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慈溪市鲜食大豆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2018-12-27林子傲吴宗恒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2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慈溪市鲜食生育期

林子傲 吴宗恒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许林英* 张琳玲 (浙江省慈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15300)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我国,从开始栽培至今已有5 000年的历史。大豆是粮、油、饲、蔬兼用的重要作物,在全国各地均有栽植,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浙江省慈溪市是我国较早种植鲜食大豆的地区,常年种植面积在2 333 hm2以上。自2008年开始,慈溪市引进了“浙鲜”系列大豆品种作为当地大豆的主栽品种[1],生产的鲜食大豆主要销往本地加工企业,以加工出口为主。笔者于2018年引进10个春季鲜食大豆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以期通过对各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和品质进行试验比较,筛选出适合慈溪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的10个鲜食大豆新品种分别是“浙鲜21”“浙鲜3159”“浙鲜1263”“浙鲜22”“开科源翠绿宝”“浙农1701”“浙农1702”“浙农17108”“浙农17107”“富春鲜豆”,以“浙农6号”(CK1)、“沪宁95 1”(CK2)、“浙鲜豆8号”(CK3)为对照。10个鲜食大豆新品种的青荚色和种皮色均以青绿色为主。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年设在慈溪市森林公园浙江省级区域试验站内进行,试验地土壤为粉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一致,前作空闲,栽培管理水平一致。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13 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行长均为2.07 m,每小区种植12行、每行种植9穴,每穴种植2株,种植密度为166 162株/hm2。

大豆种植前试验地每1 hm2施俄产复合肥(N∶P∶K=15∶15∶15,含硫酸钾)375 kg、有机肥3 750 kg作基肥,然后耕翻整地。于2018年3月26日播种,每穴播种3~4粒,播种后用黑膜覆地。4月4日各品种陆续出苗,4月6日实苗,4月17日间苗定苗,每穴种植2株。5月3日用甲维盐防治甜菜蚜虫;5月24日用马拉硫磷、功夫菊酯防治龟盲蝽、蓟马、斜纹夜蛾,用代森联和甲维盐防治细菌性斑点病、锈病、蚜虫。收获时每小区取中间2行的20株进行室内考种,按小区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参试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为69~85 d,其中以“浙鲜21”“沪宁95—1”(C K2)的生育期较短,均为69 d,比CK1少5 d、比CK3少8 d;“浙农1702” 的生育期较长,分别比CK1、CK2、CK3长11 d、16 d、8 d;其它品种除“浙农17108”“浙鲜1263”“浙鲜22”“开科源翠绿宝”的采收期较早外,其余品种均属于中、晚熟品种。

2.2 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参试大豆品种的株高为23.45~76.32 cm,以“浙鲜3159”最高,分别比CK1、CK2、CK3高22.01、45.91、38.51 cm;以“浙农17108”最低,分别比CK1、CK2、CK3低30.86、6.96、14.36 cm。参试大豆品种的主茎节位为7.85~12.05节,以“浙鲜3159”最多,分别比CK1、CK2、CK3多2.30、3.40、3.70节;以“浙鲜22”最少,分别比CK1、CK2、CK3少1.90、0.80、0.50 节。各参试大豆品种的有效分枝数为2.80~4.85个,以“浙农17107”最多,分别比 CK1、CK2、CK3多 0.70、0.65、1.25个;以“浙鲜21”最少,分别比CK1、CK2、CK3少1.20、1.25、0.65个。单株有效荚数为28.65~39.25个,以“浙农1701”最多,分别较CK1、CK2、CK3多8.25、4.50、9.55个;以“开科源翠绿宝”最少,分别较CK1、CK2、CK3少2.35、6.10、1.05个。百荚鲜重为274.20~434.05g,以“浙农1702”为最重,分别较CK1、CK2、CK3重93.55、159.85、48.35 g;以“沪宁95 1”(CK2)为最轻,分别较CK1、CK3轻66.3、111.5 g。百粒鲜重为63.55~103.96 g,以“浙农1702”为最重,分别较CK1、CK2、CK3重11.41、24.26、0.61 g;以“浙鲜1263”为最轻,分别较CK1、CK2、CK3轻29.00、16.15、39.80 g。“浙农1702”“开科源翠绿宝”“浙农1701”的肉壳比分别为60.12%、59.49%、58.73%,均高于CK1、CK2、CK3;“浙鲜1263”的肉壳比最低,为47.10%;其它品种的肉壳比差异不大,为51.28%~58.36%。参试大豆品种的每荚粒数相差不大。各品种的豆荚长均是三荚豆长于二荚豆,三荚豆以“富春鲜豆”荚长最长、“沪宁95 1”(CK2)最短,分别为7.31、5.90 cm;二荚豆以“浙鲜豆8号”(CK3)最长,“沪宁95 1”(CK2)和“浙农17108”最短,分别为6.32、5.12和5.12 cm。各品种的豆荚宽均是三荚豆宽于二荚豆,三荚豆以“浙鲜豆8号”(CK3)最宽、“沪宁95 1”(CK2)最窄,分别为1.45、1.15 cm;二荚豆以“浙鲜豆8号”(CK3)最宽,为1.40 cm,其余品种间差异不大。

表1 参试大豆品种的物候期比较

表2 参试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2.3 抗 性

由表3得知,参试的各大豆品种均未发生倒伏现象,也均未发生病毒病和霜霉病;“沪宁95 1”(CK2)自苗期开始就有锈斑病发生,至成熟期发生严重,“浙鲜21”则中度发生锈斑病;各品种的褐斑病发生轻于往年,这是因为结荚后期雨水较往年少,其中除“浙鲜3159”“浙农1701”发生较重、“浙鲜1263”“开科源翠绿宝”“浙农6号”(CK1)为中度发生外,其它品种发生较轻或基本不发病。

表3 参试大豆品种的抗性比较

2.4 产 量

由表4可知,参试大豆品种中,产量以“浙农1702”最高,为18 570 kg/hm2,分别较CK1、CK2、CK3增产31.44%、73.59%、31.39%,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浙农1701”“浙农17107”也较CK1、CK2、CK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富春鲜豆”比CK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但与CK1、CK3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浙鲜21”产量最低,为10 307.69 kg/hm2,分别比CK1、CK2、CK3减产 27.04%、3.65%、27.07%,该品种与CK2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较CK1、CK3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表4 参试大豆品种产量调查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个鲜食春大豆新品种中,以“浙农1702”产量最高(这是因为其百荚鲜重和百粒鲜重均高于其他品种,且单株有效荚数、肉壳比也较高),为18 570.00 kg/hm2,但生育期长,为85 d,属迟熟品种。虽然该品种较迟熟且抗病性不是很好,但丰产性好、口感较理想,可在慈溪地区进行适当推广种植。“富春鲜豆”产量中上,为14 990.77 kg/hm2,且抗病性好、生育期适宜,也可在慈溪地区进行适当种植。其余品种不建议在慈溪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由于本次试验未作市场价格调研,因此未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猜你喜欢

慈溪市鲜食生育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大豆生育期组鉴定分组方法的比较研究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何方俊 徐依涵 管欣恬
基于遥感ET数据的辽宁地区典型农作物生育期耗水规律分析
我的好妈妈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