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鲜食特色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2018-12-27张亚静邱华锋张睿佳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201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糯玉米鲜食果穗

张亚静 邱华锋 张睿佳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糯玉米因其胚乳中的淀粉100%是支链淀粉,煮熟后粘软而富有糯性,且比普通玉米更容易消化;同时,鲜食糯玉米的生长周期较短,特别是春玉米,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施用的农药少,所以鲜食糯玉米的农药残留更少,适合鲜食。然而,当前上海市浦东地区鲜食糯玉米生产上出现品种单一、品质下降等现象。为此,2017年,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全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引进6个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培育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为“黑甜糯633”“黑甜糯118”“浙糯红18”“浙糯玉16-1”“浙糯花14”“浙糯023”“浙糯玉7号”(CK),全部由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培育。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浦东新区宣桥镇香嘭嘭玉米基地内进行,前茬作物为蔬菜,试验田的土壤肥力中等。试验时间为2017年3月28日—7月2日。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为24 m2,6行区种植,每畦栽4行,畦宽2.47 m,不设重复,小区四周设保护行,中间设人行走道。试验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株距27 cm,每667 m2种植密度为2 641株。为防止花粉直感而影响籽粒品质,每品种选中间2行套袋自交,套袋隔离直至采摘(不剥分蘖)。

所有参试品种均于3月28日播种,且均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于4月13日移栽。采用“一黑到底”施肥技术,于移栽前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 000 kg、复合肥75 kg、尿素(N 46%)25 kg作基肥,后期不追肥。移栽后6 d(4月19日)每667 m2用毒死蜱乳油100 mL防治地老虎;5月15日(小喇叭口期)剥分蘖;5月20日(大喇叭口期)每667 m2用吡虫啉120 g喷雾防治蚜虫;6月5日(大喇叭口期)每667 m2用苏云金杆菌60 mL防治玉米螟。

1.3 考察调查

授粉后23 d左右采收玉米果穗。每小区收获中间套袋的2行测产,剥去果穗苞叶称鲜穗重,折算成全小区的鲜穗产量和每667 m2的鲜穗产量。把测产区果穗及时脱粒,称其鲜籽粒重,并计算出籽率。选取套袋的玉米果穗,采摘后立即高温蒸煮,根据品尝口感,按气味风味、糯性、皮厚薄等指标进行品质测评。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从出苗至采收天数为84~89 d,其中出苗至采收天数最短的品种是“黑甜糯633”“浙糯红18”和“浙糯玉7号”(CK),均为84 d;出苗至采收天数最长的品种是“浙糯玉16-1”,为89 d,比对照长5 d;其他品种出苗至采收天数均为87 d。

2.2 植株性状

2.2.1 株高和穗位高

由表2可知,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株高范围为196.5~264.7 cm,其中有2个品种的株高超过250 cm、有4个品种的株高超过220 cm;穗位高范围为72.5~135.7 cm;“浙糯玉16-1”的株高和穗位高均为最高(株高为264.7 cm、穗位高为135.7 cm);“黑甜糯118”的株高和穗位高均为最低(株高为196.5 cm,穗位高为72.5 cm)。

表1 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2.2.2 株 型

由表2可知,“黑甜糯633”“浙糯023”和“浙糯玉7号”(CK)的株型为半紧凑型,其他品种均为紧凑型。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均为0。“浙糯红18”“浙糯玉16-1”“浙糯花14”的双穗率均在90%以上,“黑甜糯633”“浙糯023”和“浙糯玉7号”(CK)的双穗率均达70%以上,“黑甜糯118”的双穗率仅为5%。

表2 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植株性状分析

2.3 果穗性状

2.3.1 穗行数和行粒数

由表3可知,穗行数最多的品种是“黑甜糯118”,为20.4行,其次为“浙糯玉7号”(CK),为17.2行,再次为“黑甜糯633”,为16.4行,其他品种的穗行数在12.4~14.4行之间;行粒数最多的品种是“浙糯023”,为38.8粒,最少的品种是“黑甜糯118”,为29.4粒,其余品种的行粒数在30.8~37.6粒之间。

2.3.2 秃 尖

由表3可知,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中只有“浙糯红18”没有秃尖,“黑甜糯118”的秃尖最长,为5.22 cm,其次为“浙糯玉16-1”,为3.78 cm,其余品种的秃尖长度在1.02~1.58 cm之间。此外,“黑甜糯633”有露头现象。

2.3.3 鲜百粒重

由表3可知,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中只有“黑甜糯118”的鲜百粒重低于30 g,为26.0 g,“浙糯玉16-1”的鲜百粒重最重,为35.6 g,其次为“浙糯花14”“浙糯023”,均为35.2 g。

2.3.4 鲜出籽率

由表3可知,“浙糯红18”的鲜出籽率最高,为82.9%,“黑甜糯118”最低,为57.3%,其余品种的鲜出籽率在63.8%~77.1%之间。其中,鲜百粒重最重的“浙糯玉16-1”的鲜出籽率并不高,仅为65.6%。

2.3.5 粒 色

由表3可知,“黑甜糯633”“黑甜糯118”的粒色呈紫红或紫黑色,其中“黑甜糯633”的花丝也呈紫色;“浙糯红18”和“浙糯花14”的粒色为紫白相间;其他品种的粒色均为白色。

表3 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果穗性状分析

2.4 产 量

由表4可知,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中有5个品种的每667 m2产量超过1 000 kg,其中产量最高的品种是“黑甜糯118”,每667 m2产量为1 220.8 kg;其次是“浙糯玉7号”(CK),每667 m2产量为1 100.9 kg;再次为“浙糯023”,每667 m2产量为1 050.0 kg;产量最低的品种是“浙糯红18”,每667 m2仅为691.9 kg;其余品种的每667 m2产量在923.2~1 024.7 kg之间。

表4 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比较

2.5 品 质

由表5可知,本试验中品质最好的品种是“浙糯红18”,该品种感官品质佳,蒸煮后适口性好,柔嫩且软糯,总评分为91.5分;其次是“浙糯花14”,该品种色泽亮丽,蒸煮后综合品质较好,总评分为88.5分;“黑甜糯633”粒色为呈紫红色,皮厚,糯性差,综合品质最差,总评分仅为83分。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黑甜糯118”穗型大,籽粒排列整齐,产量最高,蒸煮后糯性佳,口感柔嫩,皮厚薄适中,综合品质较好,可作为示范品种在浦东地区示范推广。

表5 参试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品质评价

“浙糯红18”感官品质佳,无秃尖,籽粒颜色靓丽,蒸煮后糯性、柔嫩性极佳,但产量低;“浙糯玉16-1”外观品质中等,籽粒白色,排列不整齐,蒸煮后糯性佳,皮稍厚,色泽暗淡;“浙糯花14”穗型中等,蒸煮后色泽靓丽,糯性好,皮厚薄适中,产量中等偏低。以上3个品种可作鲜食销售,建议在浦东地区进行续试。

“黑甜糯633”外观品质中等,产量中等偏上,蒸煮后糯性极差,皮厚;“浙糯023”产量较高,但糯性差,皮厚。这2个品种在品质、产量方面有所欠缺,建议不再续试,作淘汰处理。

猜你喜欢

糯玉米鲜食果穗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甜蜜糯玉米的发现及应用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几种试剂对设施红提葡萄促早栽培果实膨大的研究试验
浅谈玉米果穗青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