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岁儿童场馆活动表现与家长参与行为的实践研究

2018-12-27李明瑶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7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3-5岁儿童场馆活动表现与家长参与行为的关系。基于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以下简称“儿童馆”)100组家庭互动的定量研究。本研究能够为儿童活动场所的亲子互动活动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为家长参与亲子互动提供指导和帮助,为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场馆教育 亲子互动 儿童博物馆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04-02

一、引言

儿童博物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在这里的“展品”是专为儿童设计、鼓励儿童“接触展品”。博物馆区别于家庭、学校教育机构,采用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并参与探索,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各项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协助。在场馆活动中,探究亲子互动的特点和规律,寻找促进儿童与父母间亲子互动的方法,这是儿童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和讨论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3-5岁是儿童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其主要的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是家庭,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1],家长是影响儿童发展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2]。亲子互动是家庭教育主要的实施途径和方式[2],是调节亲子关系重要的桥梁和纽带[3]。亲子对话过程就是儿童知识建构的过程;亲子游戏促进儿童心理发展[4];轻松愉快的氛围、家长和孩子的积极参与能使亲子活动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父母对儿童的关心、理解、信任和尊重等教育方式有助于儿童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在亲子互动中,家长的观念和扮演的角色通过家长表现对儿童表现产生影响。

亲子互动的类型多样,这是基于父母角色观、儿童气质类型、家庭结构等而长期形成的亲子关系。在场馆活动中,儿童在亲子互动中呈现出“合作商讨”、“单独思考”和“指导控制”三种表现类型。当家长和儿童在儿童博物馆进行建造展项活动时,接收更多家长提问的儿童比单纯接收建造指令的儿童,在活动中与家长的联系更为紧密,亲子对话更加丰富,并且这种状态会持续一天至两周不等。

根据美国儿童博物馆有关研究,全美儿童博物馆均致力于加强家长在儿童游戏中的参与度,以提高儿童的游戏效果。但阻碍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原因一是大多数家长没有清楚了解在儿童博物馆的学习收获,二是家长缺乏信心和知识,不知道如何参与游戏,三是儿童博物馆自身设计问题造成家长参与度低。

三、研究方法

表1:亲子互动观察量表

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辅以定性研究的要素。在定量研究中,随机在儿童馆内选取100组家庭作为观察样本,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探究影响3-5岁儿童场馆活动表现的因素。本研究采取在概率样本中进行分层抽样,研究对象中的儿童年龄控制在3-5岁之间。100组家庭包含25组平日场水区活动家庭、25组周末场水区活动家庭、25组平日场火箭展项活动家庭和25组周末场火箭展项活动家庭。

本研究会拍摄每组家庭的活动过程,以便进行反复观察和分析。根据“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改写出适合于儿童馆博物馆的“亲子互动观察量表”(表1)。前者为语言互动分析系统,以教师为主,适用于课堂观察;后者兼顾语言和行为互动,更适用于在活动中观察亲子互动。

四、研究结果

按照“亲子互动观察量表”的规则把100组亲子互动中记录的编码填写到亲子互动分析矩阵中进行分析。根据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100组家庭的亲子互动可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儿童主动—家长引导型”(30)、“儿童被动—家长指令型” (21)、“儿童主动—家长旁观型”(21)、“儿童—家长平等互动型”(27)和“孩子被动—家长主动型”(1)。

本研究提出的假设“亲子互动方式受场馆客流量、家长类型、家长/儿童性别或儿童年龄的影响”不成立,统计分析显示,所有检验因素的p值均大于0.05,该五种因素对亲子互动方式影响不显著。但在观察分析发现,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敢于主动探索;男孩较同年龄的女孩更富有探索精神;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引导,行为引导效果好于单纯的语言引导;亲子互动效果在客流量小的时候较好。

五、结论

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在儿童活动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与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密不可分。由于儿童年龄段和性别的客观存在,家长在参与亲子互动时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孩子的期望值也相应不同。3岁儿童的家长会指导和帮助儿童努力达到更高的目标,4岁儿童的家长既回答儿童的提问也鼓励儿童多动手,5岁儿童的家长会在儿童操作展项时,提出一些引导式问题来引发儿童的思考和提问,继而对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儿童寻求家长帮助时,家长的行为引导比语言引导效果好,特别是在客流量大的周末场,周围环境噪音大,儿童在家长的行动示范下更容易接受展项,对活动产生兴趣;另外,客流量大的时候,会出现儿童争抢玩具,影响亲子互动的连续性。

儿童活动场所可从场馆设计、理念宣传、家长指导、员工培训、活动设计等方面加强管理,促进亲子互动。在场馆建设之初的展项概念设计阶段,将家庭的概念明确纳入场馆教育目标,让展项设计本身就拥有亲子互动的元素;在展项空间布局上,预留出充足的互动点位、必要的长凳和适宜的道宽,为亲子互动提供舒适的环境。场馆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需考虑亲子互动要素,组织实施适合家长参与,能够实现互动的活动。让家长了解活动目的,学习和掌握互动方法,带着活动作业或者周边商品回家继续进行互动,让活动得以延续。 针对前述研究提到的家长参与亲子互动的障碍,儿童活动场馆需加强家长指导工作,树立家长自信心。场馆工作人员,须具备专业知识,能够鼓励家长参与亲子活动。 提升场馆亲子互动效果的背后是儿童活动场所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这不是孤立存在的工作,需要场馆各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与助力。家长在儿童活动场所获得亲子教育的知识,学会促进亲子互动的方法,将亲子活动带回家,添加场馆与家庭的纽带,形成场馆与家庭间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欣.母亲对3-6岁幼儿教养行为的现状调查[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陈茜.关于亲子互动教育中家长角色的觀察[J].都市家教月刊,2012(5):246.

[3]古东昕.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现状及策略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李燕燕.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作者简介:

李明瑶(1984-),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