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江区泖港镇水稻缓释肥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2018-12-27吴海军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农业服务中心201707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松江区全生育期基肥

吴海军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农业服务中心 201707)

水稻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需肥次数也多,在整个生育期内需要施用基肥、返青肥、分蘖肥、孕穗肥,且对施肥技术要求严格,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为了减少水稻施肥量和施肥次数,降低生产成本,笔者于2017年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进行了水稻生产上的缓释肥和常规配方肥的肥效对比试验,以期明确缓释肥在泖港镇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从而为缓释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设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进行,示范田面积约1 hm2,前茬作物为绿肥,土壤为青紫泥,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42.3 g/kg、碱解氮含量为320.79 mg/kg、有效磷含量为18.4 mg/kg、速效钾含量为216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s66”。供试肥料为上海永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缓释肥(30-6-6)、尿素(N≥46%)、复合肥(15-15-15)。

1.3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其中处理(1)为常规施肥,水稻全生育期共施肥5次;处理(2)水稻全生育期施肥1次;处理(3)、(4)水稻全生育期施肥2次;处理(5)水稻全生育期施肥3次。试验为大区示范,每个处理安排一块大田。

水稻于6月4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4 kg,基肥于水稻播种前施入,分蘖肥分别于7月3日和7月13日施用,穗肥分别于7月30日和8月6日施用。各处理其他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均相同。水稻全生育期150 d,于11月1日收割。收获时按田块进行实收测产,并检测谷粒含水量,按含水量13.5%折算产量。

表1 水稻缓释肥试验各处理肥料运筹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动态

由表2可知,常规施肥处理的高峰苗出现在7月19日,缓释肥处理中,除了处理(2)的高峰苗期出现在7月19日外,其余处理的高峰苗期均相对滞后(出现在8月5日),说明缓释肥的肥效在缓慢释放,且肥效期长于常规施肥。处理(3)的高峰苗数最高,每667 m2达48.4万苗,比处理(1)高12.0万苗。

表2 各处理水稻分蘖动态比较

2.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3可知,缓释肥处理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中处理(4)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为25.3万穗;缓释肥处理的平均千粒重为24.55 g,比常规施肥处理高0.05 g;缓释肥处理的平均每穗实粒数为96.75粒,比常规施肥处理多0.45粒。

由表3可知,处理(2)的每667 m2实产最高,为601.1 kg;其次为处理(4)和处理(3),每667 m2实产分别为574.1 kg和567.3 kg;处理(1)的每667 m2实产处于第4位。缓释肥的4个处理中,有3个处理的产量超过常规施肥处理,缓释肥处理处理的平均每667 m2实产为570.7 kg,比常规施肥的每667 m2实产高22.3 kg,增幅为4.1%;而缓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的每667 m2纯氮用量减少4.45 kg,减幅为18.6%。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施用缓释肥作基肥,可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次数、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且对水稻生产无不良影响。缓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每667 m2纯氮用量减少18.6%,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4%。可见适量施用缓释肥可提高水稻产量,建议松江区泖港镇在水稻大田生产上推广使用缓释肥。

表3 各处理水稻穗粒结构及产量

猜你喜欢

松江区全生育期基肥
行政法漏洞的认定与填补——以上海市松江区“天价砍树事件”为例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学四史”主题活动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基肥减施对不同棉花品种养分吸收差异及产量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