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胸外按压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救治效果

2018-12-27吴昕叶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徒手血氧呼气

吴昕 叶继

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患者会出现自主呼吸停止,心脏不搏动。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因素较多,包括呼吸道梗阻、冠心病、肺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同时严重创伤、电击、休克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造成呼吸心跳骤停[1]。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典型的危急重症,抢救过程中需“争分夺秒”,若无法在一定时间内实施合理有效的急救手段,患者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可能会出现心源性猝死。在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心肺复苏是重要手段之一,徒手胸外按压与机械胸外按压是实现心肺复苏的两种较为常见的方式[2]。为比较两种方式具体效果,我中心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3]:所选入患者均符合呼吸心脏骤停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且无颈动脉搏动。患者呼吸心脏骤停时间均短于0.5 h。患者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4]:存在快速心律失常并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心脏骤停前已经出现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者;存在恶性肿瘤者。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以上患者根据复苏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31)以及B组(n=31)。A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46.72±6.54)岁,心跳骤停原因包括心脏病11例,脑血管疾病10例,急性中毒5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B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为22~66岁,平均年龄为(47.11±6.62)岁,心跳骤停原因包括心脏病12例,脑血管疾病9例,急性中毒6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跳骤停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确认患者心搏骤停后,均快速建立高级气道辅助通气,利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心电监测,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症状实施对症治疗。A组患者实施徒手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部,按压深度超过5 cm,按压频率不低于100次/min,由两名医护人员轮流实施,每隔2 min更换按压者。B组采取心肺复苏机(ZOLL Auto Pulse全自动心肺复苏仪)进行机械胸外按压。心肺呼吸器安装完成后,将背板置于患者胸部,软垫置于患者胸骨柄中下段皮肤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按压按钮调节按压深度。建立高级气道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10次/min通气,潮气量500~600 ml/次。持续不间断地进行机械按压,时间为0.5 h。给予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电除颤。

表1 两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比 ( x- ±s)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患者出现自主循环所需时间,能够测到血压或触及颈动脉搏动,持续时间超过30 s,自主呼吸恢复[5]。另外,比较两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血氧饱和度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当中统计学分析通过SPPS 19.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当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

A组复苏成功率为22.58%(7/31),B组复苏成功率为48.39%(15/31),B组复苏成功率较A组更高(χ2=4.509,P=0.034)。

2.2 两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

A组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血氧饱和度水平均要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急救期间,心肺复苏是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6]。《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当中明确指出徒手胸外按压以及早期的重要性[7]。通过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胸外按压,可确保重要组织脏器在心脏骤停后依然获得有效的血液供应,以此来维持正常机体血液循环。规律且有节奏性的对胸骨中下段进行按压,能够对心脏产生挤压作用,促使心内压升高,进而推动血液循环。在按压解除后,心室恢复舒张状态时可产生虹吸作用,让血液充盈心脏。反复地进行胸外按压可持续性地推动血液流动,从而形成人工循环,以此来维持患者生命活动。但徒手心肺复苏也存在着一定缺点,由于徒手复苏为人工操作,无法均匀地控制力度,造成按压深浅不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复苏质量[8-9]。徒手胸外按压由于医护人员体力问题,必然中途会出现间隔,每隔2 min需更换一次施救者,即会造成复苏暂停。然而,采取机械胸外按压可克服上述缺陷,进一步提升复苏质量。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B组复苏成功率为48.39%,B组复苏成功率较A组更高(P<0.05);且B组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血氧饱和度水平均要高于A组(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10-11],可见通过机械胸外按压进行复苏可提高复苏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血供及氧供。与徒手胸外按压复苏相比,机械胸外按压复苏用力相对均匀,固定按压深度并进行调节,确保每次按压深度都控制在5 cm,保证了按压的有效性[12]。心肺复苏机可按照预设参数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同时,机械胸外按压是持续性进行的,中途不会产生间隔中断,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机体血供及氧供[13]。期间可进行球囊通气(30:2),保证了人工通气的有效性。心肺复苏机操作相对简便,仅需单人便可完成全套操作流程。

综合来看,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救治中机械胸外按压较徒手胸外按压具有一定优势,可获得更好的复苏效果,让患者获得稳定血供及氧供,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

猜你喜欢

徒手血氧呼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徒手攀岩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