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饭难吃

2018-12-27汪朗

特别文摘 2018年12期
关键词:臣子罪过宴会

汪朗

世上什么饭最难吃?官饭——官场之饭。

说官饭难吃,并非指其滋味不佳,也非指其就餐环境太差,而是麻烦。特别是逢到老大请客,与宴者无论职位高低,一举一动一吞一咽都要按制度办事,而且还有执法官巡回检查,发现有人吧唧嘴打饱嗝,轻则申斥,重则禀明圣上,或罚俸,或降职。

过去还有比这更厉害的。春秋时,卫国太子完宴请大夫良夫,饭没吃完,良夫的脑袋便被砍了下来,罪名是穿了君王才能用的紫色狐裘大衣,吃饭时还把大衣随意敞开,而且带着佩劍。这应该算蓄意谋杀。幸好,这类极端事例还不多。

官饭难吃,但吃官饭者却不得不吃,否则罪过更大。据《南亭笔记》记载,一次慈禧太后在坤宁宫赏王公大臣吃肉,这可是旷世盛典,既不用露天挨冻,又属于正儿八经的吃食。被赐吃肉者,有一徐郙,同治元年的状元,后来混到了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这徐相国在吃肉时却没露面,慈禧恼了,“谓其有误大典,当以不敬论罪”。大不敬的罪过可不小,过去名列十恶不赦之列。老徐大惧,转天赶紧找太后请罪,说自己一大早就出了门,没想到路过使馆区时,一辆洋人拉货的马车坏在了当道。车夫帮忙折腾了半天,挪不动,“臣又不能飞越而过,以致误及大典。死罪!死罪”!西太后听罢,“但微哂而已,不复深究”。

最高执政之所以对吃官饭的规矩毫不苟且,是因为这关系到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臣子们在吃喝之小事上不忘尊礼守法,逢到大事才能和老大一心一意,不致另起炉灶。君臣之外,家庭内部与官民之间同样需要明“礼”,以使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人人敬上惧上,天下自然太平。因此,有的皇上吃饱喝足之后,还要为那些吃不饱喝不足的草民订章程。朱元璋就发过两道诏书,一道是关于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的规矩;另一道则明确官员退休后的待遇。其中规定:“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与同致仕官会,则序爵;爵同,序齿。其与异姓无官者相见,不须答礼。庶民则以官礼谒见。凌侮者论如律。”谁拿退休干部不当回事,就办谁。

常吃官饭的主儿,遇到所吃者并非官饭,便会脑袋发懵。据《梦溪笔谈》记载,宋代枢密使陈尧叟与另外六个大臣和文学侍从曾担任过一回皇上(大概是宋真宗)的客人。这一次,皇上要和大家平起平坐,自己坐宴席东边,让陈尧叟坐于席西,“如常人宾主之位”。众臣子皆惶恐不敢就位,说是自古未有君臣齐列之礼。皇上顿时很不高兴,说如今天下太平,只想找几个亲近之人乐呵乐呵,连酒菜也是自家厨房弄的,要是讲规矩早就到外朝开宴了。于是,“尧叟悚栗危坐,上语笑极欢”。宴会之上还赏了赴宴者许多宝物,直到四鼓时酒才喝完。此次“天子请客”一时被传为美谈,但陈尧叟之流大约还得“悚栗”一阵子。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对小绵羊来说,大灰狼露出微笑,比满脸狰狞还要可怕。高高在上者的“平等”姿态,是很难让弱势群体当真的。

官饭难吃已成旧事。如今,无论是饭菜质量还是就餐环境,此类吃喝都没的说。至于其他方面是何状况,因身在“场”外,无从置喙。

(摘自“百度阅读” 图/傅树清)

猜你喜欢

臣子罪过宴会
庆祝宴会
猫和老鼠的宴会
俄罗斯刑法罪过原则研究
复杂罪过:交通肇事罪共犯的理论支撑
谁 的 罪 过
宴会场地的一般要求、规则
现状与趋向:俄罗斯刑法中的罪过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