给”字用在动词前的情况,如“苹果给孩子吃了”。在该句当中,“给”字可看作动词,做“给予”义理解。该句也可做被动句解释,“给”字不做动词,而是一个替代“被”字的被动标记。该类句式对语境的依赖性较高,倘若脱离语境孤立地进行语义理解,极易产生歧义现象。

六、“给”字句的语用类型

“给”字句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句式,也是现代汉语当中一种较为复杂的句式,原因之一在于对“给”字词性的界定,“给”字既可以作动词,在某些句子形式当中,“给”字又具有介词或助词的功能。“给”字句最主要的从语义上来看,此类“给”字句的语义特征基本相同,但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句式结构不同的“给”字句,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用表达效果。总的来说,“给”字句的语用类型有以下几种:强调事物的获得对象(Ns+给+N1+V+N2)如“我给他买书”;强调给予的具体事物(Ns+V+N1+给+N2),如“我买书给他”;强调动作完成途径(Ns+V+给+N1+N2),如“我买给他书”;强调动作实施主体(Ns+给+N+V+了),如“书给我买了”。

小结:

现代汉语中的“给”字句句式较为多样,能够表达给予义、使役义、被动义及处置义四种语义。“给”字的词性及句式结构不同,其所表达的语用特征即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2).

[2]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中国语文,1999,(2).

[3]朱德熙. 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J].中国语文,1983(3).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
商务日语函电的文体特征浅析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浅析网络用语中的新兴结构“第二最NP”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属性名词的鉴定框架研究
“X+姐”类词语语义演变新探
介词“朝、向、往”的句法语义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