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药剂加硅肥浸种对机插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2018-12-27周双庆丁小庆房静超周治中吕连庆李洪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秧龄硅肥叶龄

周双庆 丁小庆 房静超 周治中 吕连庆 李洪俊

(1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213241;2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213200;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经济开发区农工局 213200)

俗话说“秧好半熟稻,苗好产量高”,为给机插水稻培育壮秧及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机插水稻育秧过程中运用常规浸种药剂添加不同剂量硅肥浸种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以期明确硅肥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硅肥浸种的有效剂量和具体使用方法。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软玉”,于2017年5月24日播种,播种量为每盘播芽谷150 g。浸种硅肥为“硅丰壹号”水溶性硅肥。育秧材料为育秧硬盘(长58 cm×宽28 cm×深3 cm)、水稻育秧专用基质(淮安柴米河科技有限公司)、幅宽160 cm的白色无纺布。

1.2 试验方法

机插水稻育秧采用常规浸种药剂加硅肥浸种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1)常规药剂+水溶性硅肥31.25 g(浓度0.52%)浸种;(2)常规药剂+水溶性硅肥37.50 g(浓度0.63%)浸种;(3)常规药剂+水溶性硅肥46.80 g(浓度0.78%)浸种;(4)常规药剂浸种(CK,用6%杀螟丹4 mL加25%氰烯菌酯3 mL加10%吡虫啉10 g兑水6 kg,浸种3~4 kg,浸种60 h,起水后免淘洗,摊晾后直接播种)。每处理重复3次。

1.3 测定分析

各处理于秧苗2叶1心期(秧龄12 d)和移栽前(秧龄19 d)分别采集样本50株进行考查。测定项目包括秧苗苗高、叶龄、单株假茎粗、百苗地上部和百苗地下部鲜(干)重、秧块盘根的根层厚、成苗率。测定数据均采用方差分析法及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秧苗苗高、叶龄、单株假茎粗的影响

由于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机插水稻育秧期间遭遇长期低温寡照,导致秧苗生长缓慢,影响了适龄移栽秧苗的正常苗高。

由表1可知,水稻2叶1心期(秧龄12 d)各处理间秧苗苗高、叶龄和单株假茎粗差异均不显著,苗高均在6.20~6.30 cm之间,叶龄均在2.43~2.54叶之间,单株假茎粗均在0.16~0.19 cm之间。移栽前(秧龄19 d)各处理间秧苗苗高和叶龄差异不显著,各处理苗高均在10.32~10.51 cm之间,叶龄均在3.38~3.43叶之间;处理(1)、(2)、(3)间单株假茎粗差异不显著,均为0.23cm,但均极显著高于处理(4)(CK)。

表1 不同处理的秧苗苗高、叶龄、单株假茎粗比较

2.2 对秧苗地上部、地下部鲜(干)重的影响

由表2可知,2叶1心期(秧龄12 d)各处理间百株秧苗地上部、地下部鲜(干)重差异均不显著,百苗地上部鲜重、干重分别在3.47~3.65 g和0.87~0.94 g之间,百苗地下部鲜重、干重分别在4.95~5.65 g和0.66~0.76 g之间。移栽前(秧龄19 d)处理(1)、(2)、(3)间百株秧苗地上部鲜重差异不显著,均在8.69~8.82 g之间,极显著高于处理(4);处理(3)的百苗地上部干重较处理(4)高0.16 g,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余处理间地上部干物重差异不显著;处理(1)、(2)、(3)间百株秧苗地下部鲜重、干重差异不显著,分别在9.63~9.72 g和1.15~1.16 g之间,均显著高于处理(4)。

表2 不同处理的秧苗百苗地上部、百苗地下部鲜(干)重比较

2.3 对秧块根层厚、成苗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2叶1心期(秧龄12 d)处理(1)、(2)、(3)间秧块根层厚差异不显著,均在3.8~3.9 mm之间,且均极显著高于处理(4)。各处理间成苗率差异不显著,均在90.4~90.9%之间。移栽前(秧龄19 d)处理(1)、(2)、(3)间秧块根层厚差异不显著,均在4.5~4.7 mm之间,且均极显著高于处理(4)。

表3 不同处理的秧块根层厚、成苗率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浸种药剂添加硅肥浸种对秧苗苗高、叶龄、成苗率均无明显影响,但对单株假茎粗、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重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机插水稻育秧中在应用常规药剂浸种的同时适当加入水溶性硅肥,有利于水稻秧苗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秧苗鲜(干)物质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常规浸种药剂添加硅肥浸种可使水稻白根增多、盘根好、秧块根层增厚,确保起秧提苗机插作业过程中卷秧不断、提苗不散、装箱不拱,有利于机插作业,并可提高机插作业效率。此外,采用常规浸种药剂添加硅肥浸种对水稻秧苗均安全。其中,以处理(3)常规药剂+水溶性硅肥46.80 g(浓度0.78%)浸种的效果为最优,秧龄12 d的秧苗百株地上部、地下部干重分别为0.94 g和0.76 g,分别较对照增加0.07 g和0.10 g;秧龄12 d的秧块根层厚为3.9 mm,较对照增加2.6 mm;秧龄19 d的秧苗百株地上部、地下部干重分别为1.68 g和1.16 g,分别较对照增加0.16 g和0.19 g;秧龄19 d的秧块根层厚为4.7 mm,较对照增加3.1 mm。

综上所述,在肥水运筹和各项农艺措施均相同的情况下,机插水稻育秧中在应用常规药剂浸种的同时适当添加“硅丰壹号”水溶性硅肥浸种,能有效提高秧苗的整体素质,且以常规药剂+水溶性硅肥46.80 g(浓度0.78%)浸种效果最好。但添加硅肥的有效高、低浓度阈值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猜你喜欢

秧龄硅肥叶龄
浅谈硅肥现状及应用前景
微纳米硅肥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
水稻硅肥试验总结
“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适宜移栽秧龄和播种期探讨
镉胁迫下硅肥对盐地碱蓬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播种移栽期对钵苗机插杂交晚稻甬优1540产量的影响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秧龄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钵苗机插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